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纠结!肺结节的良恶,一定要穿刺活检确认吗?

 肺腾助手_ 2022-01-13

从2019年年底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安排,健康码、核酸,胸片,胸部CT,已然成了许多人的日常。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由于筛查新冠而“意外”地发现了肺小结节,相当于被动体检了。无论是主动体检,还是被动体检的意外发现,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两年肺小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高了许多

肺小结节检出率的增高,不得不面临的后续问题就是,这些肺小结节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炎症感染还是肿瘤?到底是随访观察还是手术治疗?

虽然我们现在辅有胸部高分辨CT、气管镜、肿瘤标志物、全身PET/CT、基因检测等诸多检测手段,我们仍然没有办法很明确的判断结节的性质。而病理检查,迄今为止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对于肺小结节,肺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的明确诊断的方式。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经皮肺穿刺活检可能增加针道、胸膜种植转移的风险。也有很多病人会在门诊或者网络上咨询大夫这个问题,穿刺活检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而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解答。

2021年3月,Thorax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于韩国首尔大学医院的荟萃分析文章,分析总共纳入了2394名接受手术治疗的I期肺癌患者,在这些患者当中,术前接受过肺穿刺活检的病人有1158名,未接受穿刺活检的病人有1236名,在手术前进行过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病人,术后同侧胸膜复发转移率明显增高,且同侧胸膜复发合并其他转移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同时作者的研究表明,在小于55岁的I期肺癌患者中,术前进行肺穿刺活检是导致肺癌复发和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

虽然这是一篇回顾性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结论的可靠性,但是2000多例的样本量,的确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早期肺癌患者在诊断方式的选择中,可能需要避免经皮肺穿刺活检,而选择支气管镜活检。但是在现实中令人尴尬的是,目前许多体检发现的肺小结节,大多数都是外周型的结节,想要通过支气管镜活检取得病理诊断就相对比较困难。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有纳入的病人都是最终通过穿刺或者手术确诊为I期肺癌的患者,这与体检发现肺结节的患者中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对于体检发现的小结节或者毛玻璃影,每位胸外科、呼吸科、影像科大夫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例如有毛刺,有胸膜牵拉等表现的时候,或者结节随着随访观察逐渐增大,大多数大夫还是会倾向于考虑为恶性可能性大的结节,对于此类小结节,可能直接手术治疗的效果会优于先穿刺再手术的患者

诚然,手术自然存在着比穿刺更大的创伤和操作风险,但是手术本身就有诊断及治疗的作用。现阶段,对于此类肺结节,外科大夫一般会首先采用肺楔形切除,也就是连带这个结节以及周围一小块正常肺组织切除掉,术中送一个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如果冰冻病理报告是恶性肿瘤,那就按照肺癌手术来进行根治治疗,如果是良性结节,那手术到此为止,虽然切除了部分正常肺组织,但是这种损伤大多数可控,对于术后的恢复以及远期肺功能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的参考文献是限定于I期肺癌患者来进行的讨论,也就是说,对于部分体检发现的肺内的单发小结节,考虑为恶性可能性大,且没有转移的病人适用。如果影像学检查已经提示肿瘤较大,或者存在有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的可能性的时候,穿刺活检在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就毋庸置疑,明确病理诊断及基因检测情况,才能全面的了解肿瘤的情况,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