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笔记||沽名钓誉的道德是伪道德

 灿然心动 2022-01-11
导语




《论语》中有这样一则: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这个人有很好的口碑,但是孔子却不这么认为,他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发现微生高为人不直。别人向他借醋,他家刚好也没有醋了。他不明说自己家没有,而是先向邻居借,再转借给别人。是啊,做人有必要这样吗?有就说有,没有就说没有。你家没有了,别人自然会问你邻居借,你何必要去慷他人之慨,充这个好人呢?可见,微做生高是处处想维护自己乐善好施的好名声,为了博得大家的好评,挖空心思,这就显得太虚伪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如果我们的道德是为了沽名钓誉,那它就是伪道德。

讲道德不是打肿脸充胖子

 别人向微生高借醋,如果微生高家里有醋,借给别人当然很好。问题是他家里也没有,他完全可以可以说真话,我家里也没有了,你可以问我的邻居借。可是他不这么做,他认为,如果直接告诉对方自己没有,怕别人怀疑他吝啬,背后说他坏话。为了在别人面前留个好名声,他先向邻居借,再转借给对方。一个人死要面子,就为了得到别人的好评,有必要这样吗?

 例如,我们看到某个地方受灾了,我们去捐钱献爱心是可以的。可是,一个人如果明明没有钱,他先找别人借钱,然后再捐。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人讨厌呢?还比如,我们小时候提倡拾金不昧。有的学生为了图表扬,自己掏五角钱交给老师,说钱是自己捡的。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可气又可笑呢?

 我们应该讲道德,应该有爱心,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明明没有那个实力,没有那个机会,硬要打肿脸充胖子,这就过头了。没有那个条件,做好分内的事情即可,没必要太做作。 

讲道德不是非我莫属

我们讲道德,需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好的氛围,让大家都能行动起来。而有的人却不是这么想,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好名声,认为只能由自己来表现,生怕好名声落到别人身上,这就是不健康的心理。别人向微生高借醋,微生高家没有,别人完全可以自己去向邻居借。如果邻居家有醋,借给了那个人,不也是做好事吗?凭什么只让别人记住你是好人,不让你的邻居做好人?微生高的做法属于典型的慷他人之慨,拿着别人的东西做人情,这种行为为人所不齿。

我曾经听说有个老领导过生日,他老人家德高望重,有人希望很多人来捧场。这种想法是好的,可是这个人的做法太要不得了。他方圆几里到处动员工作,礼是别人送的,最后老领导只记住了他的好,其他的人都成了陪衬。你知道对老领导尊重,别人不知道吗?你干嘛要在这个时候凸显你的重要性?这不是别有用心吗?  

伪道德必然会穿帮

众人都说微生高是好人,孔子却敏锐地发现微生高的好是装的,这个人并不正直。道理很简单,他的行为经不起推敲。借醋就是一件小事,有就说有,没有就说没有。别人在你这里借不到,不知道再去问你邻居借吗?直接告诉别人自己家没有醋,并不会让别人遭受什么损失。我们说得很清楚,别人完全可以问你邻居家借,实在不行他可以自己去买。你有必要为了在别人面前留个好名声而拐这样的弯子,先向邻居借再转借给对方吗?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是虚伪的。 

当一个人贪图虚名,处处伪饰,肯定会穿帮的。我曾经看到过一对农民夫妇,他们找村委会宣传,说他们热爱读书。村委会也想在村里树典型,号召大家都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村委会写了一段表扬词,还专门拍了几张他们拿着书看的照片。可问题是,这样两个所谓的爱读书的人,他们说出来的话没有涵养,写出来的文章连小学生作文都不如。原来,他们拿着书看的照片是故意拍给大家看的,他们不过是叶公好龙,并不是真的爱阅读。也许他们能欺骗一部分人,但总会有人发现他们的真面目而疏远他们。

总结

  道德是人的真情流露,为了虚名而去表演出来的道德是伪道德,是让人唾弃的。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竹山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