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锅炉蒸汽系统都有啥?了解一下!

 福田书屋 2022-01-13
一、蒸汽系统简述:
1、汽温调节方式:过热器采用二级喷水。第一级喷水减温器设在低温过热器与过热器分隔屏间的大直径连接管上,分左、右各一点。第二级喷水减温器设在过热器后屏与末级过热器间的大直径连接管上,分左、右各一点。减温器采用笛管式。再热器的调温主要靠燃烧器摆动,在再热器的冷端进口管道上装有两只雾化喷嘴式的喷水减温器,主要作事故喷水用。过量空气系数的改变对过热器和再热器的调温也有一定的作用。
2、过热器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 a)末级过热器;b)过热器后屏;c)过热器分隔屏;d)立式低温过热器和水平低温过热器;e) 顶棚过热器和后烟道包墙系统。
末级过热器位于后水冷壁排管后方的水平烟道内,共96片,管径为Φ57,以190.5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宽方向布置。过热器后屏位于炉膛上方折焰角前,共24片,管径为Φ60,以762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膛宽度方向布置。过热器分隔屏位于炉膛上方,前墙水冷壁和过热器后屏之间,沿炉宽方向布置六大片,每大片又沿炉深方向分为八小片。管径为Φ57,从炉膛中心开始,分别以2286mm,3048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膛宽度方向布置。立式低温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转向室内,水平低温过热器上方,共130片,管径为Φ63,以142mm的横向节距沿炉宽方向布置。顶棚过热器和后烟道包墙系统部分由顶棚管、侧墙、前墙、后墙、后墙延伸包墙组成,形成一个垂直下行的烟道;后烟道延伸包墙形成一部分水平烟道。
水平低温过热器位于尾部竖井烟道省煤器上方,共130片,管径为Φ57,以142mm的横向节距沿炉宽方向布置。
3、过热器系统装有一套容量为5%的起动疏水旁路,从锅炉的尾部烟道下部包覆管的下环形集箱接至凝汽器,旁路系统按4.12Mpa压力下饱和蒸汽设计的流量(约100t)考虑。正常启动过程中该旁路全开,直到汽机并网后才关闭。使用该系统可增加炉膛燃烧率,加速提高过热器出口温度,同时可限制蒸汽压力的上升速度,使蒸汽参数能较快地达到汽机冲转的要求。锅炉起动时利用此旁路进行疏水以达到加速过热器升温的目的。根据经验,此5%容量的小旁路可以满足机组的冷热态起动。
4、再热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a)末级再热器;b)再热器前屏;c) 墙式辐射再热器。
末级再热器位于炉膛折焰角后的水平烟道内,在水冷壁后墙悬吊管和水冷壁排管之间,共72片,管径为Φ63,以254mm的横向节距沿炉宽方向布置。再热器前屏位于过热器后屏和后水冷壁悬吊管之间,折焰角的上部,共48片,管径Φ63,以381mm的横向节距沿炉宽方向布置。墙式辐射再热器布置在水冷壁前墙和侧墙靠近前墙的部分,高度约占炉膛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前墙辐射再热器有256根Φ60mm的管子,侧墙辐射再热器有260根Φ60mm的管子,以63.5mm的节距沿水冷壁表面密排而成。这种再热器布置改善了再热汽温特性,在负荷变化时汽温变化较小,尤其在机组启动阶段,能使再热汽温较早地达到要求。
5、为了保持过热器和再热器部件的横向节距和防止晃动,采用以下蒸汽冷却夹管结构:
蒸汽冷却夹管用于保持分隔屏的横向节距,防止分隔屏过分偏斜,其流程如下:
分隔屏入口集箱→蒸汽冷却夹管入口管→蒸汽冷却夹管定位管→蒸汽冷却夹管出口管→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
蒸汽冷却间隔管用于保持过热器后屏和再热器前屏的横向节距,防止过热器后屏和再热器前屏过分偏斜,其流程如下:
后烟道延伸包墙入口连接管→蒸汽冷却间隔管→过热器后屏入口集箱。
6、机组在启停过程中以及汽机甩负荷时,为保护再热器,一般国内均设置一套容量相当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30%的汽机旁路系统(高、低压旁路)。该系统主要包括快速动作的减温减压装置,机组在启动或汽轮发电机甩负荷时,将蒸汽经减温减压后进入再热器,再热器出口的蒸汽经低压旁路的减温减压排入凝汽器。这 种炉型在汽机冲转前,再热器可以干烧,启动时只要控制炉膛出口烟温在538℃以下,即使再热器内没有蒸汽通过仍然是安全的。当然增配了高低压旁路后,为再热器在机组启停和事故中提供了更有效的安全措施。
由于再热器的蒸汽压力低,再热器的管壁可以较薄,但考虑到吹灰对管子的冲刷磨损,对处于吹灰区域的管子应适当增加其厚度。又由于再热器对热偏差较敏感,再热器出口汽温偏差较过热器大,该类型锅炉的屏式和高温再热器是串联的。因此,为了减少热偏差,其屏式再热器与高 温再热器均采用内外圈管子交叉,炉外连接管变管径以及进出口管接头变管径等措施,使再热器各管流量和壁温达到理想和工况。
 
