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列为“明确致癌物”,幽门螺旋杆菌究竟该怎么防治?

 新用户69214841 2022-01-11

日前

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

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

其中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

被列为明确致癌物

根据2001-2014全国幽门螺旋杆菌调查显示

我国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

在40%-90%之间,平均为59%

那么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一定需要根除吗? 

1
仅1%-2%感染者发展为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的微生物,是目前所知唯一一种能够在胃中生存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的上皮细胞表面pH值升高,在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引起黏膜损伤,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黏膜上皮细胞的癌变。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视为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病因之一,但仅有10%到20%的感染者发生消化性溃疡,1%到2%的感染者发生胃癌,小于1%的感染者发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发展成胃癌。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不是唯一病因。

2
是否需要根除因人而异

      医学界对于幽门螺杆菌的认识在不断更新。以前人们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致病菌,但现在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哮喘、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呈负相关,即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这些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疼痛、早饱、口臭、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部分患者毫无症状。有一些人平时胃部没有任何不适,却在体检的时候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对于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如无不适,且胃镜检查仅仅只是浅表性胃炎的时候,不需要根除。 

      老年人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进行风险获益评估和个体化处理。一般而言,70岁以上老人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依从性及耐受性较差,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癌的获益下降

儿童不建议进行常规幽门螺杆菌检测及根除,除非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等疾病,以及一级亲属患胃癌和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儿童年龄较小,口服多种药物副作用发生率较成人高。 

3

什么情况下必须根除

     患有以下疾病的人群需要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 (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等。 

      目前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已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治疗方案。患者连续服药7至14日,根除率达80%以上。但是不同地区的耐药率存在差异,因此抗生素治疗方案的选择各不相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实施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根除幽门螺杆菌服药需遵医嘱,如擅自少服、停药,不但可能降低根除率,还容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根除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口苦、大便发黑等表现。治疗过程中应禁酒,因为酒精与抗生素可能出现交互作用。 

4
这些好习惯避免被感染


1、食物要经过高温

      幽门螺杆菌不耐热,水要烧开喝,肉熟才吃。


2、勤洗手

       手有大量细菌,洗手一定要干净。


3、杜绝口对口喂食

      有些老人喜欢含一下食物喂孩子,这是不健康的。 


4、刺激食物要少吃

      刺激性食物对胃影响大可谓病从口入。


5、用公筷、分餐

      家有感染要用公筷,在外面和别人吃饭也一样,你不知道别人有没有感染。 


6、定期换牙具

      可用一些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建议三个月换一次。 

如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也没有必要过分恐惧

只需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明确是否有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指征后

再处理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