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想独立?

 秦声何来 2022-01-11


1.昨日在《有些代价,你承担不起…》一文中谈到“独立”,引发了一位朋友的思考,让他感到困惑:独立”究竟是什么?

2.他说: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不免要和周边的人事物发生关系。那独立是否就意味着脱离关系,摆脱环境?若是如此,那么人还是人吗?人还能生存吗?那“独立”又有何意义?“独立”究竟是什么?

3.我想他的困惑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也是曾经困扰我,现在依然困扰我,未来还会困扰我的问题:独立与关系这对矛盾如何平衡?

4.若论独立与关系之间关系,商业关系是最清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同学关系次之,然后是朋友关系、亲戚关系、夫妻关系、最后是亲子关系。你会发现在独立与关系之间有两条线始终贯穿其中,一条明线是经济,一条暗线是情感。

5.亲兄弟明算账,经济线好算。情感线不好算,算不清。越算不清的情感,越胶着。纠缠于情感之中,也就越难独立。这就是我所说的“情感绑架”。而这样的情感绑架,首当其冲的是亲子关系,其次是夫妻关系。若深究,夫妻关系的情感绑架不过是亲子关系情感绑架的延伸。

6.昨日看了连岳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70岁的老父亲替儿子还赌债的故事。让人心生感叹。这是极端的啃老案例,但那些不极端的,你注意到了吗?啃老是典型的情感绑架。

7.帮孩子找工作,帮孩子付首付,帮孩子带孩子,帮孩子还房贷,当孩子的保姆等等。中国式家长的退休生活,不是围着孩子转,就是围着孩子的孩子转…是孩子不独立,还是父母不让孩子独立?还是孩子父母都不愿彼此独立?从情感绑架和经济绑架两个角度思考,“啃老”背后另有深意。

8.这种“情感绑架”往往是双向的,精神上的血肉骨头相连,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我绑架你,你也绑架我。要独立就要分离,可彼此已经形如一体,如何承受分离之苦,如何承受独立之痛?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情感上,都难以分离,更何况传统文化的世俗眼光不允许!

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思维之自由,也就没有精神之独立没有精神之独立,又何谈经济之独立?而没有经济之独立,也就不可能实现思维之自由?这种恶性循环是从何开始的?值得每一位觉醒的家长反思。

10.不能独立是一种悲哀。意识不到不独立更是一种悲哀。意识到了要独立,但不愿承担独立之后的责任,从而选择不独立的“等靠要”更是悲哀中的悲哀。

11.独立太抽象。要想不被绑架,先思考如何守住自己的边界和利益不被入侵。我想这比思考如何独立更有现实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