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绍
公司在 2013 年进入炼化领域, 年2020中 150 万吨乙烯项目投产,现在公司具备炼化PX-PTA-纺织一体化产能,公司将继续向石化产业链的其他下游产品延伸。
公司刚刚拿到能评的新材料一期项目中有 160 万吨新材料,其中和锂电池相关的是电
解液,有 5 个 9 的 DMC、EC、EMC,20 万吨电池级的 DMC。
公司原有 12 条功能薄膜生产线,后来找布鲁克纳签订了 24 条线,明年开始交付,最近
又和中科华联以及东芝(芝浦)签订了 12 条隔膜生产线,其中 4 条中科华联产线和 8 条芝
浦产线,使用中科华联的生产是因为公司认为国产设备有希望实现国产替代,之后可以打破
设备的壁垒。
未来公司会继续向新材料延伸,公司具备其他新能源材料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公司资
金规模更大;公司采取日本的管理模式,管理能力更强;董事长的理念是要做就做到最好,
隔膜项目拖了很久是因为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技术交流,公司和布鲁克纳、中科华联、日本芝浦、韩国明勝等公司交流
后签了中科华联的 4 条超强线(同步拉伸)和日本芝浦(异步拉伸)的 8 条线,15 个月后
第一条线可以投产,现在就会安排生产人员参与培训。中科华联 11 个月后开始每个月交付
一条产线,芝浦 18 个月后每个月交付一条产线。从现国外的几家企业交付期都要两年以上,
国外企业认为恒力的产业链发展情况很好,和恒力合作对提升他们的知名度有很大好处,所
以给出了很好的交期,投产时间可以短一些。
问答环节
一、隔膜产线相关问题
1、公司是不是布鲁克纳最大的设备采购商?
公司聚脂薄膜生产线的供应商有布鲁克纳、多尼尔、日本东丽等,主要由布鲁克纳和多
尼尔提供,东丽提供的生产线比较少。布鲁克纳为公司提供的产线数量比较多。现在 PET 薄
膜投产较多,所以现在向布鲁克纳采购的交付期比较长,要 32-36 个月。
2、是否因为布鲁克纳的交付期过长所以选择中科华联和芝浦的产线?
公司可以选择布鲁克纳的设备,如果公司订购布鲁克纳的产线交付期不会很长,原来计
划在昆山的 12 条线定在 2022 年 12 月交付,如果使用布鲁克纳的隔膜产线,可以把昆山的
聚脂薄膜生产线交付推迟 4-5 个月。
但是布鲁克纳没有萃取,为了加快项目进度以及保证不依赖其他企业的萃取,没有选择
布鲁克纳,之后不排除会和布鲁克纳在隔膜设备方面合作。
3、是不是因为萃取的技术被封锁了,公司无法获得相应设备所以才选择中科华联和芝浦?
萃取设备是很容易买到的,日本西工业、中科华联等都可以提供。
4、中科华联的 4 条线是整线交付吗?
公司对中科华联的产线是可以定制的,可以指定设备。拉伸机用的是中科华联自己的,
拉伸机的轴承用的是日本的,挤出机是意大利厂商的。
5、国产线和进口线的幅宽、车速等数据?
芝浦净宽是 5.5 米,国产是 4.8 米。车速差不多,都是 60-70 米/分钟。中科华联的超
强线长度比较长,前后都有 TDO。
6、隔膜设备单线产能?
芝浦 1.4-1.5 亿平米,中科华联 1.1 亿平米。
7、中科华联的子公司也在制作隔膜,和公司存在竞争,中科华联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一开始中科华联不愿意把产线卖给公司,在和中科华联的董事长交流之后,中科华联认
为和恒力合作对中科华联设备生产水平的提升有利。之前中科华联的很多设备如轴承、收卷
等是国产的,公司认为日本设备更好,因为最终要做 4 微米的隔膜,没有好的设备生产上可
能会出现问题,在和公司交流的过程中中科华联也是很有收获的。
如果中科华联的产品能通过认证并且之后来不及交货,可以先卖公司的产品,在公司进
行认证时中科华联就可以先卖公司的产品,双方在这方面也可以合作。
8、隔膜设备从交付到调试需要多久?中科华联说是 2 个月。
大约 6 个月,时间上的差异主要在于外接的管道。
二、隔膜生产相关问题
1、公司在薄膜生产方面有哪些技术、经验?
