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勇敢者的故事:货船被鱼雷击中,一位中国海员在大海上漂泊133天

 人之意 2022-01-13

这是一个勇敢者的故事。

一位普通的中国海员,遇难后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漂泊了133天。不仅要与可怕的自然力量抗争,还要忍受漫长的孤独和冷漠,死神的阴影时刻笼罩在他的周围。但是,这位年轻人,依靠勇气和毅力、智慧和才能,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救生木筏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从陆地蔓延到海洋,大西洋上,每天都有货轮遭到德国潜艇的袭击而葬身海底。

11月23日这一天,盟国的“斑罗蒙”号货轮驶进了大西洋。时间已近中午,22岁的中国船员潘濂,正准备吃午餐。突然,船身发生了巨大晃动,紧接着传来两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他很快地意识到,货船已被德国潜艇的鱼雷击中了。

潘濂赶紧抓起救生衣奔上甲板,只见“斑罗蒙”号浓烟滚滚,岌岌可危,船头高高翘立于洋面上,船尾已沉入水下,碧绿的海浪拍打着船中央的甲板。潘濂紧紧拉住栏杆,进退两难,正在这时,船开始猛然下沉,转眼之间被海水吞没。船上的潘濂感到一种极强的吸力,四周海水铺天盖地涌来,紧接着又感到身体开始上升,最后被推向海面。潘濂下意识地伸手乱抓,居然抓住一块漂来的破木板。

在木板和救生衣浮力的支持下,他腾出右手,把粘在眼睛上的大块机油弄干净,然后慢慢睁开眼皮。这时,海面掀起了小小的波涛,潘濂时不时被海浪推上浪尖。就在他上升到最高点时,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个大铁桶在阳光照射下闪光。这一发现,使彻底绝望的心灵中萌动出一丝求生的希望,他的体内顿时迸发出一股强劲的力量,拼命朝铁桶处游去。

海水刺痛了他的眼睛,极度脱力的臂膀和双腿显得麻木,但目标终于变得越来越清晰了。原来,这是货船上的一只特殊救生木筏,由6个不透水的大油桶组成,紧紧地固定在结实的木框内,整个木筏面积约7平方米,外表仿佛一张倒置的大方桌,4个角上都有一根高高的桅杆。潘濂很熟悉这只木筏,以前他每天都要在木筏边走过好几次,根本不屑一顾,想不到今天却成了自己唯一的救命“恩人”。

他拼尽全力爬上救生筏,感到全身如同散了架一样,所有的精力都丧失在与海水的搏斗中。此刻,外面已是夜色深沉,寒冰般的风吹袭着湿漉漉的身躯,但极度疲倦的潘濂已顾不得寒冷,把身体蜷曲成大虾一般,还不到2分钟,便在瑟瑟颤抖中睡去。

一觉醒来,朝阳已经升起,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嘴干口渴,眼望着四面八方的碧绿海水,顿时,一种可怕的危机感油然而起。淡水!只有淡水才能维持生命,想到这儿,他马上对救生筏的一切进行了彻底检查。

幸好救生木筏是为海上遇难者专门设计的。他在角落里发现了两件金属容器。拧开第一个盖子,啊!是满满一罐清水,整整有10加仑(约45.5升)。他忘情地大口喝水,从心底里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接下来,他拧开另一个金属容器的圆盖,里面装着大批罐头、包裹和瓶子,其中包括1千克巧克力、5罐炼奶、1袋大麦糖、1瓶柠檬汁、1瓶麦乳精、6大盒硬饼干,以及一些干肉饼、牛肉干、面粉、糖浆等等。除此以外,还有1只手电筒。

检查食品实在是件太愉快的工作,在不知不觉之中,一个上午就过去了。这时,中午的太阳发出灼热的光,烤得皮肤阵阵刺痛。他的目光离开食品堆,在另一个角落发现一对划水桨和一大卷白帆布。潘濂猛地翻身跃起,把帆布紧紧地固定在木筏的四根桅杆上,扎成一个简易天篷,足以挡住白天灼热的阳光。

潘濂看着这个自己制作的“海上小居”,同时还获得了数量可观的食物,感到非常高兴。他决定好好庆祝一下,于是,一粒粒巧克力糖在舌尖迅速溶化,再嚼上一块滋味可口的干肉饼,品尝着柠檬汁的酸味让人感到其乐无穷。潘濂获得了生存下去的信心。