二、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调节
1、汽温调节的重要性
蒸汽参数是表征锅炉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蒸汽参数包括蒸汽压力和温度,对锅炉都有明确规定的额定汽温值,并要求在运行中不能有过大的偏差,这是因为:
1.1 汽温过高,会使锅炉受热面及蒸汽管道金属材料的蠕变速度加快,影响使用寿命。若受热面严重超温,将会因材料强度的急剧下降而导致管子发生爆破。越努力,越幸运。这里是锅炉圈!大家好,我是刘亮亮(lbh890510)!学习锅炉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锅炉圈同时,当汽温过高超过允许值时,还会使汽轮机的汽缸、主汽门、调节汽门、前几级喷嘴和叶片等部件的机械强度降低,部件温差热应力、热变形增大,将导致设备的损坏或使用寿命的缩短。
1.2 汽温过低将会引起机组热效率降低,使汽耗率增大。汽温过低还会使汽轮机末几级叶片的蒸汽湿度增大,这不仅使汽轮机内效率降低,而且造成汽轮机末几级叶片的浸蚀加剧。   
由于汽温偏低,使机组的理想焓降减少和内效率的降低,机组的功率会随着汽温的下降而自行降低。如果维持机组功率不变,随着汽温的降低,蒸汽流量会自行增大,调节级理想焓降会减少,末级的理想焓降会增大。这样,末级叶片的弯应力由于流量和理想焓降的增大而明显的增大。如汽温下降幅度越大,调门开度增加越多,蒸汽流量增大,从而使末级叶片弯应力可能超过允许值。因此,汽温下降超过规定值时,不允许机组继续带额定负荷,而需要限制机组的出力。
汽温的大幅度的快速下降会造成汽机金属部件过大的热应力、热变形,甚至会发生动静部件的磨擦,更为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汽轮机水击事故的发生,造成通流部分、推力轴承严重损坏(汽温降低过大会使汽机负的轴向推力增大),对机组的安全运行十分不利的。
1.3 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变化过大,除使管材及有关部件产生蠕变和疲劳损坏外,还将引起汽机差胀的变化,甚至产生机组振动,危及机组的安全运行。
 
2、过热汽温调节
过热汽温调节采用喷水减温器。喷水减温器是将减温水直接喷入过热蒸汽中,吸收蒸汽的热量使水加热、蒸发和过热,而使汽温降低,以达到调节过热汽温的目的。由于喷水减温器是将水汽直接接触的原理工作的,故其调节幅度大、惯性水、调节灵敏,易于自动化。加上其结构简单,因此在过热蒸汽调节中得到广泛采用。在喷水减温中,喷入的水与蒸汽直接混合,因而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所用减温水应保证喷水后的过热蒸汽中的含盐量及含硅量符合规定的要求。通常用给水泵出口的给水作为减温水,利用给水和减温器之间的压差,达到有效喷射减温的目的。
过热器减温器分二级布置,数量为四只。第一级布置于立式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至分隔屏入口集箱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分左、右各一只,保护前屏过热器安全(因为它受到炉膛强烈的辐射热量),并作为过热汽温的粗调节。第二级布置于过热器后屏出口集箱至末级过热器入口集箱之间的连接管道上,也分左、右各一只,可以保证末级过热器的安全,同时可以减少时滞,提高调节的灵敏度。
过热器减温器采用多孔喷管式减温器,它主要由多孔喷嘴和混合管组成,布置在蒸汽连接管道内,喷水方向与汽流方向一致。采用多孔形,以减少每个喷孔的喷水量,有利于与蒸汽的迅速混合。为避免管道直接与喷管相焊后在连接处产生因减温水与蒸汽间存在温差及减温水量变化所引起的温差应力,因此在喷管和管壁间加接保护套管,使水滴不直接与蒸汽管壁相接触。为了防止减温器喷管的悬臂振动,喷管采用上下两端固定,故其稳定性较好。多孔喷管式减温器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但有时水滴雾化质量可能差些,因此保护套管(混合管段)的长度适当长些。
 
