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畴精神|“三光”变“三明”的故事 DAY113

 胖咸鱼的树洞 2022-01-13

第227篇原创文


要深入理解或者更好感悟一种精神,莫过于实地走访,听听那些真实真挚、感人肺腑的故事。从江龙村出来,沿着村路一路向前,穿过西畴县城,然后顺着盘山公路翻山越岭,抵达了又一个目的地:西畴县兴街镇三光村。今天的“西畴精神”在这里书写。 因为之前的课堂教学,对“三光村”有了初步的记忆。何为“三光”?是“树林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的“三光”。作为地处镇西南边,文山州西畴县石漠化最严重地区之一的三光村,“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包谷种在石窝窝,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是它最真实写照。严峻的自然生态条件使得三光村的农民祖祖辈辈过着“石旮旯里刨饭吃、半年粗糠半年粮”的苦日子,从来种粮食都是广种薄收。向大山要地要粮求生存,成为当地人的一种选择。逃离还是沉沦,生存还是毁灭?对三光村的人而言,这确实是个问题。不服输、不认命的三光村用几代人的努力作出了选择,也作出了回答。



越过山丘,入目的是再也不是“三光”,而是四野青山、花果满园的西畴三光国家石漠公园。如今的“三光”变成了干部清明、群众精明、前途光明”“三明片区”。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标语横在西畴石漠化展览馆的上方,成为这片土地最好的广告语。一进展厅,看到的是一幅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西畴老照片——人在山石之中,立无寸土,土无片绿,一种苍凉、绝望之感扑面而来,对那句“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的评价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展览馆一共分为十大部分:前言、地球癌症、生态蜕变、人类奇迹、西畴模式、探索一条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路子、综合治理结硕果、领导关怀、弘扬“西畴精神”永远在路上、结束语。在这里,我了解了石漠化形成的原因、危害、西畴石漠化概况,西畴石漠化演变,战胜石漠化形成的西畴精神、西畴模式等,感受到了西畴人民“敢让石漠变绿洲,敢治石窝成桑田,敢劈天檐变坦途,敢叫穷乡换新颜”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石漠抗争的豪气。



参观完展览馆后,我们听取了“拼命三娘”谢成芬的分享。谢成芬,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性,却干出了轰轰烈烈的大事情。18岁嫁到了路不通,电不通,田地少的海子坝村。凭借着踏实苦干的精神,盖起来村里的第一栋小楼。村民看她吃得苦,又很会过日子,便推选她做小组长。成了本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当家”。当了小组长后,她的头等大事,便是带着村民修路。正当修路干的热火朝天之际,谢大姐却被诊断出乳腺癌中晚期。面对命运的曲折离奇,她以从不低头的勇气,与病魔拼毅志,与男人拼力气,与顽石拼命。她在前线修公路,家人在家备棺木。她说:“哪怕是死,也要倒在修路的路上。”苦干3年,全长8公里的水泥路全线贯通,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商品交易难等问题。谢大姐的大爱和倔强,修好了公路,也战胜了她身体上的癌症。医生说谢成芬创造了生命奇迹,村里人也说:"真是好人自有好报。"

拼命三娘”谢成芬身患癌症依然坚持修路创造了生命奇迹

长在悬崖上的岩头村村民12年如一日修通最后一公里的进村公路

刘超仁老人58岁加入共产党发挥余热带领群众自建小康村

程敦儒历经两次大难,重振旗鼓让荒山秃岭一天天绿起来

张家老林村张仁贵一家4个人口中有3个是残疾人,硬生生在大山里挖出2.2千米进村公路,演绎了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故事

在西畴,像这样催人泪下、奇迹般的故事还有很多。西畴精神是拼搏的、刚毅的,也是有温度的。西畴精神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名片、“最美风景”。正如一位当地人所说:当你第一次闯入西畴,你不会迷恋那里的奇峰异谷,倒是那些在崎岖的山路上勇猛登攀,奋力达到光辉顶点的西畴人,会赋予你深刻的内容,给你力量的启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西畴人民正是有着不卑不亢、勇于拼搏、苦干实干的“西畴精神”,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才走得如此坚定。“西畴精神”不应该只是精神,更应该成为一种信念,一份灵魂,植根于人心。

嘿,别怕,舞台站久了就是你的。

婚礼倒计时

37

今日份开心

一、我们毕业了;

二、写请帖。

三、收到丹丹姐送的奶茶;

三、放假啦!

 

我们不必逞强

可以是咸鱼

读书/行走/碎碎念/情感

等你/讲故事/给我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