康辉从 2011 年开始建拉膜线,有十年的生产经验。现在康辉有 12 条生产线,以功能性
薄膜为主,早期的装备经过改造已经开发出很多产品,可以用于光学材料、光伏背板、高亮
膜等领域。21 年20和布鲁克纳签订了 24 条生产线,在吴江汾湖设立子公司江苏康辉新材料
有限公司,车间已经开始建设了,春节前一、二车间可以封顶,后面 24 条生产线从 5 月开
始每个月交付一条产线,第二个 12 条线穿插在汾湖的 12 条产线之间,缩短交付期。
2、公司的锂电隔膜研发了多久?有多少研发人员?
公司在 21 年20 5 月开始研究。
现在有 2、3 位专家,都是行业内比较知名的专家。在确定生产线的时候已经和一些其
他的人才谈好了,之后会根据产线投产进度继续招聘,可能会招几十位研发人员。在国外也
会招聘一些旭化成等企业退休了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
3、和其他隔膜企业相比公司有哪些优势?
公司之前就在生产聚脂薄膜,包括光学膜、电子电气膜等,这些薄膜的生产要求、技术
难度、净化要求、管理要求比锂电隔膜更高。
公司优势:在膜的净化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恒力有一体化优势,隔膜需要的高分子量 PE
可以自产;公司资金规模具有优势;康辉新材料按照日本的管理模式,管理能力很强。
4、公司产品的良率?
用中科华联的设备制作隔膜,相同的强度可以做的更薄。
无论是使用纵拉还是横拉,拉伸倍数都比其他企业的产品更高。无论是芝浦还是布鲁克
纳的设备,一般异步的纵拉和横拉拉伸倍数都在 7-9 倍。而同步拉伸可以先拉伸 7-9 倍,后
续在 TDO 里可以纵拉或横拉,总的拉伸倍数可以达到 20 多倍,可以提高强度和降低厚度,
良率、生产稳定性也比较好。
公司的设备在中科华联的基础上做了很大改进,挤出机用的是国外设备,拉伸的所有轴
承都是进口的,收卷也是日本的。所以公司设备的稳定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良率会有大的
提升。
5、公司的隔膜投产时间?
中科华联的第一条线 2022 年底开始建设,2023 年 4、5 月可量产,提早一个月进行试
车。
6、隔膜和光学膜相比生产难度体现在哪些指标上?生产技术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隔膜比光学膜多了萃取工艺,隔膜和光学膜都需要净化,光学膜的净化要求更高,管理
细节要求更高,公司去中科华联考察后认为生产隔膜没有技术上的壁垒。
壁垒在于设备,聚脂薄膜一条产线的设备不包括涂布需要 3 亿以上的投资,锂电隔膜一
条产线的设备只需要 1 亿以上的投资。隔膜的拉伸速度比较低,只有 60-70 米,聚脂薄膜的
速度达到 500 米/分钟以上,因此聚脂薄膜对拉伸机的要求更高。
相似之处:光学膜和隔膜对缺陷、杂质管控都很严格;参考光学膜,公司在隔膜的生产
线中添加了膜面缺陷检测工序,膜面缺陷检测也类似。
7、其他膜的车速为什么比隔膜更快?
在萃取方面存在差异,萃取出白油和回收二氯甲烷速度比较慢。公司的产线也有回收装
置,可以降低成本。
8、隔膜生产是不是比光学膜多了一些工艺?关注的指标一样吗?
多了萃取的工艺。
指标有区别,两类膜的膜面要求类似,光学膜的要求更高一些。
9、未来采取离线涂布还是在线涂布?
离线涂布。
10、现在产出的产品通过了哪些下游企业验证?现在和锂电企业有什么合作?
