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孙过庭书法中的“搭锋”用笔,学会这一招,终身受用

 柳谙花茗 2022-01-12

【摘要】:孙过庭在《书谱》中的“搭锋”用笔,随处可见,非常精彩,越看越有味,但真正能看懂又可以自由书写出来的人少之又少。唐之后的书家,能做到者,除了北宋苏东坡、米芾、黄庭坚之外,明以后的书家,还真找不出。本文就孙过庭书法中的“搭锋”用笔展开简单讨论,不当之处,欢迎大家多多包涵和指正。

关键词:孙过庭;王羲之;书法;笔法;搭锋;用笔;

文章图片1

孙过庭《书谱》局部

一、何为“搭锋”?

先来看一下什么叫书法中的“搭锋”用笔?所谓的“搭锋”,专指行草书法的一种用笔技法,篆隶楷书不存在搭锋的说法。“搭锋”用笔主要是为了在一个字或几个字之间的顺畅书写而产生出来的各种微妙的牵丝映带,顺势而出。

南宋姜虁称:“下笔之初,有搭锋者,有折锋者,其一字之体,定于初下笔。凡作字,第一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在其左故也。”清代蒋和称:“笔锋搭下也,上笔带起下笔,上字带起下字。”朱履贞称:“书法有折锋,搭锋,乃起笔处也。”

对于“搭锋”用笔,当代许多书法人士,很少有人能注意到,有人虽然注意到了,但就是书写不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真正能做到者,一定堪称书法大家。

文章图片2

孙过庭书法(搭锋示意)

二、静心品读孙过庭的“搭锋”用笔,这些用笔细节值得你好好研习。

孙过庭在《书谱》中的“搭锋”用笔,让人回味无穷,越看越过瘾,恨不得马上把这种笔法学到手,然后应用于自己的创作。

你看《书谱》中的“时人”,这两个字是一笔写成的。细看“时”字左竖,是紧接上一“答” 字顺势露锋杀入纸中,稍作停顿,搭接好笔锋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腕提锋,一笔写完“寸”字横画。接下来的“寸”字竖画、点画与下一字“人”一笔完成。值得学习的是,这两个字的主笔都写得非常饱满厚实。牵丝映带虽然细如发梢,但并没有让人感到浮滑软弱,反而觉得劲道十足,生机勃勃。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极不容易的,很多人一写,要么主笔发飘,压不住纸,要么牵丝映带过重,过于臃肿肥大。而能恰到好处地做到主次分明,顺畅圆转,没有长时间的临池训练,“曾不傍窥尺牍,俯习寸阴”,想要达到这样绝妙的境界,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文章图片3

孙过庭书法(搭锋示意)

再看几个字,看看孙过庭是如何“搭锋”用笔的?

如“以为道也、书者多”这两组字都是一笔写成,其中的“搭锋”用笔,是连续书写的关键要领。在正常书写时,笔与笔之间需要灵活运腕,巧妙搭接。一般而言,要适当使用提按和短暂的驻笔,否则难以做到一笔写成多字。

三、结语。

孙过庭的“搭锋”笔法精不精彩,只有具有多年的草书学习经验的人士,才能真正看得出其中的玄妙,外行人真分辨不出其中的优劣所在。如果你能体会出其中的绝妙之笔,又能偶尔写出一些暗合孙过庭书法的“搭锋”效果,那么,你算是真正步入了书法的神秘殿堂,未来可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