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科解密:为什么科学家都用小白鼠做实验?

 昵称yong 2022-01-12

文章图片1

生活中,我们常常爱把第一个尝试某件产品或某件事的人称作“小白鼠”。这个比喻很显然来源于科学家在做实验时,选择小白鼠作为实验对像这个事实。据说,各类实验室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从人类有记录使用小白鼠作为动物实验对象至今,如果把它们首尾相接,可以从地球一直连接到月亮。

人们在科学实验中到底使用过多少只小白鼠?恐怕谁都无法得知确切的数字。毋庸置疑的是,小白鼠在人类的医疗、遗传、生物制品等各方面的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难以替代和不可磨灭的贡献。那我们不禁要问,小白鼠是怎样被人类“盯上”而成为实验室中的“小白鼠”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实验动物要考虑哪些因素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实验动物要考虑的因素大概有:容易饲养,繁殖率高,遗传上有较高的纯和度,代谢类型、生理病理尽量与人类接近等。不用多说,小白鼠在这些方面的优势无一例外都很明显。

文章图片2

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种。中国饲养最广泛的是1946年从印度某研究所引入到云南昆明饲养的品种,大多用于医学研究。实验鼠、小白鼠、白老鼠是指被普遍用在生理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中作为实验动物的白色皮毛大鼠或小鼠。大鼠的种类通常是褐鼠(Rattus norvegicus)、小鼠的种类通常是小家鼠(Mus musculus)。很多地方也会繁殖小白鼠喂食爬行类生物之用,由于攻击性较弱,爬行类生物能安心食用。

小白鼠的实验因素分析

一、基因序列和人类相似

文章图片3

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相似,一些医学的科研和临床实验都是由小白鼠来完成的。当中以小白鼠做遗传学实验最好,因为它的全基因组和人类的相似度极高,小白鼠的染色体和人类非常接近(小白鼠是40对,人类是42对),很多人类难以治愈的疾病可以在小白鼠身上找到相似性状,从而加以实验发现治病基因。

此外,小白鼠遗传基因的稳定性,同一窝纯种小白鼠,有着几乎完全一样的遗传特性,这对科学试验是很方便的,排除了个体对象的差别,说简单点就是,同一窝小白鼠都像是克隆出来的一样,用不同的药品试验,都象是在同一个个体上采取的,方便比对,不会因为试验个体的差别而产生其它多余的结果。

二、白鼠间个体差异小

文章图片4

实验专用白鼠的生物学意义较大,纯系小鼠的培育方法经过百年探索已经形成固定流程,培育出的小鼠几乎完全没有个体差异(生理上),而在一般的自然种群中,同种动物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尽管外表相同),主要表现在先天的身体素质上。生理上没有个体差异是否意味着气质上没有差异尚不明了,不过选择纯系实验白鼠主要还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先天的个体差异。简单说,即用白老鼠是因为白老鼠都是纯系的,相当于人类近亲交配生出来的儿子得了白化病,纯系的老鼠作出来得实验平行性好。

三、数量足繁殖周期快且易标记

文章图片5

数量充足,许多实验需要统计学分析,这就要求一定的数量,大白鼠和小白鼠,特别是小白鼠,在人工繁殖条件下,能满足这一要求。其次,老鼠繁殖周期快,质量小,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较强,且容易标记。所以药物或现象在它的身上可以比较快的显示出来。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科学家实验的时间成本。

四、经济成本较低

文章图片6

其实很多实验用猩猩等与人更近似的动物做最好,但使用猩猩太昂贵了。许多实验,比如认知类的,实验结束后时需要将动物杀死,来检查其内部变化的。这样,大量的实验肯定就不能用比较“贵重”的猩猩了。其次是,由于这种大型的哺乳动物受到动物保护协会的保护。那么多不“人道”的实验也就受到限制了。

有人给实验动物算了本经济账:从单只动物的价格上讲,一只纯种小白鼠才十几元,一只大猩猩要几万元;从饲养成本上讲,小白鼠仅食少量饲料,而猴子、猩猩等不仅吃得多,还得给它们“定制宵夜”,比如水果等;另外,饲养小白鼠,一个小笼子足矣,一个房间可以喂养上百只小白鼠,而如果是上百只猴子……“恐怕得一个野生动物园吧”。一位从事表观遗传研究的博士生说:“我们做代谢率高低对寿命的影响的课题,用小鼠估计需3年完成,但换成猴子的话,据说美国的一个研究做了30年,还有一半猴子活着。”

(全文完)

关注新闻热点,解读背后知识。有态度、有温度,千万网友喜欢使用的移动百科。互动百科公众号hudong_baike、微博@互动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