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天我们召开了新年第一场读书会。集体学习《思辨与立场》一章中的一节。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叫闻过而喜? 2.鸭子死了还嘴硬!有时候我们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有以下三个原因: (1)对方的批评明显是错的。 (2)不确定对方的批评是对还是错。 (3)对方的批评是对的,但让我们感到“丢脸”。 3.前两种情况常常让我们闻“过”不能喜是因为感到委屈。而后一种情况则是潜意识的自我保护。 4.我们大脑有一个默认机制就是自我保护。当别人批评我们时,我们的潜意识就会防止对方借我们的“错误”来“伤害”我们。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也是儿童时期被惩罚所形成的阴影。因为一犯错就被打,就被罚。所以,成年之后防止批评和掩盖错误就成了下意识。 5.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闻过而喜呢?因为真正成功是少犯错。成功有许多原因,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失败只需要一个错误就够了。 6.当你回顾人生经历,或许你会发现许多失败都是一系列错误积累的结果。比如,没有找到好工作是因为没有考上好学校。没有考上好学校是因为高考成绩差。高考成绩差是因为试卷里有许多题做错了。试卷里许多题做错了是因为这门学科没有学好。这门学科没有学好是没有掌握关键原理。没有掌握关键原理是因为平时学习做练习时发现了错误,但没有去弄清为什么错,糊弄过去。 7.一切事情都有其必然联系,而行为由思维决定。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套决策判断的思维体系。比如你现在为什么看手机,而不是看电视。这背后一定有原因。就算是随机的,那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刻随机。可能是因为你现在有空,想放松,也可能是因为你在等人,想把时间填满,还有可能是你习惯每天这个时间点看手机… 8.有些事你没有去想,但你会去做了。这是思维惯性。思维惯性我在之前文章《“别胡思乱想了,明年的你还是和今年一样!”》中谈到过。要打破思维惯性就得像运行计算程序那样发现行动中的错误,而行动中的错误所反映的是思维中的bug。 9.思维中的bug常常出现在假设层面,即我们以为“因为什么就会什么”。这就是假设。我以为星期一股票会涨,星期五股票会跌。因此就采取相应的买卖操作。其实,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你以为。这就是思维的bug。 10.从这个角度思考,闻过而喜的原理就是发现自己行动中的错误,思维中的bug。然后,再通过修复和完善假设,让判断更准确,让行动更精确,避免制造问题,从而提高认知理性,增长见识与能力,最终是让自己获益。 11.要做到闻过而喜需要如下条件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心态上不是求立竿见影,而是求持续改进。 (3)拥有包容错误、理性探讨的环境 12.闻过而喜之后,在行动上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进行自我升级: (1)让意识参与到具体行动中,而不是让无意识或随机支配行为。 (2)持续自我观察与分析。内容包括观察潜意识的行为和有意识的行为。每天有重点地挑选一至两个有价值的常规行为或错误行为进行分析。分析行动背后决策判断的底层假设和推理逻辑。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替换和修缮bug。 (3)持续阅读与学习,补充正确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13.其实,能困住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每天观察假设,打破假设,修复思维。思维缜密一点,错误减少一分,距离成功就会更进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