公司还没成品产出,所以还没开始验证。中科华联自己的异步线通过了 LG 的认证,中
科华联的产品是用于动力电池的
现在处于前期接触。
11、隔膜量产后每年产值有多少?
30 亿元左右。
12、公司的收率和良率在什么水平?
公司的良率是从原料投入到产品产出计算的,次品不计入良率,良率大约 65%。
三、隔膜其他问题
1、公司的隔膜规划?
24 条 BOPET 产线建成后公司要成为国内甚至世界最大的功能性薄膜企业,从产业布局
的角度看公司也是需要布局隔膜,之后还会扩张规模。
现在订的产线比较少是因为设备技术迭代比较快。芝浦现在是 5.5 米的,可能之后就会
推出 6.2 米;中科华联超强线的产品正在客户验证,普通线的产品已经通过了 LG 的认证,
如果之后中科华联的产线通过了认证,公司也会更有信心进行扩产。
12 条隔膜线不包括涂布的资本开支 35、36 亿元,2023 年公司可能就可以成为行业内规
模较大的企业,后续再参考技术迭代、行业发展情况进行规划,还会投入更多的生产线。
恒力的规划是上游做大,下游做强。现在能耗管控放松后利于上游做大,康辉作为恒力
的新材料载体,未来会在除了锂电隔膜还会推出 PBAT 等产品。
2、隔膜龙头企业的 PE 都是进口的,公司的产品为什么能自用?
国内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存在不足,隔膜要求 PE 分子量的分布尽量窄,对生产管理要
求比较高。
每条线一年需要 1000 多吨 PE,进口 PE 价格大约 18000 元/吨,国产价格大约 13000 元
/吨,使用国产 PE 每条产线可以节约 500-600 万元成本。
3、恒力的高分子 PE 有什么规划?
高分子 PE 在技术上没有难度,装置还需要改造。隔膜需要分子量在 50-100 万的 PE,
现在恒力的都是 400-500 万分子量的 PE。现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了,具体生产规模还在
考虑中。
4、现在产出的产品通过了哪些下游企业验证?现在和锂电企业有什么合作?
公司还没成品产出,所以还没开始验证。中科华联自己的异步线通过了 LG 的认证,中
科华联的产品是用于动力电池的
现在和锂电企业还处于前期接触。
四、其他
1、公司光学膜的产值?
1 条光学膜产线一年产量 3 万吨,产值 6 亿元,毛利率大约 40%,高压膜等特种膜的利
润比较高。
2、光学膜的良率有多少?
95%以上。
3、薄膜单线产能 3 万吨,换算成面积有多少?
薄膜的密度可以用密度 1.4g/立方厘米算,隔膜密度差不多在 0.6g/立方厘米左右,不
同孔隙率会有差异;隔膜厚度 7 微米或 9 微米,宽度 5.5 米;PET 膜厚度 9 微米,宽度大部
分是 8.4 米,也有 10.4 米。
4、各类薄膜的价格差异是不是很大?
价格高的 27000 元/吨左右,主要是一些比较薄的膜,MLCC17000-18000 元/吨。
5、公司有没有计划做离型膜?
现在营口有 12 条产线;吴江有 12 条产线在建,产品主要是光学材料、电子电器为主,
光学材料占比比较高;再之后的 12 条线以光学膜、保护膜为主,也有光伏背板膜。现在在
营口只有一条光伏背板膜的产线。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离型膜供应商,只做基膜不做涂布,之后计划在吴江做少量(几万吨)
光学膜、保护膜的涂布。
6、PBAT 投产时间?
2022 年 3 月底第一条产线 7.5-8 万吨产能投产, 90 万吨全部投产要到 2023 年 10 月。 2022.01.19:恒力石化调研交流纪要
Q:公司购入的煤,价格最高位是多少,现在使用的煤的价格是多少,这中间价格差是
多少?
