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几道 : 宋代“贾宝玉”的悲欢人生

 小园幽径 2022-01-13

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

北宋名相晏殊第七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他出生时,晏殊已经四十七岁了。

词风似父,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了“多情公子”的代名词。

回望晏几道的悲欢人生,堪称贾宝玉的翻版。




1
生性高傲的贵公子


中年得子的晏殊把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儿子视为掌上明珠,给予他最优渥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晏几道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

身在罗绮锦绣之中,每日里珠围翠绕、锦衣玉食,又有幸遇上个诗酒风流的老爹,晏几道的少年时代可谓是逍遥自在。

他天资聪颖,很早就中了进士,却毫不以功名为意,成日里只知斗鸡走马、填词衔觞,活脱脱一个贵公子。

也正因如此,晏几道和贾宝玉一样,形成了“不通世务”“偏僻乖张”的性格。

晏殊去世后,十七岁的晏几道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但他依然旧习难改,很快便家道中落。

三十多岁时,晏几道因为身陷政治纷争被捕入狱,多亏神宗皇帝宽宏大量才得以保全性命。

不过自此之后,他的日子更不好过了,昔日翩翩贵公子,变得穷困潦倒、衣食无着。


也许有人会问,晏几道的父亲晏殊不是赫赫有名的“太平宰相”吗?

就算是已经去世了,但一定还有不少门生故吏、世交好友,难道就没有人帮衬晏几道?

这个思路倒是没问题,但是别忘了,我们这位小晏生性高傲,又怎么肯低头求人帮忙呢?

据说有一次,早已名满天下的苏轼想要去拜访晏几道,他此行目的倒是很纯粹,只是想聊聊天交个朋友。

谁知晏几道并不领情,一句话就把苏轼顶了回去:“当今朝堂之上的显贵,有一半是我家从前的门生,我连他们都无暇接见,更何况你呢!”

好交朋友的苏轼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钉子,他生性豁达,倒也没有计较什么。

然而晏几道因为这样的古怪脾气得罪了多少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苏轼的弟子黄庭坚与晏几道是好友,他总结晏几道的性格,有这么“四痴”:仕途不顺却不愿结交权贵,这是一痴;

文采风流却不愿追赶潮流,这是二痴;

和家人一起饥寒交迫却不改赤子之心,这是三痴;

被别人怎样辜负都不会记恨,一旦相信了别人,就推心置腹、再无疑虑,这是四痴。

虽然脾气怪了点儿,但因为这“四痴”,晏几道显得尤为可爱,所以黄庭坚也由衷地赞叹:“叔原(晏几道字叔原),固人英也。”

当然,晏几道和贾宝玉最相似的一点,其实还在于他的“情痴”,下面我们就讲讲他和几位歌女的爱情故事。




2
当时明月照彩云

晏几道自编的词集叫《小山词》,用的是自己的别号,在词集的序言里,他这么写道:“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如序言所写的那样,《小山词》中有大量的作品都在讲述晏几道与“莲、鸿、苹、云”这四位歌女的离合悲欢、风花雪月。从这些词的内容来看,晏几道可比贾宝玉还有“美人缘”。

比如这首描写与小苹初见时情景的《临江仙》,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晏几道依然记得,那个刚一见面就用琵琶向他传送爱意的佳人: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是晏几道的原创,最早出自五代词人翁宏的律诗《春残》。

而“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句,大概也是受到了李白“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一句的影响。

不过晏几道的这首词实在太过出色了,因此也没有多少人去在意版权问题。

和李白一样,晏几道用“彩云”比喻美女。
眼前明月仍在,但小苹已经不知所踪,旧日的温柔梦境也再难重回,只有那“两重心字罗衣”的鲜艳之色,和琵琶弦上的相思之调,还一直铭刻在晏几道心中。

有人统计过,《小山词》今存258首,其中有55首出现“梦”字,一直以来萦绕在晏几道心中的,就是那情味悠长、悲欣交集的旧梦。

在另一首《鹧鸪天》中,这种情感体现得尤为强烈: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写一次久别后的重逢,重逢的对象究竟是“莲、鸿、苹、云”中的何人呢?


我们无从得知,不过这并不重要,只要用心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就足够了。

词的上阕追忆当年宴饮的欢乐,“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何其豪华,又何其欢乐!

晏殊当年批评别人写富贵人家的景致,只知道用“金玉锦绣”一样的字眼去搪塞,看看小晏写的,又是何等气象!

到了下阕,晏几道笔锋一转,开始写离别后的思念与重逢后的惊喜。

无数个夜晚,他在梦中见到了她,可人醒梦散后,依旧是孑然一身。终于,两人重逢了,他举起灯盏仔细打量眼前的人,迟疑着不敢上前,眼前的场景究竟是梦,还是现实呢?

毫无疑问,晏几道对这几个姑娘是动了真感情的。

那个时候歌女的地位很低,可以被主人像财产一样随意处置,身为贵公子的晏几道不仅能对她们平等相待,还写词表达她们的痛苦,这份痴情,无疑让人动容。




3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晏殊、晏几道父子均以词著于文坛,两人都擅作小令,风格上也有近似之处,常被合称为“大小晏”。

这自然会有人琢磨,父子俩到底谁的词写得更好呢?

尽管有人欣赏大晏的雍容含蓄,有人倾慕小晏的沉郁顿挫,但总的来说,更多的词论家还是认为,晏几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就要高出其父。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词是抒发情感的。

作为“太平宰相”,晏殊必须时刻节制情感、注意风度,表现出“温润秀洁”的一面。

但晏几道则不同,他的那份秀气神韵几乎可以说是出自天然,别人学也学不到。

晏殊也写过很多歌伎,但他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写的,这些歌伎只是作为背景,或者词中的道具出现,他从未真正走进她们的生活,也自然难以理解她们的悲欢。


而天生情痴的晏几道,则自始至终和歌伎们站在一起,跟着她们一同痛苦哭泣,一同陶醉欢乐。

尽管有人会批评晏几道,觉得他专工言情,不是“词家正声”,但在批评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词能以情感人,措词
之婉妙,更是独步于当时。

更重要的是,晏几道相比于父亲晏殊,人生阅历更为丰富。

他少时富贵,中年落魄,可以说尝遍了人间的苦辣酸甜。

这样的生活非但没有摧毁他,反而让他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性格,从而写下了更多情感真挚的名作。

如果非要用一首词为晏殊画像的话,这首《鹧鸪天》也许最为合适:

小令尊前见玉箫。

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

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据说,连一贯以严肃面孔示人的大教育家程颐,在读到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时,都忍不住赞叹:“鬼语也。”

大概在每个人心中,都住着这么一个天真又浪漫、轻狂而自由的少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