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塑 | 米开朗基罗《圣母怜子》

 世界名画 2022-01-13

雕塑《圣母怜子(意大利语:Pietà;英语:the Piety)》,又名《圣殇》或《哀悼基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创作于1498年-1499年的作品,是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也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现收藏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雕塑名称:圣殇(the Piety)

艺术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年份:1498-1499年

尺寸:174cm(高)×195cm(长)×69 cm(宽)

收藏地: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Basilica Sancti Petri)


圣伯多禄大殿(拉丁语:Basilica Sancti Petri;俗译圣彼得大教堂)是位于梵蒂冈的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大教堂前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圣伯多禄大殿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

■ 圣伯多禄大殿于1630年完工不久的样貌,Viviano Codazzi绘,约1630年

■ 圣伯多禄大殿,2015年9月19日拍摄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殿的设计。圣伯多禄广场的设计人是吉安·洛伦佐·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

■ 从台伯河上看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天使桥,2017年5月8日拍摄

创作背景


1496年6月25日,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这时他21岁。米开朗基罗第一次在罗马逗留期间,与银行家雅格布·加利(Jacopo Galli)建立了友谊和合作关系,后者在与很多红衣主教有联系的各种委员会中担任中间人和担保人。1497年11月,法国红衣主教让·德·比尔耶尔(Jean de Bilhères;1435年或1439年-1499年8月6日)委托米开朗基罗委托制作雕塑《圣母怜子》,他当时是法国驻罗马大使。

1497 年,米开朗基罗收到了约定的 500 金币中的三分之一,作为开始工作的预付款。他前往卡拉拉采石场,选择一块质量上乘且尺寸合适的大理石。卡拉拉大理石是一种流行用于雕塑和建筑装饰的白色或蓝灰色大理石,出产于意大利马萨-卡拉拉省的卡拉拉市。卡拉拉大理石自古罗马时代开始就被使用,它被称为“鲁尼大理石”。

■ 卡拉拉大理石采石场,2006年8月27日拍摄

合同在 1498 年 8 月 27 日仅在加利在场的情况下签署,雕像在 1499 年交付。

让·德·比尔耶尔委托米开朗基罗创作这座雕像的目的是打算用于自己墓地的装饰。但是雕像在18世纪被移到了现在的位置,即圣彼得大教堂入口后北侧的第一个小教堂。而委托人让·德·比尔耶尔也安葬在了圣彼得大教堂。

这件作品完成后,第一个位置是靠近圣彼得教堂南翼的圣彼得罗尼拉教堂(Chapel of Santa Petronilla),这是红衣主教让·德·比尔耶尔的陵墓教堂。这座小教堂后来被布拉曼特在重建大教堂期间拆除。

根据瓦萨里的记载,在雕塑《圣殇》安装后不久,米开朗基罗得知有传言称雕像的创作者是克里斯多弗罗·索拉里(Cristoforo Solari,约1460-1527),于是米开朗基罗在圣母胸前的肩带上刻下了署名:MICHAELA[N]GELUS BONAROTUS FLORENTIN[US] FACIEBA[T](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所作)。

这是米开朗基罗唯一签名的作品。瓦萨里还报道了一个轶事,米开朗基罗后来对自己的火爆脾气感到遗憾,并发誓永远不会再署名他的其他作品。

■ 米开朗基罗雕塑《圣母怜子》

描述


这件著名的艺术作品描绘了圣母玛利亚怀抱着受难的基督的情形。基督躺在圣母双膝间,肋骨上有伤痕,头向后垂,右臂搭在圣母右膝上,圣母的面容显得很年轻,穿着长袍和斗篷,左手向后伸开,右手托着基督。雕像表面进行了细致打磨,平滑光亮。

米开朗基罗对圣母怜子的诠释在意大利雕塑中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件重要的作品,因为它平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美与自然主义的理想。

■ 米开朗基罗雕塑《圣母怜子》

雕塑结构为金字塔形,金字塔的顶点在圣母的头顶,圣母的长袍既衬托了轮廓,又能够调和构图美与实际比例的冲突,圣母的裙帷一直延伸表示各各他山岩石的雕像底座。各各他山(英语:Calvary或Golgotha),天主教典籍译为加尔瓦略山,意译为“髑髅地”。此地乃是罗马统治以色列时期耶路撒冷城郊之山,据《圣经·新约全书》中的四福音书(如马太福音27:33、约翰福音19:17)记载,耶稣基督曾被钉在各各他山上的十字架。多年来,“各各他山”这个名称和十字架,一直是耶稣基督受难的标志。

■ 骷髅地三联画(Tríptico del Calvario),作者不详,约1540-1545年

■ 各各他山类似骷髅的岩石悬崖,1900年代的照片张贴在杆子上以供比较

其实一个成年男子全身躺在女人腿上,身形比例会显得不协调,例如德国丁克尔斯比尔的圣乔治教堂(德语:St.-Georgs-Kirche)里的《圣母怜子》像,耶稣的身体比例偏小;而捷克奥洛穆茨总教区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里的《圣母怜子》像,耶稣的身体比例偏大。再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彼得罗·佩鲁吉诺的绘画《圣殇》中,需要多一个人托住基督的身体。

