分享

王幸福:生地黄是一味很好的治疗失眠的良药,要大量使用!

 新用户5616Y0eR 2022-01-11

简介:王幸福,大学文化,中医世家,祖籍河南,飘零豫陕,落叶西安。16岁起随祖父习医,诵读岐黄,18岁从西安知青下乡,悬壶农村,独自行医,中途泛览诸子百家,研治各种病症,亦医亦官,晚年摒弃其他爱好,专心治学于中医。

具有40多年临床经验,注重临床疗效,崇尚大道至简,效法仲景,鄙视装神弄鬼,故弄玄虚。一生无可炫耀之光环,但怀一颗治病救人之心,治过数十万例病者,深受患者信任和赞扬,借古文卖油翁一言自我评价:“无他,但手熟尓”。

出版临床心悟文集五部《杏林薪传》《医灯续传》《杏林求真》《用药创奇》《临证创奇》,多次印刷,销售一空,为广大中医同道喜爱,粉丝数十万,是一名临床中医,擅长治疗各种疑难重症。

    生地简述
    生地是生地黄的简称。一般中医人都熟悉它是一味补益药,补肾名药六味地黄丸的主药就是地黄,但说它是一味镇静治失眠的药,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实际上对于这一点,现代药理早已有研究成果。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怀地黄有明显镇静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大脑皮层。其水提液可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并能加强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和硫喷妥钠的催眠作用,同时也能对抗安钠咖的兴奋作用。地黄的镇静作用有利于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引起的失眠,有效率达94%。有人认为地黄的镇静成分主要为水溶物,口服地黄水煎浸膏剂、醇浸剂或腹腔注射10g/kg,均能对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效应产生协同作用。

受临床报道的启发

    对此,大量的临床报道也证明了一点。姬领会中医师曾在书中写到他从《陕西中医函授》1992年第2期上看到的一个病例。该文写道:一中医治疗刘某失眠,月余目不交睫,疲惫烦躁欲死,百治罔效,投以熟地黄500g,肉桂6g,服后酣睡如雷而病如失。后如法炮制运用,临床收到较好的效果。

    有一患者,看病后复诊,女性,63岁,严重失眠近1年,白天不困,晚上不睡,心烦得不成。听了别人推荐,来到门诊,我看了舌头,稍红,苔薄白,脉数稍虚。询问之后发现.患者还有严重的膝关节炎,变天就痛得厉害。我说,先给你治疗失眠吧,关节疼痛,你可以用白酒泡辣椒外用试试。

    于是,处以生地黄180g,白芍30g,肉桂(后下)10g,3剂。嘱咐每天晚上熬药,连续熬2次,合在一起,临睡前一次服完,这就是“顿服”。由于患者有心烦、易生气的情况,故而,加白芍来滋阴养肝,以缓解这个症状。

    今天过来说,晚上9点上床,好像11点半才睡,不过,早上4点多才起来,睡得好香啊。呵呵,睡觉香真是福啊。于是,又让患者按原方再服3天之后,再诊脉改处方。【姬领会医案】

    受此案启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我在临床上进行了大量的验证。

    实践证明:生地黄是一味很好的治疗失眠的良药,大量使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举例示之。

实践医案
     
    【案1】有一失眠近30年的患者,常年靠安定入睡,还睡不好,第二天仍乏困没精神,加之还有其他病,很是烦恼,要求中医治疗。

    患者男性,86岁,西安某军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为了先扭转长期失眠这个情况,打破恶性循环,就用了以下这个方子。

    熟地黄500g(因患者常年有慢性肠炎,故不用生地黄),肉桂10g。

    使用方法:取地黄500g,加适量的凉水煎煮,煎药时不用泡,直接煮就是了。先把地黄放到砂锅里,加水,以水漫过药物两横指(一般的是一横指,因为这里只有一味药,故可以多加点水)为度,放在火上煎煮,火力不要太大,中等就成;等水烧开后10分钟左右,再加入肉桂10g,煎煮10分钟,关火,沏药;再加适量的凉水,煎煮至水开后10分钟,把药液沏出,和第一次煎煮的药液混合。晚上临睡前半小时顿服,也就是一顿把两次煎煮的药液喝完。

    患者因第一晚上不保险,又加服了西药,虽说睡着了,但看不出中药的效果。故第二天要求患者不得服西药,以证药效。结果不出意外,熟睡一晚,患者高兴万分,说中医太种奇了,要求继续用药。在服完3剂药后,改而针对病因继续治疗,最终收效。【古道瘦马医案】
     
    【案2】胥某,女,67岁,前一段时间体检,查出脑部有一个小胶质瘤,认为得了不治之症,自此忧心忡忡,后发展为整天烦躁易怒,睡不着觉,后在某老中医处吃药半个多月,基本上为酸枣仁一类药,仍然解决不了睡眠问题,白天黑夜无法入睡,人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地步,经人介绍求诊于余,要求迅速治疗失眠问题。

