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万准噶尔人屠戮殆尽,乾隆下令:永绝根株

 与春天同行 2022-01-11

上回说到,历时近70年,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努力,漠西蒙古(准噶尔)终于纳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乾隆将这片新获得的土地命名为新疆。当时的新疆仍以蒙古人为主。新疆平定后,乾隆有感于准噶尔部落反复的叛乱、平叛、再叛乱的恶迹,下定决心“尽行剪灭,永绝根株”,对准噶尔部实施了彻底灭族,六十万准噶尔部人被屠戮殆尽,从此,准噶尔从一个民族变成了一个地名。

文章图片1

当时的新疆以蒙古人(准噶尔人)为主

历史上,游牧民族的强盛往往不能持久,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继承人问题。老的大汗一死,儿子们都要争夺大汗之位,所以每一次汗位传承,基本上就是一顿互砍,砍好了,重新形成力量的平衡,砍不好,往往就是分裂和衰落。

1698年~1745年,准噶尔部在策妄阿拉布坦与其儿子噶尔丹策零统治时期,达到鼎盛阶段,领土范围包括乌兹别克斯坦、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今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广大地区,人口达到五百余万,拥有三十万大军,数次击败清朝军队。噶尔丹策零去世后,其子策妄多济那穆扎勒即位,称为阿占汗。阿占汗年少荒唐不理政务,囚禁了自己的姐姐鄂兰巴雅尔,致使姐夫萨英博落克秘密拥立阿占汗的异母兄弟达尔扎,杀死了阿占汗,准噶尔汗国从此陷入内乱。

文章图片2

历史上,游牧民族的权力争夺往往比中原王朝更加血腥暴力

所谓“趁你病,要你命”,察觉到准噶尔发生内乱的清廷,果断出兵,于1755年攻占伊犁。在平定准噶尔的过程中,乾隆皇帝曾想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以分其力”,将准噶尔四个较强的势力分别封王,但没想到准噶尔部依旧叛乱不断,不断诈降,不断反叛,终于成功地把乾隆惹毛了,决意全歼准噶尔部。

公元1758年,清廷以定边将军兆惠为新主帅,率领清朝大军彻底平定了准噶尔人的反抗,阿睦尔撒纳逃亡俄罗斯,不久病死。随后,按照乾隆御旨,兆惠命令清军对逃散、藏匿的准噶尔人进行彻底的搜查,凡是山凹水边,能够靠打猎捕鱼存活下来的地方,都像梳头一样查了个遍,“搜山检海”,对准噶尔人进行了系统性的大屠杀,“数千里内,遂无一人”。

《清史稿》、《清高宗实录》和《平定准噶尔方略》都记载了乾隆对前线部队下达的指令:“必应全行剿灭,不得更留余孽”、“此次进兵非同一般,务将彻底剿灭,永绝根株”。

乾隆的要求是“总以严行剿杀为要”,即能杀就不放过,兆惠和他的副手富徳严格执行了命令,清军分成多支搜索队,沿着山头河谷展开拉网式排查,每个网格之内的准噶尔人都绝无活命的机会。当时的情景非常残忍,战争中侥幸逃生的准噶尔人,面对高举屠刀的清军,丝毫不敢反抗,男子听到清军的呼喊,乖乖从藏匿处走出来,一个一个被砍头,竟然毫无声息,引颈受死。妇孺也全部沦落为奴,押回内陆赏军,而且还大部分都死在了路上,最终使得当时的准噶尔部彻底灭绝。

清代史料《圣武记》、《啸亭杂录》记载了当时对准噶尔部屠杀的情况,比如《啸亭杂录》记载:“凡山险水涯,可渔猎资生之地,悉搜剔无遗,时厄鲁特慑我兵威。虽一部有数十百户,莫敢抗者,呼其壮丁出,以次斩戮,寂无一声,并首就死,妇孺悉驱入内陆赏军,多死于途中,种类尽矣。”

清军的这次行动,使得准噶尔这个曾称霸中亚的强大族群被整体灭绝了。从此,准噶尔从一个民族的名字变成了一个地名。

文章图片3

北疆准噶尔,南疆塔里木

虽然平定了准噶尔,但清廷不经意间犯下了另外一个错误,我们以后再说。一代名将兆惠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文章图片4

乌雅·兆惠,紫光阁功臣第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