3、再热汽温调节
3.1 再热汽温调节特点
再热蒸汽压力低于过热蒸汽,一般为过热蒸汽压力的1/4~1/5。由于蒸汽压力低,再热蒸汽的定压比热较过热蒸汽小,这样在等量的蒸汽和改变相同的吸热量的条件下,再热汽温的变化就会比过热汽温变化大。因此当工况变化时,再热汽温的变化就比较敏感,且变化幅度也较过热蒸汽为大。反过来在调节再热汽温时,其调节也较灵敏,调节幅度也较过热汽温大。
再热器进口蒸汽状态决定于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参数,而高压缸排汽参数随汽轮机的运行方式、负荷大小及工况变化而变化。当汽轮机负荷降低时,再热器入口汽温也相应降低,要维持再热器的额定出口汽温,则其调温幅度大。由于再热汽温调节机构的调节幅度受到限制,则维持额定再热汽温的负荷范围受到限制。
再热汽温调节不宜用喷水减温方法,否则机组运行经济性下降。再热器置于汽轮机的高压缸与中压缸之间。因此在再热器喷水减温,使喷入的水蒸发加热成中压蒸汽,使汽轮机的中、低压缸的蒸汽流量增加,即增加了中、低压缸的输出功率。如果机组总功率不变,则势必要减少高压缸的功率。由于中压蒸汽作功的热效率较低,因而使整个机组的循环热效率降低。从实际计算表明,在再热器中每喷入1%MCR的减温水,将使机组循环热效率降低0.1%~0.2%。因此再热汽温调节方法采用烟气侧调节,即采用摆动燃烧器的方法。但考虑为保护再热器,在事故状态下,使再热器不被过热而烧坏,在再热器进口处设置事故喷水减温器,当再热器进口汽温采用烟气侧调节无法使汽温降低,则要用事故喷水来保护再热器管壁不超温,以保证再热器的安全。
采用再热器的目的是降低汽轮机末几级叶片的湿度和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在超高压和亚临界压力机组中,再热汽温与过热汽温采用相同的温度。
再热蒸汽压力低,再热蒸汽放热系数低于过热蒸汽,在同样蒸汽流量和吸热条件下,再热器管壁温度高于过热器壁温。在600MW的锅炉机组,再热器采用高温布置,均布置于炉膛出口(折焰角上部),其壁温比较高。这一方面要求采用材质要满足,另一方面在运行中严格控制再热器的壁温。
 
3.2 再热汽温调节的方法
用改变摆动式燃烧器喷嘴倾角方法调节再热汽温,实际是改变炉内火焰中心位置,从而改变炉膛出口烟温,即改变炉内辐射传热量和烟道中对流传热量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再热器的吸热量,达到调节再热汽温的目的。
当机组负荷降低时,锅炉出力相应减少,根据再热器一般为偏于对流的汽温特性,则其再热汽温随锅炉出力的送减少而降低。此时,调整燃烧器喷嘴的倾角,使它向上摆动某一角度,于是炉膛内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烟温升高,从而使对流布置的再热器的吸热量得到相应的增加,使再热器的出口汽温恢复到规定值的要求。越努力,越幸运。这里是锅炉圈!大家好,我是刘亮亮(lbh890510)!学习锅炉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锅炉圈对于用改变摆动式燃烧器喷嘴倾角方法调节再热汽温,距炉膛出口越近的再热器,其吸热量变动越大。哈锅的再热器由壁式再热器(布置在炉膛上部),中温、高温再热器布置在炉膛出口折焰角的上部,即再热器布置在烟气高温区,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对再热汽温变化影响大。对于越远离炉膛出口的受热面,摆动式燃烧器调节对其汽温影响越小。
在改变燃烧器喷嘴倾角调节再热汽温过程中,将会直接影响到炉内的燃烧工况。当燃烧器喷嘴向上摆动时,由于炉膛内火焰中心上移,一方面使再热汽温上升(当然也会使过热汽温上升),另一方面使煤粉在炉内停留时间缩短,导致飞灰中含碳量增加,影响锅炉效率。此外,会使炉膛出口烟温过高而引起炉膛出口处受热面上发生结焦现象,特别对燃用高结焦性和沾污性的煤更会产生严重的结焦问题。因此,燃烧器喷嘴向上摆动角度的上限应从以上几方面来考虑。而对于燃烧器向下摆动的角度的限值,应受防止炉膛下部冷灰斗结焦的限制。
在摆动燃烧器喷嘴倾角调节再热汽温时,由于它同时作用于再热器和过热器,也影响了过热汽温的变化,即调节时再热汽温和过热汽温是同向变化。用摆动式燃烧器进行汽温调节时,理想的调节特性使燃烧器摆角变化对再热汽温和过热汽温的调节幅度能与再热器和过热器的汽温特性所具有的汽温变化率之间达到“匹配”。这样,在锅炉出力改变时,两者能实现“同步”的调节,从而可不用或只用少量减温水对汽温进行校正的细调节。
由于用摆动式燃烧器调温具有调温幅度大、时滞小,对于过热器和再热器采用高温布置情况下,受热面积少及锅炉钢耗较低等优点,使它成为现代大型锅炉,特别是四角切圆燃烧的锅炉进行再热汽温调节的主要方法。经验表明,每改变喷嘴摆角±1°,大体上可改变再热器出口汽温2℃,一般燃烧器摆角限值为±30°。
 