A:煤价较高时,(各行业纪要关注“番茄基地”)国内用煤企业在现货市场进行采购
的最高价格在 2000 块元/吨左右,因为 9 月下旬,煤炭市场非常紧张。现在,随着对
煤炭价格的管控,采购成本在下降,采购价格在 1100-1200 元/吨。公司 90%以上的煤
炭采购是长期协议,因为到港价格是前期采购价,所以到港价格目前还较高。煤炭价
格从高位逐步的回落,再进入到相对偏低的区间需要一段时间。
Q:油价最近在 80 块钱以上震荡,从历史上情况上看,炼厂的化工品在油价继续上涨到
100 美元/桶的情况下,会不会对我们价格的传导以及其他方面带来压力?
A:据过往经验,若油价上升到 100 元/桶以上,是有压力的。油、煤作为化工品两大
原材料,它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下游商品的成本给予附加或传导的影响。在以前,
油的影响更大一些,煤的占比相对小。这几年以煤为起点的化工品的量越来越大,下
游涉及的化工品的种类越来越广泛,所以煤的影响也大。比如,以前的煤价三百多元
每吨,或者六十美金左右每桶的原油价格,他们对应的下游的盈利差不多。现在煤价
在 1000 元/吨左右,它对应的原油价格即使在 100 美元/桶以上,油相比现在煤的性价
比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煤炭价格在高位的情况下,即使原油价格在 100 美元/桶以上
时,它的传导也是较为顺畅的。
Q:在原油相对过去几年处于高位时,我们现在原油采购的策略如何?
A:我们采购的节奏还是比较均衡的,库存水平相对比较稳定的,在 300 万吨左右。
Q:下游的新材料,比如锂电隔膜以及其他方面有没有新的进展?
A:锂电隔膜这块,我们有详细进行前期调研、确定进入市场、下游客户的摸底、人员
招聘、设备采购等工作,工作量较大,进展较快。目前,我们与国内国外厂家的商务
技术谈判已结束,跟主要的设备商确立更优更短的交货期后,就可签订设备合同。锂
电隔膜一期的规划量是较大的,会规划 20 条线,总共 20 多亿平左右,单线都在 1 亿
平以上,设备是行业最佳。其他的项目,我们下游有涤纶长丝、工业丝、薄膜和 PBAT。
涤纶长丝:在南通 150 万吨已经开建,120 万吨的宿迁项目进展顺利。
工业丝:已有 40 万吨产量,其中 20 万吨刚投产。苏州还规划 140 万吨,目前土地问
题暂未解决,目前苏州一期的 40 万吨在加快推进。
薄膜:近几年功能性薄膜市场下游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尤其是工业型用膜。目前康辉
的产能有 26 万吨,今年还要投三条新线,到年底会有 38 万吨的产量。现在建设的重
点在汾湖和昆山,打造两个升级版的康辉石化,在布鲁克纳订了 24 条生产线,汾湖和
昆山各 12 条,还配套 PBT、PBAT 改性的一些产能,配置研发中心,所以这两地会是我
们在南方地区高性能改性、新材料重要的生产基地。目前汾湖已经开建,昆山紧随其
后,24 条线分别会在 2023 年和 2024 年释放完毕,在 2022 年底第一条线就会投产,目
前按照计划正在进行相应的建设。
PBAT:已有 3.3 万吨在运行,长兴岛在建 45 万吨,明年上半年 45 万吨 PBAT 会投产。
30 万吨的己二酸在建中。剩下的在解决 BDO 的供应问题中,逐步形成全产业链。更下
游,PBAT 的改性,是按照全产业链的标准和平台化的运行模式去打造的,也是我们未
来业绩增长的亮点。
BDO:我们前期想在榆林做煤头的 BDO。现在榆林的指标比较紧张,在沟通中。在长兴
岛,我们目前想法是顺酐法生产,也在规划中,希望尽快跟上我们 PBAT 建设的节奏,
实现上游的配套,获取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在长兴岛建立精细化工园,其优势是有配
套齐全的基地,我们上游有非常丰富的碳二碳四原材料储备,我们后续还可以补充外
购量充分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精细化工园推进速度较快,核心是要解决能耗指标的
问题。目前来说,我们跟辽宁省的协调推进的速度较快,以后将把乙烯、碳二碳四的
深加工能力逐步完善,包括 PC/ABS,都会逐步配套,进一步提升我们下游产品的附加
值和深加工程度,也为我们后续的产业链提供更为丰富的原料及储备,或者说提升加
工深度,更多地链接到下游更为旺盛的材料的消费需求。
Q:公司薄膜产量较大,薄膜的下游应用主要是哪些?
