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发售“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发布会精彩片段”,点击上方视频了解详情,扫描文末二维码了解更多 前言 一、500强企业加快战新业务总览
全览2021年中国500强企业榜单,国内领先企业积极布局战新产业。 根据榜单数据,中国500强企业战新产业总资产15.6亿元,总收入9.4亿元,总利润0.9亿元,分别占到企业集团资产、收入、利润的4%、9%和13%。 也就是说,中国的500强企业用了4%的资产投入,实现了9%的收入产出,并进一步获得了13%的利润盈余。 同时,从事战新产业的子企业共计6683家,相关从业人员410余万人,分别占到企业集团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6%,以及集团人员规模的10.8%。更多的企业集团将资源向战新产业聚集。
从战新产业收入规模看,2020年收入规模超过500万的企业集团共有34家,收入规模占500强企业战新产业规模的43%。 对应的利润规模则占到了500强企业战新产业的35%。 34家企业中,500强排名在1-50位的有10家企业,50-100位的有7家企业,101-200位的有9家企业,201-300位的有8家企业。 战新产业发展相对集中在大型企业中。 二、500强企业战新业务排名
战新产业收入规模位居前十名的企业分别为: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苏宁控股、正威国际、中国电子、吉利控股、中国宝武、中国五矿和三一集团。 值得关注的是,三家信息通讯集团抢占了战新产业规模发展的TOP3,其中中国移动的战新产业规模更是遥遥领先超出第二位中国电信业务规模近一倍。
在34家集团中,战新产业增速最快的前十名企业分别为: 桐昆控股、广晟控股、新华冶金、三一集团、海尔集团、中国建材、山东国投、中国宝武、海信集团和国家电网。 其中,民营企业增速相对较快,排名居于前列的桐昆控股、新华冶金、三一集团、海尔集团都是民营企业。 同时,山东企业增速加快,海尔集团、山东国投、海信集团都是山东地区的优秀企业。
在34家集团中,战新产业利润规模位居前十名企业分别为: 中国移动、中国广核、三一集团、中国电信、新华冶金、中国建材、国家电网、北京电子控股、中国中信和苏宁控股。 中国移动战新产业利润率高达26%,远超其他企业,加之收入规模较大,利润达到了第二位中国广核利润总额的近6倍。 同时,中国广核、三一集团的利润率水平也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20%和18.5%。
综合三个榜单结果,企业属性呈现了明显的“六四之分”,即: 60%的企业为国有企业,40%的企业为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在战新产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战新产业各领域的发展布局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版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企业数量和收入规模排前三位的为: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高端制造装备产业。 而收入规模环比增长最快的前三位分别是: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成为年度最热门的发展领域。
进一步看战新产业各领域的领军企业情况。 入围各领域收入规模TOP3企业分别为:
在上述24家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入围企业收入规模较为领先,收入规模均超过了1000亿元; 高端装备和新材料领域紧随其后,TOP3企业的收入规模多在600-900亿元。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入围企业规模较小,且差距较大,陕西汽车收入规模在778亿元左右,而恒大新能源汽车和厦门金龙仅为100多亿元。 不同行业领域收入规模差距显著,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领域,亟待规模型企业快速发展和引领。
根据利润水平来进行排序,各产业领域的领先企业TOP3分别为:
在这24家企业中,以三一重工、泰富特钢、京东方和米哈游为代表,利润水平显著领先,在60亿元以上; 其中三一重工利润率18.65%,也位居前列。 相对而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利润规模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根据研发投入水平进行排序,各产业领域的领先企业TOP3分别为:
在这24家企业中,以京东方和三一重工为代表,研发投入规模领先,在60亿元以上; 同时北汽蓝谷研发投入强度为30%,TCL下属战投产业子公司、石药集团欧意药业、宜昌人福药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2%,也处于领先行列。 ![]()
纵观三个重点产业的榜单结果,信息技术领域的京东方,高端装备领域的三一重工,新材料领域的泰福特钢,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陕西汽车,新能源领域的南瑞集团,节能环保领域的海信家电,以及数字创意领域的海信视像,同时入围了三个榜单,成为该领域的“全能型冠军”。 从企业属性上看,国有企业战新产业整体规模较大,在利润水平和研发投入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参半。 其中,央企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材料领域表现突出,如国家电网旗下的南瑞集团,中国电建旗下的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旗下的中建科工,以及中国中信旗下的泰福特钢,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地方国企以北京国资的京东方,陕西国资的陕西汽车,山东国资的海信家电和海信视像等企业为代表,在相关战新产业领域表现卓越。 而民营企业呈现“多点开花”,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数字创意领域都有不俗表现,其中三一重工尤为突出。 从地域上看,广东和山东地区的企业表现最为突出。 广东省战新产业规模领先的企业最多,达到了6家; 山东省战新产业盈利水平和研发投入水平高的企业最多,分别都有4家企业入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