三、过热器与再热器的热偏差
1、热偏差的概念
过热器及再热器是由许多并列管子组成的,管子的结构尺寸、内部阻力系数和所处热负荷可能各不相同。因此,每根管子中蒸汽的焓增也就不同,这种现象就叫做过热器(再热器)的热偏差。
过热器、再热器的热偏差主要是由于吸热不均和流量不均所造成的。最危险的将是热负荷较大而蒸汽流量又较小,而且其汽温又较高的那些管子。
 
1.1 吸热不均
影响过热器、再热器管圈之间吸热不均匀的因素较多,有结构因素,也有运行因素。
受热面的污染(如过热器、再热器的结焦或积灰)会使管圈间吸热不均,结焦和积灰总是不均匀的,部分管圈结焦或积灰,使其它管圈的吸热可能会有所增加。
炉内温度场和热流的不均将影响辐射式和对流式过热器、再热器的吸热不匀。炉内温度场和热流均是三维的,炉膛中四面炉壁的热负荷可能各不相同。对于某一壁面来说,沿其宽度和高度的热负荷分布不均,沿炉膛宽度、深度温度分布的不均,将会不同程度地在炉膛出口、对流水平烟道中延续下去,也会引起炉膛出口和对流烟道受热面的吸热不均,而且,离炉膛出口越近,这种影响越大。运行中火焰的偏斜,四角切向燃烧器所产生的旋转气流在炉膛出口,水平烟道的气流残余扭转,会对过热器、再热器的吸热不均产生极大的影响。
 
1.2 流量不均
影响并列管子间流量不均的因素很多,例如联箱连接方式的不同,并行管圈间管径、长度的差异而导致阻力系数不同,也即结构不均会引起流量不均。此外,吸热不均也会引起流量不均。
过热器(再热器)联箱连接方式不同,会引起并列管圈进出口端静压的差异,因而导致流量不均。由于吸热不均引起的管间工质比容的差别也会导致流量的不均。越努力,越幸运。这里是锅炉圈!大家好,我是刘亮亮(lbh890510)!学习锅炉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锅炉圈吸热量大的管子,其工质比容也大,管内工质流量就小,这是强制工质流动受热面的流动特性。由此可见,过热器并列管子中吸热量大的管子,其热负荷较高,导致其工质流量又较小,因此工质焓增就增大,管子出口工质温度和壁温均要相应升高。
当热偏差系数一定时,管组的焓值越大,各管圈出口处工质温度的偏差也就越大,因此过热器、再热器最好分级,限制每一级焓增值大小。
 