A:下游的应用是很多的。以我们汾湖基地为例,功能性的聚酯薄膜和塑料一共建设 80
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有 47 万吨,包括特种功能性薄膜是 10 万吨、改性 15 万吨、改
性的 PBT 15 万吨、改性的 PBAT 8 万吨。它的厚度跨度在 2 微米-350 微米。应用的领
域包括电子电器:电器绝缘膜、离型膜,在线涂硅离型膜、电容膜、电子胶带膜、开
关膜等,总计 12.5 万吨;
光学材料:x 光片用膜、OCA 离心机模、AB 胶主膜、反射膜、扩散膜等,总计 7.6 万
吨;信息技术:电子标签、陶瓷电容膜、ITO 膜、高集成电路板用感光膜等,总计 7.6
万吨,还有新型装饰、新能源汽车等。材料下游链接的领域比较广泛,属于综合性的
材料的制造商。
Q:隔膜毛利率整体水平是?
A:康辉石化上半年毛利率在 40%出头,产品附加值是较高的。
Q:新材料目前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后续会发展国内市场嘛?如果发展,各自的占比将
是多少?
A:日韩出口是我们的特色和特点,因为最早的营口工厂在北方,北方的消费比南方少
很多,所以去开拓日韩的市场。经过几年努力,日韩市场拓展较好,是国内最佳。从
需求来说,真正的立足点还是国内。下游新增的需求,无论是消费类的需求,还是工
业、保护的需求,或者说光学、新能源需求,增量都比较明显和旺盛。电子电器类市
场是日韩掌控的,后续在汾湖、昆山,我们的装置能够做到全球最好,具备了技术研
发和工艺积累的实力之后,将逐步去争夺日韩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MLCC 就是比
较代表性的品种。
Q:MLCC 膜未来的产量会是多少?
A:目前没看到准确的量,现在月大概 300 吨,占国内产量的 60%。这块才刚开始起步,
市场潜力较大,还将继续发展。Q:如果在长兴岛建设 BDO 选用什么工艺?A:长兴岛
这边考虑用顺酐法建设。因为它的上游原来就建设好了,可以直接利用。
Q:顺酐法也是很需要环评和能评的吧?精细化工项目,现在还是在等能评嘛?
A:辽宁的能评通过更乐观一些。目前这个进展还是蛮快的,大家耐心等一等,我们在
很快地推进项目。
Q:锂电隔膜的交货期之前沟通的中科联华,他们那边可能会快一点,然后东芝芝浦的
会慢一点,现在还是主要以这两家为主嘛,交货期会有变化吗?
A:目前芝浦这块的交货期还在沟通,我们希望他更快些,中科联华的交货期没有太大
的变化,因为它本来就比较快。中科联华是现在算起可能 8 到 10 个月就能交,等交货
期谈妥后就可以签订合同。除此之外,也在接触布鲁克纳。
Q:(接上问)选择的考虑标准是什么?
A:第一是装备的先进性,必须是国内非常好的产品,能够让我们在后续的市场的拓展
上有坚实的基础。我们无论是上什么产能,肯定是选择行业最先进的产能,锂电隔膜
升级的速度较快,我们现在单线都是选取目前最先进的装置,也是有一些后发优势的,
最好的装置能够产出最好的产品。第二个方面来说,交货期也是考虑点,我选行业最
好的设备,供货商就相对就比较有限。在合适的供应商基础上,我们尽量沟通,优化
我们的工期,能够让我们的产能以最快的速度逐步地投放市场。
Q:炼厂是完全的 100%自备电是吧?炼厂现在的负荷状态大概是有多少?