    刻诊:人憔悴不堪,两眼圈乌青,焦急烦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手脚心发烫,小便黄,大便黏溏。

    辨为肝郁胆热,热扰心神。本想用黄连温胆汤,恐缓不济急,于是用大剂生地黄处方。生地黄500g,肉桂10g,蝉蜕25g,黄连10g,3剂,水煎,按上法要求晚上顿服。

    结果当天晚上熟睡7个小时,3剂服完,连睡3天,患者高兴万分,逢人便赞遇到了神医。后为巩固疗效,改为丹栀逍遥散合温胆汤7剂,彻底治愈失眠。【古道瘦马医案】
     
    【案3】张某,女,60岁,失眠已经十几年了,一直依靠西药地西泮入睡,但是近3天用西药也失灵了,加大剂量也无济于事,已经连续3天没有入睡了。人烦躁不宁,精神疲惫。要求用中医中药试试。

    刻诊:面显憔悴,两目血丝密布,双手寸关脉浮滑,舌淡红,苔薄白,饮食一般,人便略干,余无他症,迫切要求解决失眠问题。

    辨证为心肝火旺,神不得安宁。

    处方:生地黄500g,肉桂10g,百合30g,知母10g,蝉蜕10g,3剂,水煎2遍,取250ml左右,临睡前1小时服下。3天后转方。

    3天后复诊,述,第一天晚上喝完药,肠鸣一阵,睡了2小时。第二天晚上睡了6小时,第三晚上睡了6小时。诊得平脉,寸关已不浮滑,火己平定。

    转方:黄精50g,辽五味子15g,合欢花15g,山楂15g,续服1周,睡觉时好时差。多年痼疾亦从缓计之。以麦味地黄丸合复方枣仁胶囊长期服用,1个月后,睡眠渐渐趋于正常。

    注:此案例药量仅适用于心火过旺,大便偏秘者,脾弱中虚者不宜用。如果想用,可以把生地黄改为熟地黄。【古道瘦马医案】
     
    生地黄大量运用治疗失眠的作用不用质疑,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脾胃的强弱。脾虚和寒湿的患者可以改生地黄为熟地黄,或者加干姜和珍珠母,以防止腹泻和胃中不适。

    生地黄治失眠的机制,中医文献也有记载,只不过未引起大家的注意罢了。

    《金匮要略》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  桂枝三钱  防风三钱  甘草一钱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㕮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陆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此两方虽说没有直接说能治疗失眠,但其证均为精神失常,现代均需要以镇静药治疗,失眠可以说为精神失常的轻症,也须镇静,故治疗同理。大量生地黄镇静治失眠由此滥觞,后世大量养血安神的方子均有地黄就是这个道理。

    中医、西医殊途同归治失眠。
     
    附:重用生地黄养血蠲痹除顽疾

    我临床上也很喜欢大量用生地黄治疗热痹和虚痹,只要对症,一用就是百十克以上,此胆量和用法是受已故名医姜春华先生的启示。

    姜老临证治疗痹证注重以肾为本,善用大剂量生地黄于温散蠲痹、祛风通络药之中,以凉血清营、养血补肾、滋阴润络,尤其治疗反复发作之顽痹,每获良效。

    姜老认为生地黄、川乌合用治疗痹证能相辅相成。

    根据痹证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大体包括西医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等。先生积几十年治疗痹证的经验,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主张扶正固本,强调以肾为本,运用补肾法为主治疗各种类型痹证,并结合中西医结合科研实验研究,将大量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功效的中药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地乌蠲痹汤就是先生自拟的一个治疗风寒湿热痹的有效方(生地黄60g,制川乌9g,威灵仙9g,蚕沙15g,秦艽15g,乌梢蛇6g,怀牛膝9g,豨莶草15g,五加皮15g,独活9g。
    方中制川乌先煎15分钟,每日1帖,水煎服,重者1日2帖,分4次服。功能滋阴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主治行痹、痛痹、着痹,以及化热伤阴的热痹所致的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重着、肿胀、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病)。

    方中,以大剂量生地黄为君药,生地黄具有滋阴润络、凉血清营、补益肝肾之功,《神农本草经》有其“逐血痹”“除寒热积聚”“除痹”的记载。先生用生地黄治疗顽痹一般用量在60~90g,最多可用至150g。

    其用意有三:

    第一,生地黄甘寒,入肝肾经,可滋养阴血、补肝益肾,得酸平之淮牛膝、辛温之五加皮协助,共同发挥补益肝肾、扶助正气的作用。

    第二,风寒湿三痹中,寒痹和湿痹均需辛温或燥烈之品方可消除,然辛温燥烈之品无不有伤阴耗血之弊。方中的川乌、蚕沙、威灵仙、独活便是此类药物,得大剂量之生地黄,可缓和它们的燥烈之性,双向调节,取利祛弊。

