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在位十六年不立太子,多半就是这个原因了!

 药师海印月 2022-01-12

赵匡胤在位期间没有立太子,这是唐末五代环境使然--'五代不立太子是政治常态',但他是有皇储人选的,那就是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暂不论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

一、五代不立太子是政治常态

五代政权没有一个正式册封的太子,皇帝确认皇储身份的方式是惯例做法--'亲王尹京',即'亲王封号'+'京城府尹职衔',试看如下例子:

1. 后梁时,养子朱友文以'博王、开封尹'为后梁太祖朱温之储(未即位,未册太子,被杀);

2. 后唐时,次子李从荣以'秦王、河南尹'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储(未即位,未册太子,被杀);

3. 后晋时,从子石重贵以'齐王、广晋尹'为后唐高祖石敬瑭之储(即位,未册太子);

4. 后汉时,长子刘承训以'开封尹'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储(未即位,未册太子,生前未及封王,死后追封魏王);

5. 后周时,养子柴荣以'晋王、开封尹'为后周太祖郭威之储(即位,未册太子)。

由此可见,即便是柴荣这种遵遗命即位,无可置疑的储君,即位前也未被册为太子。郭威本来是有充足时间册立太子的,但他没有,所留遗制内容是'晋王荣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其他皇帝的遗诏通常也是'X王XX可于柩前即位',没有一个立太子的。

至于那些不是以'亲王尹京'身份即位的帝王,如后唐李从厚、后汉刘承祐、后周柴宗训等等,大多是因为前任皇帝死的比较突然,没来得及走'封王+尹京'的程序,自然更不可能取得皇太子身份,只能直接按遗诏继承皇位。

二、赵匡胤因袭五代惯例

赵匡胤建宋,制度大多沿袭唐末五代,没有大的创新,朱熹曾说'太祖……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条目多仍其旧。大凡做事的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此方是英雄手段。'在确立皇储之事上,赵匡胤及其继任者也受到五代惯例影响:

1. 宋太祖死前,赵光义为晋王、开封尹,正是柴荣即位前的职衔,皇储之选;

2. 宋太宗即位,赵廷美为齐王,开封尹,后改封秦王,皇储之选;

3. 宋太宗晚年,欲以三子襄王赵恒为储,遂以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事实上,自晚唐以来,'皇太子'就成了稀罕物事,中原王朝第一个经过正式册立的皇太子竟是宋真宗赵恒,以至于京师满城欢喜雀跃,争睹皇太子风采。

至于其中原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说的很明白:

'自唐天佑以来,中国多故,不遑立储贰,斯礼之废,将及百年'。

兵荒马乱,礼崩乐坏,那些在承平年代实行的复杂礼制并不适用,赵匡胤在宋初也不可能预见今后的王朝命运,他不立皇太子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反正前朝都这么干。

综上所述,亲王尹京即是皇储身份,不需册立太子的惯例已沿袭数十年,成为世所公认、十分明确的意思表示,就连赵光义传位给自己的亲儿子,也要先废了赵廷美这个皇储,然后封赵恒为王,再任开封府尹,最后才名正言顺册立为皇太子。

至此,赵匡胤十余年不立太子的原因,和赵光义为皇储的意思表示就十分明确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