A:目前我们长兴岛的业务电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可能略微有一些补充量。但是量很
小,自给大概就是 90%多到 100%之间。炼厂现在是满负荷在运行,三季度,做了芳烃
装置例行的检修,当时负荷是这个炼厂 90%多的负荷,现在也恢复到满负荷。 2022.01.28先知恒力石化跟踪更新:
拟投资建设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以及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项目,完善下游产业链布局,属于稳增长弹性小但估值低确定性高,从绝对收益的角度继续逢低逐步关注。
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主要产品包括双酚A 23.18万吨/年,异丙醇13.12万吨/年,环氧乙烷13万吨/年,聚碳酸酯26万吨/年,电子级DMC(含EC、EMC和DEC) 20万吨/年,ABS 30万吨/年,GPPS 7.5万吨/年,HIPS 7.5万吨/年,乙醇胺16.05万吨/年,PDO 7.2万吨/年,PTMEG 6万吨/年等。根据可研,预计年均净利润69亿元。
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总投资40亿元,主要产品包括10万吨/年膜级母粒聚酯切片,10万吨/年光伏材料聚酯切片,90万吨/年膜级聚酯切片,30万吨/年超亮光聚酯切片,120万吨/年工业丝聚酯切片,为下游MLCC离型基膜、光学膜、光伏膜等高端膜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可研,预计年均净利润8.4亿 元。 参会人:公司副总兼董秘李峰、恒力化工总经理许锦、康辉新材料总经理刘建
项目介绍:
两个项目全部投产后,销售收入可增加420亿左右,年均净利润为77亿左右。公司在炼化一体化项目
旁边规划精细化工产业园,这两个项目是新产业园的一期项目,目前已经拿到了所有开工的前置手
续。预计在2022年2月8日与大连市政府会举行开工典礼,正式进入开工阶段。
下游项目前期工作:
公司2021年年初和大连市政府已达成投资补充协议,向下游投资。但由于双控,项目进展放慢,直到
6-7月份才有部分项目可以开始做可研、能评、环评等前期工作,9-10月份项目能评环评进入报批状
态,11月份通过能评。
能评过程:公司在节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芳烃余热的应用、园区蒸汽换热等。2025年之后碳排
放总量将变成基本约束,会有大量限制,目前暂时还未进行限制,因此2025年之前为项目建设窗口
期。
环评过程:预计今明两天能拿到项目环评批文。审批进度较慢是因为项目配套四块燃煤锅炉,环保压
力比较大。锅炉规划为900吨/套,供给量在60%左右,四块锅炉可以形成2000多吨的有效供给,对下
游低成本用能奠定基础。精细化工对煤炭、蒸汽需求较大,项目越高端耗能越高,其他项目目前获得
用煤审批难度较大,公司已经获得审批,因此在下游项目方面形成了优势。
下游产业规划思路(共三期规划):
一期:一期为公司目前的两个项目,围绕聚酯PTA和乙二醇下游等。预计项目2023年上半年开始
动工,逐步投产。
1. 乙二醇、环氧乙烷:环氧乙烷下游延伸至乙醇胺、DMC、PDO等方面,符合下游需求。环氧乙烷
运输风险较大,公司环氧乙烷主要用通过管道运输用于园区周边,降低运输风险。
2. 聚苯乙烯:丁二烯和苯乙烯往下游延伸至聚苯乙烯,丁二烯和苯乙烯价格波动较大,下游价格波动
风险相对较小。
3. PC:丙烯→双酚A→PC,原料公司目前都有产能。
4. 煤化工往下游醋酸、聚甲醛延伸。公司醋酸品类好,成本低,下游需求增长情况较好,利润空间较
大。
5. 可降解方面,目前项目规划1套聚四氢呋喃,后续还会有1-2套,支持公司对下一步氨能的计划。
二期:围绕聚酯化工产业园
1. BDO项目:可研已经完成,项目已经备案,环评开始。原料为原用于裂解生产乙烯的正丁烷。
2. 配套异构产品如正丁醇等。围绕下游材料,进一步升级原料,做高端可应用的精细化工产品。
三期:目前暂未具体规划
260万高性能聚酯项目:
主要为下游服务,围绕功能性聚酯薄膜和工业丝。聚酯薄膜在建24条线,膜级聚酯切片的产量和品种
比较多,针对不同的产品要求做多种聚酯薄膜。同时布局了薄膜开口剂、母粒、光伏太阳能背板原料
等,主要围绕附加值相对比较高的产品。
在大连长兴岛建设具有成本优势:1)PTA和乙二醇运输成本低,乙二醇可以直接通过管道到达生产装
置,公司只需要把切片往外运输,运输成本有大量节省。2)燃料动力方面,用蒸汽换热,冷凝水回流
至锅炉,能源充分利用,因此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项目生产设备按照定制的方式制作,关键设备进口,产品有质量优势。
锂电隔膜项目:
前期12条线,年后加紧推进。
Q&A:
Q:公司快速落地两个新项目,能耗指标获取的竞争力较强。获取能耗方面,公司具体通过什么方法获
得新的能耗指标,是否受益于“原料用能”。长兴岛具有资源优势,往下游做增量项目时,能耗是否
充裕?
