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星 | 饮马巷

 圆角望 2022-01-12

图片


有一首南京的老童谣这样唱道,“一个小老头,戴个草帽头,衔个香烟头,拐个筲箕头,靸个破鞋头,跑到小门口,买包牙蚕豆,越嚼越有味。”这首童谣叫《小门口》,老城南人,尤其是小老头儿,用南京话念起来,特别有滋味儿。而这个“小门口”,是一个十字路口,水斋庵、高岗里、谢公祠、饮马巷,4条巷子在这里交汇,但又彼此“互不相见”。因为老门西的巷子窄、短,曲街斜巷。站在这个点上,似乎随时一扭头,就进入时光穿梭机,跑进老门西旧时沧桑岁月里……
  
饮马巷的小弄堂里,倾斜的地势让这一排旧屋也顺势斜斜往上而建。阳光只能照到一半窄巷。水泥屋小二楼上能看到年月久远的发乌的旧木头搭出的阳台。隔壁突兀地搭了一间好似亭子间的单独小间,伸出小小亮闪闪的铝合金晾衣架,挂出一排大人小孩的衣裳来。我靠着小巷子一边墙壁抬头张望,耳边传来滋味正宗的老城南话,“你这是才起来啊?买菜去吗?”“是得儿哎,睡懒觉了。就吃早中饭了!”“今天豆腐出摊早已经没得了哦!”“我买两副烧饼油条,看看新鲜的苋菜还有没,路口那个农村人啊在啊?前两天看见他家有黄鳝出摊的!”两位老阿姨,一个在巷子高处往下走,高发髻用胶水粘得紧紧的。另一个往上走,穿着花衬衫与花马甲,手腕上套着个带拉链的小布包,布包后还拖着个塑料袋,看清楚了,塑料袋里是一块切得四四方方的白豆腐。
  
我好像时光穿越了,恍惚着仰脸看向对面的小二楼,仿佛听见百年前的主妇们,互相用老南京话拉家常的情景来。那时,梳着粑粑髻,穿着香云纱敞袖中式大衫的女子们,浆得高而挺的领子卡住脖颈,一个圆粑粑发簪紧贴后脑勺,眉眼清淡。她们一个在木楼阳台上晾晒衣裳,一个从楼下经过,讲着在早市上小菜的价格,询问着早中饭可吃过了,要买点苋菜,斩个烤鸭,再叫大儿去不远处的秦淮河捞点龙虾摸条黄鳝,饱个口福。日子大概一直都是这样的吧。
  
小巷的入口处,是个门面楼,石灰墙上挂着个黑底金字的牌子:南京历史建筑,饮马巷4号民居,建于清末民初。这条饮马巷热热闹闹地存在了百多年,现在,变成一条安静的小街巷,窄窄阳光照着一边儿墙面,房子的主人们利用细小地方养的花花草草,溜墙根儿一排,茂盛且生机勃勃。
  
老门西,这样的巷弄还有好多,曲里拐弯,无论从哪里拐都能继续拐,没有死胡同。清末南京史志学者陈作霖先生曾在他的《风麓小志》里特别形容过老门西的街巷,“委巷通衢,纵横南北,歧中有歧,无往不复。”每条烧脑繁复的小巷弄,都能绕出天际,抵达一个开阔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