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名德 ▏庄源人过年(连载八)

 金鸽子文艺 2022-01-12


庄源人过年——舞板龙

文 / 许名德
(安徽黄山) 
2022. 1.12

一条巨龙在村内翻江倒海。

旧历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始于汉,盛于唐。在宋代,这天是京城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旧时,邻村鲍坑正月十五元宵嬉龙,庄源村是正月十六元宵嬉龙。正月十七晚上庄源村汪姓人家又单独组织嬉一次龙。传说是族长(或是别的大人物)的小儿子去外婆家十七日才回来,于是当晚又嬉一次龙让其宠儿补看,以后也曾成为汪姓习俗,但毕竟两晚连着嬉龙不免重复,这一习俗便没有传下来。

庄源正月十六晚上,随处可见儿童举着鱼灯、兔子灯、蝴蝶灯、蜻蜓灯等游玩。这些景观仅仅是元宵节的点缀。在庄源村舞板龙闹元宵才是最大的看头,这晚热闹的气氛把春节活动推向最后的高潮。庄源嬉的是以灯笼接成的长板龙,它以特大特长而著称,游动起来十分壮观,龙头和龙尾是用竹篾扎成,经久不坏。龙头庞大,有一人高;龙尾粗壮,有六尺长。平时放在许家祠堂,元宵节前,由许姓请纸扎师装饰。龙头上有威武的龙须,一对眼珠如两只大灯笼,可以转动。龙尾有鳞,略向上翘。龙身由板灯连接而成。每节板灯六尺长,板面上固定五个冬瓜形的灯笼,内点红蜡烛。凡是有成年男子的人家出一节板灯,出板灯者约有二百家,连接起来长达约四百米,是一条罕见的巨龙。

正月十六,庄源村嬉龙,看龙又观灯。这天晚饭后,龙头、龙身、龙尾全部点着蜡烛,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连接成一条有上千只明灯的长龙。龙动灯光闪,目不暇接。当晚庄源村万人空巷。龙在一班敲锣打鼓放爆竹的人簇拥下徐徐前进。所到之处,看的人拥挤得水泄不通,龙腾空游来时,可以看到巨大长龙的眼珠不停转动,炯炯有神;龙身长而透明,灯光闪闪,好似血在体内流动;龙尾左右摆动,似有千钧之力,气势磅礴,形象逼真。当龙嬉到宽阔场所,龙头舞动,全身转来转去,随着急烈的锣鼓声和猛烈的爆竹声,翻江倒海,龙威大振,忽而怒目抬头,忽而温和缩颈,忽而龙身迅速旋转,忽而放松游荡,龙尾随之摆个不停。一条亮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此时,锣鼓冲天响,爆竹震耳欲聋。舞龙人个个精神抖擞,劲头十足,大力施展他们舞龙本领。直到围看人带来的爆竹放尽才离开此地到彼处再舞。

这天晚上,龙在村内舞够以后,然后出村口沿着溪水石板路往鲍坑村而去。许姓人家有一些人在龙离开许姓聚居区以后还未尽兴,又点着灯笼赶快上高岭,争先恐后去看龙出村。龙出村要行三里路才到鲍坑村。从山顶上往下看,一条灯光闪动的龙徐徐前进,别有一番情景。在村里见到的是一条喜怒不定的龙,出了村是一条疲惫不堪极温顺的龙。当龙到鲍坑村头,锣鼓声爆竹声又突然响起,龙也重新抖擞精神,紧围着鲍坑村头的庄源庙宇旋转。此刻庄源村的二十八个菩萨已坐在庙内,表示他们又有神龙的护卫。龙绕三个圈后,龙头、龙身、龙尾瞬间分崩离析,七零八散,近二百节板灯如无数星星,零零乱乱往回庄源村的路上迅速游动。其中总有一节板灯遥遥领先。老人传说,先到家的这家女人必定来年生男孩。所以就有想生男孩的人家要请一个身强力壮跑得快的青年替他家舞龙。被请的人回来时拼命地往回跑,如果是第一个进村,雇主必定另有奖赏。迷信萦绕着愚昧无知的人,有时不只一家想生男孩,争跑第一的人有好几个,你追我赶,都不甘落后。因而,从高山上远远看见一节一节的板灯灯光窜动,时前时后,游动很快,更加引人入胜。这只有许姓人家才能看到的最后精彩的一幕。

(网络配图)

元宵节一过,庄源人的春节活动基本结束。绝大多数人家回家过春节的男人都纷纷离家赚钱去了。在农村的人开始忙春耕生产,上山下田做农事,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新的一年,人们寄予无限的希望,又开始过着艰难困苦、奋斗不息的生活。(连载完)

         


作者简介: 许名德,歙县雄村镇庄源村人。幼时家贫,不废耕读,1957年考取安徽师范大学。1961年毕业后选入省委组织部工作,1970年调徽州工作,退休前曾担任徽州地区、黄山市人事局局长,黄山市人大常委、副秘书长,人事代表工委主任等职。创作了《旧时的庄源》、《杂咏诗集》、《卖花渔村散记》、《新疆之行纪实》、《斩尾龙的神话传说》《远离的晨风晓岚》等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