能耗获取主要有两个方面:1)国家支持力度比较大,炼化和乙烯项目原料用能都被国家单列,没有计
入地方能耗考核;2)项目在2020年底前投产,产品能耗计入十三五,形成了较高的能耗基数,保障公
司把握十四五上新项目的窗口期。
项目2000多万吨能耗,节约空间较大,下游能耗指标的应用比较充裕。
Q:两个项目税后利润可达77亿,背后的价格假设基于什么样的考量?新项目的规划和审批很大一部
分竞争力来自能源的竞争力,对项目经济性带来多大的效益?
在成本计算方面,可研报告在做测算时考虑了不同情况的均价,价格估算相对保守。在竞争力方面,
尽管公司产品市场不在东北,华东华南市场较大,但是公司上下游逐渐一体化,产品会逐渐内部消
耗;同时长兴岛运输和外贸具有区位优势;能耗方面可研测算还没考虑长兴岛独有的能源资源优势,
比如蒸汽和用煤量,未来考虑项目规模较大,能耗优化还有很多空间,对项目经济有较大影响。
Q:下游产品耗蒸汽量很大,北方消耗蒸汽是否比南方高很多?
园区散热会增加100多吨蒸汽的增加,但公司可以利用炼化余热进行转换。其次,北方的优势在于夏
天,南北成本差距不大。
Q:下游规划的顺酐,BDO和己二酸产能,以及预计投产时间。
顺酐4套20万吨装置,可研已过,预计2023年投产。
BDO 2套30万吨装置,下游用于工程塑料,全部在体系内消化,消耗量约50万吨。
己二酸1套30万吨装置,能评已批,环评进入复核阶段。
Q:特种聚酯的投入是否和下游康辉未来三个薄膜项目原料需求相匹配?
主要配套内部项目。膜级主要配套后续的24条线;母粒原大部分外购,成本相对较高,现转为自己生
产。
Q:石化项目是否要提供碳中和方案。项目碳中和思路如何。
从国家政策层面,在能源没有有效替代之前,目前产业主要以维稳为主,保障产业安全。在实践方
面,企业需要抓住碳总量双控的窗口期,尽快投产。目前企业碳中和暂时没有资源,光伏和风能并不
能完全替代,处理碳排放还需要新能源和新技术。 2022.2.14先知恒力石化跟踪更新:
“平台化+新材料”模式升级,加快完善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下属公司恒力石化(大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和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两大项目总投资合计约240亿元,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合计实现年均税后净利润为77亿元,两大项目税后总投资收益率高达32%。
布局下游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有望贡献业绩增量:公司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的主要产品为电子级DMC(含EC、EMC和DEC)、ABS、PC、GPPS、HIPS等新材料;公司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建成投产后将有效扩大公司聚酯新材料业务板块的产能和规模,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和公司聚酯产品市占率。
两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建设成果有望加速转化:2022年1月20日,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对两大项目进行了拟批准公示。一直以来恒力石化产能项目建设高效,体现出“恒力速度”。新材料下游需求强劲,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公司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将助力我国突破新能源、新制造与新消费材料领域“卡脖子”和“产能瓶颈”等受限问题。公司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将为下游MLCC离型基膜、光学膜、光伏膜等高端膜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炼化一体化为依托,新材料配套项目有效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公司此次公告的两大项目将共享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现有的公用工程资源,并在其基础上扩建、新建生产及配套设施,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优势。
向“平台化+新材料”模式升级,规模优势显著:公司加快布局下游高端新材料,将使得公司上游丰富的“化工原料库”得到充分利用。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充分利用大连长兴岛基地产出的PTA和乙二醇两大聚酯原材料,具备低成本优势。