    第三,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地黄有除痹作用,生者尤良,风寒湿三痹中,行痹需以散风为主,佐以祛寒理湿,但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更须参以补血之剂。血不足者痹着不行,生地黄补血养血,补养充足,自然流通洋溢而痹行矣。药理实验证实,生地黄可延长抗体存在时间,是促进免疫功能的药物,且又可调节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从而阻抑自身抗体的形成,具有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
     
    【案4】杨某,男,46岁。3年多来腰痛如折,右腿冷痛,肿胀麻木,屈伸不利,艰于行走,得温则减,遇寒则甚,气候交变尤易发作。化验:抗“0”750U,血沉15mm/h。

    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平素恶寒怯冷,口淡不渴,舌苔白而厚腻,脉象按之沉细。证属寒湿入络,凝滞经脉,闭阻营卫。

    治拟温经散寒,活血镇痛。药用制附子9g,桂枝9g,生地黄50g,威灵仙15g,晚蚕沙30g,秦艽9g,蕲蛇9g,当归9g,赤芍9g。
    7剂药后,关节疼痛、麻木、发冷好转。守上方加黄芪30g,乳香、没药各6g,再进14剂,患者下肢活动自如,后用上法调治月余而愈,随访1年末发。

    【按】本案为“痛痹”,系由寒湿之邪外袭,凝滞经脉,不通则痛。综观本方配伍,妙在重用生地黄一味。生地黄味苦甘,性寒,滋阴养血而补益肝肾,临床多用于热痹之热灼营阴,或阴虚内热、耗血伤津之证。今先生通权达变,用以治寒湿痹证,是取其滋阴补肾、鼓舞正气之用也。正气乃固卫御邪之动力,但以阴精为之粮资,地黄滋补肾阴,则一身活力由之振奋,祛邪乃能得力,此一也。
    且地黄能通利血脉,《名医别录》云:“生地为散血之专药。”盖通脉之品都具有破瘀攻伐之性,而生地黄散血通脉,既无燥烈伤正之害,又有滋阴柔润之用,并具通中寓补之功效,乃寓通以于养血之中,尽其祛邪之能,正如《本经逢原》所曰:“统领他药,共襄破宿生新之功。”此其二也。又据现代药理研究,大剂量应用地黄有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的不良反应。方中,成灵仙与当归、桂心配伍,为《证治准绳》神应丸,更加血肉有情之蕲蛇,故治疗风湿腰痛尤佳。
     
    【案5】陆某,男,49岁。患类风湿关节炎,小关节变形,疼痛,手足均见凹陷性浮肿水肿,舌淡、苔薄白,脉滑。以防己茯苓汤加活血药。

    处方:防己9g,黄芪15g,桂枝9g,丹参15g,当归9g,生地黄90g,蚕沙15g。7剂痛愈。【《姜春华医案》】

    【按】本例湿痹为主,若单用防己茯苓汤益气利水,浮肿改变不大;若辅以丹参、当归等活血药物,则浮肿显著减轻。蚕沙治疗痹证,无论风重、湿重均可用之。《本经》云生地黄“有除痹作用”,大剂量用至90g,有类似激素可的松样的作用,而无激素的不良反应。
     
    【案6】宋某,女,18岁,农民。1983年10月28日初诊。周身关节肿痛3年,多次在省市医院查治,诊为风湿性关节炎,长期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地塞米松等仍反复发作,起居稍有不慎,即发热肿痛加剧。近3个月来。左踝及两腕手指肿痛,不红,屈伸不利,肌肉瘦削,饮食、二便尚可,面萎黄虚浮,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细涩,今纯用中药治疗。

    生地黄50g,黄芪、续断、桑寄生各15g,防己、桂枝、制川乌(先煎)各10g,五加皮12g。3剂痛肿明显减轻,守方继服16剂,痛止肿消,肌肉渐丰,面色红润,为巩固计,再进3剂,半年后随访未发。【《黑龙江中医药》,1986 (5)】

    【按】痹者,闭而不通之谓也。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留滞于内,血气为邪气所阻,不能畅达。故以补益疏通、祛风湿为法。重用生地黄者,盖因本品滋阴养血,善逐血痹,性凉而滑利流通,正切病机。
     
    【案7】郝某,女,32岁,产后受风,双下肢关节疼痛不己,血沉风湿因子为阳性。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予以布洛芬治疗,当时吃了止痛,过后仍犯,不除根,寻求中医治疗。

    时诊:中等个子,虚胖面白,脉弦滑兼数,无力,舌红苔薄。言之生完孩子未注意,受了风寒,自此双腿关节疼痛难忍,察双关节怕风、不肿,饮食、二便尚可。血虚受风,郁久化热。

    处方:水牛角(先煎)30g,生地黄60g,牡丹皮12g,赤芍30g,忍冬藤30g,海风藤30g,石楠藤30g,生黄芪150g,当归30g,首乌藤30g,生甘草30g,徐长青30g,淫羊藿30g。7剂,水煎服,每日3次。

    一周后复诊,双腿关节己不痛了,效不更方,继服5剂,痊愈。【古道瘦马医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