■ 德国丁克尔斯比尔的圣乔治教堂(德语:St.-Georgs-Kirche)里的《圣母怜子》像

■ 捷克奥洛穆茨总教区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里的《圣母怜子》像,1390年代

■ 油画《圣母怜子》,彼得罗·佩鲁吉诺绘,1483-1493年

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圣母怜子》中,圣母的大部分身体都被腿上的帷幔遮住了,人物之间的比例显得很自然、很和谐。

当米开朗基罗开始创作这件作品时,他想创作一件他称为“相由心生(the heart's image)”的作品。基督的脸上没有显示出受难的痛苦,这是因为米开朗基罗不希望这件作品展示死亡,而是展示“被遗弃的宗教场景和圣子的平静面孔”,因此这件作品通过基督成圣以表达了人与上帝之间的和谐。基督身上的钉痕被米开朗基罗设计得很小。

■ 基督庄严的表情

米开朗基罗对圣母怜子的诠释与其他艺术家之前的创作大不相同,作为一个大约33岁儿子的母亲,米开朗基罗把圣母刻画得年轻美丽,并不是50岁左右的妇人。瓦萨里对此也提出了批评。

■ 圣母的面孔年轻、美丽、平静

年轻的圣母在当时以基督受难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中很罕见。米开朗基罗认为圣母玛利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然能够永远保持青春美丽的容颜。她那永恒的青春与高贵的形象,象征着人类追求美好事物的理想。他对阿斯卡尼奥·康迪维(Ascanio Condivi,1525年-1574年12月10日,是意大利画家和作家。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位平庸的艺术家,但他以米开朗基罗的传记作者著名)所说的:

你不知道贞洁的女人比不贞洁的女人更能保持青春吗?

Do you not know that chaste women stay fresh much more than those who are not chaste?

损坏与展出


在雕刻之后,雕塑《圣殇》保护的并不太好,在一次移动过程中,圣母左手上的四根手指折断了。1736年,朱塞佩·利里奥尼(Giuseppe Lirioni)修复了这四根手指,在移动过程中折断,学者们对修复者是否改变了手指的姿势存在分歧。

最严重的破坏发生在1972年5月21日(五旬节星期日),当时精神紊乱的地质学家拉兹洛·托特走进教堂,一边用地质学家的锤子敲击雕塑,一边大喊:“我是耶稣基督;我已经复活了!”他敲击了15下,打掉了圣母肘部的手臂,圣母的眼鼻部位也严重损伤。拉兹洛·托特(匈牙利语:Tóth László;1938年7月1日-2012年9月11日)是匈牙利出生的澳大利亚地质学家。他破坏了米开朗基罗的圣殇像,在全世界声名狼藉。事件发生后,托特没有被指控犯有任何刑事罪。他在意大利住院两年。他在1975年2月9日获释后,立即被驱逐回澳大利亚。

■ 拉兹洛·托特

■ 地质学家用来敲碎岩石的地质锤

来自美国雕塑家和艺术家卡西利是最早将托特从圣母怜子像上抓下来的人之一。“我跳起来抓住那个家伙的胡子。我们都掉进了尖叫的意大利人的人群中。这是一个场景。”小罗伯特·詹姆斯·卡西利(Robert James Cassilly Jr.,1949年11月9日-2011年9月26日)是美国雕塑家、企业家和创意总监,居住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1997年,卡西利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博物馆,每年吸引超过700,000名游客,是该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 拉兹洛·托特被人从《圣母怜子》像上拽下来,1972年5月21日拍摄

■ 卡西利于 2008 年在圣路易斯的 Trailnet RiverView 公园制作雕塑,2008年11月26日拍摄

当时的旁观者带走了许多掉下来的大理石碎片。后来,一些碎片被归还,但很多都没有,包括圣母的鼻子,必须从她背部切下来一块大理石进行重建,修复工作花费了三年时间。

■ 圣母像的受损情况——小臂、鼻子和眼睛收收到了严重的损坏

修复后的雕像回到了圣彼得大教堂。为了避免再度遭人破坏,作品现已被放置在一大片防弹玻璃后面,受到完善保护。

1964年,梵蒂冈将《圣母怜子》塑像借给了1964年世界博览会,将其安装在梵蒂冈馆内。弗朗西斯红衣主教斯佩尔曼(Francis Cardinal Spellman)曾向教宗要求展出这件雕像。

■ 从纽约州馆的观景塔看到的1964年世界博览会场地,1964年8月拍摄

雕像装在一个木箱中运输,固定在Cristoforo Colombo 号班轮的甲板上运往美国。一旦发生沉船事故,板条箱内装有厚实的缓冲垫,木箱可以漂浮在水中,并附有紧急定位信标和标记浮标。

■ Cristoforo Colombo 号班轮,1972年10月拍摄

纽约世界博览会最受欢迎的展馆就是罗马教廷馆,在该展馆处修建的一个小广场保留至今,教宗保罗六世于1965年还参观了罗马教廷馆

精彩回顾


雕塑 | 垂死的高卢人

雕塑 | 贝尼尼《阿波罗与黛芙妮》

雕塑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之一

雕塑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之二 

雕塑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之三

雕塑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之四

雕塑 |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之五

雕塑 | 米开朗基罗《大卫》之一

雕塑 | 米开朗基罗《大卫》之二

雕塑 | 米开朗基罗《大卫-阿波罗》

博物志 | 拉什莫尔山雕塑 之一

博物志 | 拉什莫尔山雕塑 之二

问之花鸟何为者,独喜萱花到白头。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诵千秋。

遇见名画 版权所有

enjoy masterpiece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