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院长必看!数字化转型如何遴选合作厂商

 蔚蓝色淼 2022-01-13

中国医院院长 中国医院院长 2022-01-11 19:42


图片

图片

前几期医院数字化转型专栏文章介绍了如何避开“拿来主义”和“技术爆炸”的坑(点击此处看往期),本文将阐述医院在挑选数字化转型合作厂商时,院长们需考量的几大因素。

图片

   “时代变了”,厂商遴选的新规则

关于如何遴选厂商,我在2021年CHINC期间,曾与上海某三甲医院院长进行了探讨。院长讲道:“我们希望参与建设的厂商,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并且对医疗行业有深度的理解。”

这位院长有着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在进一步表述自己选厂商的标准之前,他先给我展示了他的未来医院建设规划。

图片

未来医院规划蓝图

未来医院规划的重点是智慧医院和新型研究型医院,发力方向是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图片 

在他看来,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将是国内很大一部分医院在未来几年所面临的转型挑战。在此过程中,医院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厂商协力共建。同时,合作厂商需要能够快速甄别、采纳先进技术,并将技术和产品深度融合。这也反映了国内不少医院数字化转型的诉求。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后,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制定配套文件,先后印发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等。

2021年10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发布,鼓励医院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推动医院在医疗质量、患者体验、医院管理、临床科研四个方面提升行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合当下国家政策要求、医院实际需求,可以总结出厂商遴选的几个关键因素:

①基本资质:品牌美誉度、注册资金、公司规模、经营情况、中资比例、自主可控(软著、发明专利等)、标准认证(CMMI、ITIL等)、品牌、商誉等;

②服务能力:标杆客户、产品竞争力、定制化能力、本地化运维;

③顶层设计:持续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洞察国际国内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

④融合创新:医工交叉,具有业务与技术互驱的理念;

⑤技术实力:产品技术具有前瞻性、安全性、易用性和稳定性,且相对较为成熟;

⑥长期共赢:长期主义,持续合作的意识和服务能力。

   趋势和技术是基础

不少医院院长判断,未来的医疗模式需关注三个方面,即医院平台化、医生品牌化和远程医疗;未来技术的发展,需要关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未来医院的管理,要关注重塑流程、扁平化管理、智能化管理。

所以,合作厂商的产品,不仅需要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且在新兴技术应用方面,需同时具备前瞻性和成熟性。这也印证了我之前在介绍“拿来主义”和“技术爆炸”时的观点。

在发展趋势上,尽管医院与医院并不相同,但国内外医院开展诊疗服务和围绕人财物的管理思路仍有诸多共通之处。因此,在未来医院的打造上,厂商需要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不断助力医院汲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系统规划方向、实施部署思路等“内涵”,然后量体裁衣,为己所用。

而在新兴技术的应用上,厂商要能够帮助医院避开“技术爆炸”的"坑",避免选择衰退期或短生命周期的技术,规避过于超前、不成熟的技术,技术要与医院实际需求相匹配。

确保新技术与医院战略目标相匹配,是实现医院与厂商结果共赢的关键所在。同时,这能避免医院成为新兴技术的“冒险家”或“落伍者”。

技术匹配度高的医院,业务的运营成效、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有提高,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匹配度较低的医院,投入的资金可能石沉大海,效益、效率、质量也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为提高投入产出比,合适的技术选型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需重点关注以下五大新兴技术:

   图片

五大新兴技术及其应用方向

为何是这五大技术?欢迎阅读专栏文章:《五大新兴技术,制胜医院数字化转型》。

无论是什么样的产品和技术,医院都希望它能够在医疗的场景中实实在在地用起来,能够实实在在地提升医疗技术,保障医疗质量。

   医工交叉融合创新


新型研究型医院,同样是未来医院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新型研究型医院的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临床研究数据的有效获取与管理。

当前,国内医院普遍存在数据分散存储且结构化程度不高、临床数据获取流程复杂且费时费力等问题。因此,医院亟需通过智能化系统进行数据集成与治理,促进临床数据复用,进而提升临床数据获取效率,实现临床研究和疾病管理提速提质。

要想为医院临床和科研全面赋能,懂IT、懂AI还远远不够,厂商必须要懂医疗,有足够强大的医学团队支撑。因此,厂商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要融入医学知识,进而在人工智能和数据治理技术的助力下,让医学数据转化为科研、临床能够加以分析利用的数据。

       图片

医学知识图谱

   基于长期主义合作


长期主义的核心是价值共生,它意味着,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与客户是共生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这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陈春花院长给出的定义。

在工业时代,厂商需要满足顾客需求,所以一定是竞争关系,因为厂商需要有比较优势,才能满足顾客要求。但到了数字化时代,厂商不仅要满足顾客需求,而且要创造顾客需求,实现顾客价值。这时候,厂商不再是比较优势,而是必须和客户建立长期共生合作。这点,放到医疗行业同样适用。

医院真正需要的信息化厂商,必须有长期合作共赢的意识和服务。双方只有互惠互利、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才能完成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目标。

要判断厂商是否具备长期主义的意识,可以结合厂商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来看。而判断厂商是否具备持续赋能的条件,可以通过评估其投入的研发成本和行业专注度。

医院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长期的。未来倡导的数字健康、数字医疗,需要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进行有效整合,打造成一个完整的、可自我学习、自我进化的高度协调一致的智能体,进而支撑整个医院的运作。

换言之,未来医院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全面深化医院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可视、可管、可控,创造出包含医学科技创新主体、临床医疗服务供给主体的新型研究型医院。在此过程中,森亿智能也将坚持长期主义,为医院数字化转型赋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