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自己本能层面的三大恶:任性、懒惰、嫉妒

 秦声何来 2022-01-11
20200328·000000030
本文共1627个字,建议阅读时间14分钟

认识自己本能层面的三大恶:任性、懒惰、嫉妒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秦声何来主播小秦朗读音频


期待进步的各位秦友:
大家好!

我是妳的朋友阅读顾问小秦,
这是我写给你的第四百七十一封信。

今天与导师的交流中,导师再次谈到了人性本能层面存在的三个具体问题:任性、懒惰、嫉妒。自己在这三个问题上可谓是撞得头破血流。这两年导师反复提醒自己和学员们要超越本能层面这三个问题,而自己在实践中依然频繁跌入这三个大坑。于我而言,任性、懒惰、嫉妒,三者通常是连环陷阱。初步认识如下。

01 得不到认可就控制不住要任性妄为。

所谓任性就是对抗,是一种情绪化的外在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最显著的特征,导致对抗的根本原因是接受不了内心欲念未被满足的事实。就像孩子在商场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父母因为各种原因不同意买,于是孩子就哭闹着表示抗议,至于是哭泣还是愤怒性质都一样,都是没有得到玩具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

成年后的自己就像这个没有得到玩具的孩子一样,不同的是想要得到的不再是玩具,而是他人对自己内心期望的无条件满足。而内心期望有可能是语言上纯粹的认同和赞扬,比如领导对自己工作上的认可;有可能是具体到实物上的满足,比如让父母给买个房买个车。

当一个人想得到的欲望遮蔽了自己的眼睛,就根本控制不住因为没有得到而产生对抗的行为,这个时候不仅判断不了自己欲望的不可理喻,还会为自己的欲望寻找各种合理化理由。正因为认识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所以才与他人产生对抗,殊不知他人只是自己错误欲望的替罪羊。

02 行动上的勤奋者,思想上的懒惰者。

如果自己的能力跟得上自己的欲望,那么自己想怎么做都行,关键是又想满足欲望,又没有满足欲望的能力,这下就糟糕了。

那么被欲望裹挟的自己会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谁能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谁就成为了自己取悦讨好的目标。就像我家孩子特别想看电视,他知道在自己家是看不成的,所以就会以想外婆要到外婆家玩为借口达到他的目的。作为我孩子的母亲和我母亲的女儿,难道我会看不出来吗?

那么成年后的自己又是怎么讨好他人的呢?那就是刻意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特别勤奋的人,希望能骗过对方雪亮的眼睛,或者希望对方索性就接受自己体力上的苦苦劳作,并且这一切都可能在潜意识支配下进行,连作为当事人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假装勤奋。可事与愿违的地方在于,一个没有真正动脑思考的学生在考试面前作不了弊,一个没有真正创造价值的员工在成果面前也造不了假。

苦劳永远不可能变成功劳,除非自己做的事不需要动脑,否则不动脑的苦劳就是自己懒惰的遮羞布。

03 嫉妒成为压垮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要命的是,自己可以演戏骗自己一辈子,但是别人不会陪着自己演戏呀。自己是一个特别勤劳的学渣,只是装出了一幅学霸的样子,可是真学霸不会跟自己一样装模作样,等到真正进行同台角逐的时候,自己的心存侥幸瞬间被学霸的无敌实力秒杀。

于是站在一旁的自己只能像一个没有存在感的观众,内心被学霸获得的鲜花掌声扫荡得片甲不留,还得强忍着内心波涛汹涌的情绪,在僵硬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向学霸表示祝贺,自卑的转身那一瞬间就已泪流成河。看到自己与学霸的距离越来越远,自己的心态因为着急就越来越乱,自己的结果就在嫉妒中变得越来越差。别人越好,自己越差,这就是骗自己的结果。

自己想得到,又不肯吃这份苦;别人同样想得到,可是别人肯吃这份苦。自己想得到,肯吃这份苦,却担忧吃苦后得不到怎么办;别人想得到,别人同样肯吃这份苦,可是别人接受吃苦后依然得不到的结果。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态度上存在的根本不同,而态度上的根本不同在于各自价值取向不同,归根结底是思想不在一个层次上的结果。

戒掉任性、勤于思考、杜绝嫉妒,认识并超越本能层面存在的这三大恶,自己的人生就会一片坦途、越来越幸福。


各位秦友
明天见

阅读顾问小秦

2020.03.28

于秦读社·南书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