2、各种型式过热器(再热器)热偏差特性
从上述分析可知,产生热偏差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烟气侧的吸热不均和蒸汽侧的流量不均。现分别说明如下:
2.1 吸热不均
2.1.1屏式过热器部分(同屏热偏差)
屏接受烟气热量的方式有三种,即屏间烟气辐射传热、炉膛或屏前烟气的辐射传热,以及烟气冲刷管屏的对流传热。在屏的总吸热量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将视的结构、布置和运行工况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分隔屏(前屏)过热器是以吸收炉膛火焰辐射热量为主,呈辐射式受热面。而布置在折焰角上部屏式再热器则以吸收烟气辐射、对流热量为主,也同时吸收部分炉膛辐射热量。后屏过热器则同时吸收炉膛辐射热及烟气辐射、对流热量。
对于屏式过热器通常其外圈管子比较长,因此它的受热面积和吸热量相应比其它管圈要大。在接受炉膛(或屏间烟气)辐射中,屏式过热器同屏各管由于角系数各不相同,因而使各管圈的吸热量有很大的差别。面对炉膛(或屏前烟气)直接接受火焰辐射的第一排管圈,因其角系数最大,相应的辐射面积也最大,吸收辐射热量就最多,往往可达各排管圈平均吸热量的几倍。对于这种曝光程度较高的管子,不仅吸收辐射热量大,而且由于烟气冲刷面积也大,使对流吸热量也大。因此,最外圈管吸热量为最大。
影响屏式过热器工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有:同屏热偏差、屏吸收炉膛辐射的热负荷、屏的积灰系数、管内合理蒸汽质量流速的选取,沿炉宽各片屏的热偏差和流量偏差等。而同屏热偏差是影响屏可靠工作的最主要因素。
造成同屏热偏差的原因从上述分析看主要有:
a、屏各排管子因接受炉膛(或屏前烟气)辐射热量的不均匀;
b、同屏各排管子辐射受热面积的不均匀;
c、外圈管比较长,因此它的受热面积和吸热量比其它各管要大;
d、外圈管较长,其阻力系数较大,因此管内的蒸汽流量比其它各管要小。
在传统的屏结构中,上述四个因素都使外圈管的焓增和温升比其它各管大,这四个因素叠加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同屏热偏差和汽温偏差,使之管壁温度升高,可靠性降低。
2.1.2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同片热偏差
现代大容量电站锅炉的对流过热器、再热器的同一片管屏都是采用多管圈的结构。从实践运行及试验中发现对流过热器、再热器都存在同片各管之间的热偏差,有的热偏差相当大,由此引起管壁超温。
造成同片热偏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结构布置,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布置在水平烟道中的高温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简称“高过类型”),是悬吊直立式管屏。第二种是布置在后部烟道(竖井烟道)的低温再热器或低温过热器(简称“低再类型”),是水平管圈,只有出口段是处于转弯烟室(转向室)的垂直管。
2.1.2.1“高过类型”产生同片热偏差的主要原因:
2.1.2.1.1管束前后烟气空间,对各排管子的辐射热量不均匀性,而面向烟气空间第一排管子的角系数最大,吸热量最多,以后各排迅速递减。
2.1.2.1.2同片各管接受管束间烟气辐射热量的不均匀性。
2.1.2.1.3同片各管吸收对流热量的不均匀性。
2.1.2.2 “低再类型”产生同片热偏差的主要原因:
对于布置在后部竖井烟道的低温过热器,它的同片各管往往兼有吸热、结构与水力三方面的偏差:
2.1.2.2.1同片各管受热长度不同。
2.1.2.2.2后竖井中沿烟道深度的烟温偏差。
2.1.2.2.3低温过热器的引出段布置在转弯烟室中,其引出管前后烟气空间对同片各管的辐射热量不均匀性。而且还有管束间烟气的辐射和对流吸热不均匀。
2.1.2.2.4同片各管如总长度不同,长度大,阻力大,蒸汽流量小,焓增就会增大。
2.1.2.3屏间、片间吸热不均(屏间、片间热偏差)
在锅炉运行中,炉膛火焰中心偏斜及四角切圆燃烧的炉膛出口的烟气残余扭转,这些都 将使温度场发生变化,引起屏式过热器及对流受热面的吸热不均。越靠近炉膛的受热面所受影响也越大,往往出现屏(片)间的热偏差。对于四角切圆燃烧的炉膛出口的烟气残余扭转,容量越大,产生炉膛出口及水平烟道的左右烟温偏差越大,也即屏(片)间的热偏差越大。
如果运行中出现炉膛火焰充满度不好,各个燃烧器出力不一致,操作不良,四角粉风分配不好,或火焰偏斜、风粉不均,炉膛水冷壁局部结焦等,均会使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加剧屏(片)间的热偏差。
上述分析的原因均使过热器、再热器各并列管圈或管屏产生吸热不均匀,加剧其热偏差。还应指出的是,吸热多的管子由于蒸汽温度高、比容大,流动阻力增加,均使工质流量减少,更加大热偏差。
 
