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茶花女》先看清,它的芭蕾舞剧可有两个版本

 Daweb_YN 2022-01-13
作为小仲马最重要的作品,小说《茶花女》被不断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较为出名的有:1852年的戏剧作品Camille、1853年的威尔第歌剧La Traviata、1973年的好莱坞电影Camille,以及两版芭蕾——阿什顿的《玛格丽特与阿尔芒》(Marguerite and Armand)和诺伊梅尔的《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图片

卡拉斯出演歌剧La Traviata(1954)

图片

费雯丽出演舞台剧Camille(1961)

《玛格丽特与阿尔芒》


图片


创作于1963年,《玛格丽特与阿尔芒》是阿什顿专门献给自己的缪斯女神玛戈·芳婷的。阿什顿从费雯丽主演的舞台剧《茶花女》和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首先获得灵感,然后在听到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时,立即在脑中形成了舞剧的雏形,顺着音乐的律动,舞步也仿佛自然写就。

对阿什顿来说,这部舞剧除了需要女神芳婷来主演,鲁道夫·努里耶夫的加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不仅仅因为这是当时芭蕾舞台上最炙手可热的明星组合,而是因为阿什顿将努里耶夫视作是李斯特转世,热情四射,引人拜服(《茶花女》的人物原型Alphonsine Plessis也曾与李斯特有一段风流韵事)。

图片

Fonteyn & Nureyev 

不到三周时间,这部独幕舞剧(时长半小时)就排练完成,1963年3月12日首演时,方婷和努里耶夫共谢幕21次。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大受感动,盛赞方婷和努里耶夫“为舞剧的每一个瞬间赋予了深度,让芭蕾这种人工痕迹最重的艺术形式突然变得自然、人性十足” ,评论家也普遍认为这部作品达到了芭蕾艺术戏剧性的新高度。

由于篇幅并不长,《玛格丽特与阿尔芒》将男女主角的相遇、热恋、对峙、死亡进行浓缩式呈现,运用大量托举等双人舞技巧,加速情绪的变化,将炽烈的爱情毫无保留地献上。

图片


虽然坊间传言阿什顿不希望《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由其他舞者来重新排演,但如此佳作,还是在英皇迎来了众多次复排,广受欢迎的Sylvie Guillem & Nicolas Le Riche(2000),Tamara Rojo & Sergei Polunin(2013),Zenaida Yanowsky & Roberto Bolle(2017)等搭档演出的版本都各有千秋——

图片

Fonteyn & Nureyev 

图片

Guillem & Riche

图片

Rojo & Polunin

图片

Yanowsky & Bolle

流水的舞者,铁打的阿什顿,《玛格丽特与阿尔芒》成为了阿什顿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留下的重要编舞遗产,也是如今在英皇最受欢迎的阿什顿作品,丝毫不过时。

《茶花女》


美国编舞家约翰·诺伊梅尔以其在德国汉堡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与首席编舞家身份最为人所熟知。诺伊梅尔最为擅长的,是从经典传统舞剧中挖掘新意,修订新版本,同时也以传统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为脚本,创作出众多芭蕾舞剧新经典。诺伊梅尔舞作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平衡叙事性与观赏性、情节复杂性与节奏流畅性,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诺伊梅尔重新定义了芭蕾艺术的现代性叙事。

图片

说回到《茶花女》上,与阿什顿创作《玛格丽特与阿尔芒》原因相似的是,诺伊梅尔也将《茶花女》献给一位女舞者——斯图加特芭蕾舞团首席Marcia Haydée;与阿什顿的编排选择相似的是,诺伊梅尔也用了倒叙的手法,让二人的爱情悲剧像回忆的涟漪一样逐渐晕开。

图片

诺伊梅尔选择用拍卖会开场,被拍卖的物品曾属于玛格丽特,每一件物品都会唤起阿尔芒一段关于玛格丽特的回忆

作为一部时长两个多小时的三幕舞剧,诺伊梅尔比阿什顿有更多的篇幅来展现人物关系的变化与情绪的铺垫,也得以引入《曼侬·莱斯科》的故事——这本小说在小仲马的原著中也有出场,作为阿尔芒送给玛格丽特的定情之物,被诺伊梅尔以“戏中戏”的方式并行陈列在舞台上。

图片
玛格丽特与阿尔芒在《曼侬·莱斯科》的演出中相遇,曼侬与格里欧的角色自此也成为了主人公命运的镜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