恒力石化在建项目储备充足,公司具备高成长性:500万吨/年PTA、年产80万吨功能性聚脂薄膜、功能性塑料、年产45万吨PBS类生物降解塑料、 150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年产30 万吨己二酸及16亿平锂电膈膜在建项目投产后将持续贡献业绩增量。我们从上个月开始提示逢低关注炼化龙头恒力石化的低估值新机会,强调过去一年大炼化龙头未来成长性被市场过度质疑,而炼化龙头具备坚实的上游基础和资金优势,公司具备依靠炼化平台向下游新材料持续延伸的明显优势,公司或将超预期的重回成长轨道,以民营大炼化为代表的龙头白马恒力石化兼具“低估值 +高成长性”特点,机构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08/212.31/234.62亿元,今年和明年的业绩对应当前的估值仅为9倍与7倍,所以恒力石化当前处于低位的估值水平(PE对应今明年业绩不足10倍)与股价位置 (股价去年超跌近期有资金介入),具有较高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可以继续逐步逢低进行关注,来应对今年市场风格在价值与成长之间的均衡。 2022.2.14先知 恒力石化跟踪更新:
“平台化+新材料”模式升级,加快完善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下属公司恒力石化(大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和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两大项目总投资合计约240亿元,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合计实现年均税后净利润为77亿元,两大项目税后总投资收益率高达32%。
布局下游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有望贡献业绩增量:公司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的主要产品为电子级DMC(含EC、EMC和DEC)、ABS、PC、GPPS、HIPS等新材料;公司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建成投产后将有效扩大公司聚酯新材料业务板块的产能和规模,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和公司聚酯产品市占率。
两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建设成果有望加速转化:2022年1月20日,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对两大项目进行了拟批准公示。一直以来恒力石化产能项目建设高效,体现出“恒力速度”。 新材料下游需求强劲,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公司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将助力我国突破新能源、新制造与新消费材料领域“卡脖子”和“产能瓶颈”等受限问题。公司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将为下游MLCC离型基膜、光学膜、光伏膜等高端膜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炼化一体化为依托,新材料配套项目有效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公司此次公告的两大项目将共享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现有的公用工程资源,并在其基础上扩建、新建生产及配套设施,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优势。
向“平台化+新材料”模式升级,规模优势显著:公司加快布局下游高端新材料,将使得公司上游丰富的“化工原料库”得到充分利用。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充分利用大连长兴岛基地产出的PTA和乙二醇两大聚酯原材料,具备低成本优势。
恒力石化在建项目储备充足,公司具备高成长性:500万吨/年PTA、年产80万吨功能性聚脂薄膜、功能性塑料、年产45万吨PBS类生物降解塑料、 150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年产30 万吨己二酸及 16亿平锂电膈膜在建项目投产后将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我们从上个月开始提示逢低关注炼化龙头恒力石化的低估值新机会,强调过去一年大炼化龙头未来成长性被市场过度质疑,而炼化龙头具备坚实的上游基础和资金优势,公司具备依靠炼化平台向下游新材料持续延伸的明显优势,公司或将超预期的重回成长轨道,以民营大炼化为代表的龙头白马恒力石化兼具“低估值 +高成长性”特点,机构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08/212.31/234.62亿元,今年和明年的业绩对应当前的估值仅为9倍与7倍,所以恒力石化当前处于低位的估值水平(PE对应今明年业绩不足10倍)与股价位置 (股价去年超跌近期有资金介入),具有较高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可以继续逐步逢低进行关注,来应对今年市场风格在价值与成长之间的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