2.2 流量不均
过热器(再热器)进出口联箱间并列管子工作时,流经每一根管子的蒸汽流量决定于该管子两端的压力差、流动阻力系数,以及管中蒸汽的比容。
在过热器、再热器并列管流动中,各并列管中蒸汽比容的偏差主要是由于吸热不均所引起,对于单相蒸汽来说,这种变化是有限的。越努力,越幸运。这里是锅炉圈!大家好,我是刘亮亮(lbh890510)!学习锅炉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锅炉圈蒸汽比容大,其流量小。
并列各管的流动阻力不等,这是由于各并列管长度、内径、弯头以及粗糙度不同而造成的。阻力大的管子,其蒸汽流量小。
各并列管两端静压差不等,其流量也不同,同样也会引起热偏差。从保证并列管的流量分配均匀角度看,宜采用多管连接。但实际上多数采用从联箱端部引入或引出以及从联箱中间经单管或双管引入和引出系统,这样布置原因是具有管道系统简单,蒸汽混合均匀和便于装设喷水减温器的优点。另外,大容量锅炉中蒸汽流量增加,联箱内蒸汽的轴向流速也有所增大,使联箱两端静压差增加,也会造成流量不均,这种影响特别在再热器及屏式过热器中影响大些。再热器主要由于蒸汽压力低、比容大、相应蒸汽流速大(当然联箱直径也会采用大些)。而屏式过热器主要考虑它所处的热负荷较大的区域,联箱间两端压差不均,会使热偏差加剧。
 
3、减轻热偏差的措施
减轻热偏差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吸热不均。主要措施有:
3.1 将过热器、再热器分级,级间进行中间混合。减少每一级过热器、再热器焓增,这样出口汽温的偏差也会减少。
3.2 级间进行交叉流动,以消除两侧烟气的热力偏差。但在再热器系统中一般不宜采用左右交叉,其目的为了减少系统的流动阻力,以提高热蒸汽的作功能力。
3.3 连接管与过热器(再热器)的进出口联箱之间采用多管引入和多管引出的连接方式。减少各管之间压差差异。
3.4 减少屏前或管束前烟气空间尺寸,减少屏间、片间烟气空间的差异。受热面前烟气空间深度越小,烟气空间对同屏、同片各管辐射传热的偏差也越小。用汽冷定位管固定各屏或各片受热面,以防止其摆动、并使烟气空间固定,传热稳定。
3.5 适当均衡并列各管的长度和吸热量,增大部分管段的管径,减少其阻力(一级过热器或再热器按受热条件、壁温工况采用不同材料、不同管径)。
3.5.1 分隔屏过热器中每片屏分若干组,由于蒸汽流量大,四片分隔屏的每屏流量大,因此管圈数多。为减少同屏各管的热偏差,则采用分组方法,使每一组的管圈数减少,同组各管热偏差减少。
3.5.2 同一级过热器、再热器分二组,中间无联箱,这一组外圈管至下一组为内圈管,以均衡各管的吸热量(即内、外圈管交叉布置)。
3.5.3 过热器、再热器采用不同直径和壁厚的管子。按一级受热面所处运行工况条件不同,采用不同管径、壁厚及材料,以改善其热偏差。
3.6 减少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扭转,减少炉膛出口及水平烟道的左右烟温偏差,减少过热蒸汽、再热蒸汽的左右汽温偏差,防止过热器、再热器超温爆管。其主要措施有:
3.6.1 在炉膛上部加装分隔屏(前屏)过热器,以减少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旋转的旋转能量,从而使烟气均流,以减少水平烟道受热面(包括折焰角上部受热面)的左右流动偏差和左右烟温偏差。
3.6.2 部分二次风反切,以减少炉膛出口烟气的旋转能量。
3.7 运行方面措施有:在设备投产或大修后,必须做好炉内冷态动力场试验和热态燃烧调整试验。在正常运行时,应根据锅炉出力要求,合理投运燃烧器,调整好炉内燃烧。烟气要均匀充满炉膛空间,避免产生偏斜和冲刷屏式过热器。尽量使沿炉宽方向烟气流量和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控制水平烟道左右烟温偏差不能过大。及时吹灰,防止因结焦和积灰而引起的受热不均现象产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