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组诗,完成11-13题。(共1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①学凤凰。 霜筠亭 苏轼 解箨②新篁不自持,蝉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题画竹 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注释】①伶伦:指乐官。②解箨:竹笋脱壳。 11.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诗以人拟竹,借竹“待我归”的形象,巧妙地表现了“我”与幽竹志趣相投。 B.王诗借竹欲得乐官赏识发出妙音的热望,表达出诗人想一展才华有所建树的渴望。 C.苏诗中竹之不能把持自己、孤高狂傲的形象,是诗人狂放不羁性格的生动写照。 D.郑诗描写的是秋风中的竹子,其形象生动鲜活、个性鲜明突出、气质超凡脱俗。 12.这组诗中的加点字都增强了表情达意的效果,请选择钱诗或王诗中的加点字加以赏析。(5分) 钱诗: 王诗: 13.这组诗多采用衬托手法,请分析苏诗或郑诗如何运用这一手法来咏竹言志的。(6分) 苏诗: 郑诗: 阅读答案: 11.(3分)C 12.(5分)要点:根据语境理解字词意思,分析字词表达效果具体、恰当。 13.(6分)要点:明确衬托主、客体,结合诗句分析竹的特点,概括诗人的志趣、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