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株洲针推林彩平医生治疗肾虚腰痛

 汉方神农中医馆 2022-01-12

邹某,男,48岁,腰骶部酸胀痛反复发作3年,再发加重2周,伴双下肢酸软怕冷。

患者自述3年前因长期电脑办公,出现腰臀部酸胀痛,活动不利,未予重视。本次于2周前受凉后感冒,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有双下肢大腿及小腿前侧酸软怕冷,久坐后尤甚,背后胸腰段亦感酸胀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遂来就诊。现症见:腰骶部酸胀痛明显,活动自感不适,尤以弯腰、蹲起时明显,气温变凉或受寒时加重,发病以来饮食可,二便调,夜寐一般。

体查:T:36.4℃,P:82次/分,R:21次/分,BP:115/80mmHg。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舌淡,苔白润边有齿痕,脉沉。腰椎生理曲度稍变直,腰4,腰5、骶1椎间及椎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股神经牵拉试验(-),双“4”字征(-)。

辅助检查:暂缺。

一、初步诊断

1.中医疾病诊断:腰痹

   中医证候诊断:肾虚腰痛

2.西医疾病诊断:腰肌劳损

二、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腰痛的发生多因感受寒湿后湿热邪气,湿性黏滞、下趋。留滞腰府而气郁不行,血瘀不畅,以致经络拘急而发腰痛。若腰部劳损太过、或用力不当、跌扑闪挫,导致腰府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也可出现腰痛。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灌溉之域。年老体衰好转则多因肾精不足,阳虚则失温煦,阴虚则失濡养而发腰痛。本患者受凉发病,腰府失护,寒、湿之邪乘虚侵入,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腰痛,寒为阴邪,其性收敛凝闭,侵袭肌肤经络,郁遏卫阳,凝滞营阴,以致腰府气血不通出现受寒及阴雨加重,寒湿长期留着筋骨肌肉,闭阻气血,可使腰府经气不运,损伤肾阳而致腰痛腿冷。舌质胖淡,苔润,脉沉。四诊合参,诊断为腰痹范畴之肾虚腰痛。

三、中医治则:温补肾阳、舒筋止痛。

四、中医治法

1.针灸治疗:

①针刺处方: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双侧)、环跳(双侧)、三阴交(双)、昆仑(双)。

②针刺操作方法:留针20分钟,毫针补法。配合温针灸,留针时在针尾将艾条一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

以上治疗前期连续3次,后面隔天一次。5次为1疗程。

2.推拿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站于患者右侧。

施术者用㨰法沿腰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自上而下,直至下肢承山穴以下,反复操作3~5遍,重点在下腰部。再以双手掌重叠自第1腰椎水平开始,沿竖脊肌向下按揉至腰骶部,反复操作2~3遍。继之用拇指点按双侧腰阳关、肾俞、志室、大肠俞、腰眼,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穴及痛点,以酸胀感为度。做腰部斜扳法松解。

3.理疗:

雷火灸腰部及督脉:雷火灸于腰骶部及督脉温和灸15~20分钟。

中药热敷治疗:九籽扶阳中药包于局部热敷10分钟。

中频理疗仪治疗中频理疗贴片酒精棉球消毒后贴于腰部膀胱经两侧,时间20分钟一次。

拔罐治疗:在两侧膀胱经取穴拔罐,着重于腰部。

以上理疗疗程中交替使用。

五、疗效记录

首诊:首次治疗后,患者诉腰部酸胀减轻,蹲起不适好转。

二诊:第2次治疗后,诉腰部酸痛大幅减轻,弯腰、蹲起无明显疼痛。

三诊:第3次治疗后,患述双腿部怕冷基本缓解,余留腰骶部久坐后感酸胀,余可。

四诊:第5次治疗后,患诉以上不适症状大幅好转,睡眠好转。于巩固治疗。

经疗程治疗后,患者之前腰部酸胀疼痛不适及双下肢酸软怕冷基本痊愈。嘱平时注意加强营养,适当体育锻炼,避免久立久坐,减少弯腰活动,减少负重,注意劳逸结合。不适随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