漫长的等待

单调乏味的海上漂泊,一天又一天,每过一天,潘濂便在绳索上打个结。这一天,绳索上已出现了8个绳结,他开始静下心来盘算着,如何更好地应付以后的岁月。

首先检查一遍淡水和食品的消耗程度。淡水已减少1/5,如果按这样的速度喝水,剩下的淡水仅能维持28天。食品的情况更糟糕,硬饼干吃掉了整整1盒,食糖吃了一半,巧克力还剩500克,麦乳精、千肉饼和柠檬汁也所剩无几了。面对这些食品,潘濂决心采取最大限度的节约措施。他把淡水和食品分成40份,每天限制吃1份,另外把巧克力、食糖和柠檬汁留下,供非常时期食用。

食品和水的问题告一段落后,他把注意力集中到睡觉方面。

在过去的7天中,他一直睡在由横木档组成的“甲板”上,风平浪静时不会掉入海中,可如果熟睡时遇上突然的风暴就难说了。此外,潘濂的腿和背脊在整日与粗糙的木档摩擦后,出现了一块块烂疮。他迫切希望有一块毯子之类的东西。想到这儿,他的眼光在角落边的帆布上停住了。对!用帆布当垫身体的毯子。然而,当他拿起帆布时却大失所望,帆布硬绷绷的,上面结了厚厚一层盐。潘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刮去盐层,然后把帆布折成6褶,铺在横档上。夜晚,他钻进最上面2褶之间,仿佛置身于一个无缝睡袋,尽管里面的海水味很不好受,但总比以前好多了。

随着海上孤身漂流的岁月一天天流逝,潘濂应付逆境的本领也越来越强。他在比较热的日子里,尽量多喝水少吃东西,而在阴冷的天时,则少喝水多吃东西。日复一日,面对永恒不变的几种食品,引起胃口大倒,特别是在咀嚼像砂一样淡而无味的硬饼干时,他为了减轻心理和味觉上的难受程度,只好一边吃一边想象水果的酸甜、咖啡的香味、牛排刚从油锅里取出的情景。

又过了10多天,潘濂的身体发出阵阵臭味。他渴望能得到一次洗澡的机会。一天下午机会终于来了,阴沉沉的天空下起了大雨,他在雨中快乐地搓洗,满身的污垢溶解在雨水中,精神和肉体都感到轻松了许多,毛发皮肤不再是那么黏糊糊的,用手摸上去甚至有一点光滑感。

日出月落,潘濂在茫茫大海上已经见到第二次月圆了,计数绳索上出现了33个绳结。长期的海上漂流,木筏四周长满了藤壶之类的海洋生物,并引来各种各样的鱼类,有飞鱼,有喜欢追逐飞鱼的金蓝鱼,还有全身闪闪发光的银鱼。潘濂最喜爱金蓝鱼,它经常躲在木筏的阴影里,如同狗儿瘙痒似地不停摩擦木筏,神态有趣至极。潘濂望着它们,忧郁的心情似乎溶进了一丝安慰。

现实情况已变得十分严峻,巧克力、食糖、柠檬汁、炼奶和麦乳精都已全部吃完,剩下的只有半盒硬饼干、1/4罐肉饼和2加仑水。就凭这些东西,无论怎样节约,最多也只能维持十天半个月,如果再得不到救援,简直无法想象以后的一切。

由于被困海上的时间太久,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水汪汪的木筏凹坑处,他的双脚已肿胀起来,身上遍布可怕的脓疮,尽管后来用帆布作为垫褥,但脓疮依然不能痊愈。有一次,他不慎掉到海里,身体被木筏边的藤壶划了无数条口子,但毫无疼痛之感,好像伤口不在自己身上。这比有痛楚感更可怕,因为失去知觉意味着生命的活力正在渐渐丧失。他隐约地感到,自己正徘徊在清醒与疯狂之间。

眼下的首要问题是,必须想方设法补充淡水和食物。

他决定先解决淡水问题。潘濂呆呆地望着帆布天篷绞尽脑汁,突然间脑袋中灵光一现,帆布天篷岂不正好是收集雨水的绝好工具。因为以前每次下大雨时,天篷中央总积着大量雨水。他为了减少帆布天篷的压力,常常推起天篷让雨水流出,以后,再也不能让宝贵的雨水白白浪费了。

淡水问题解决后,接下来就该着手解决食物问题了。

很显然,在大海中想要获取食物,唯一的目标只能是鱼。捕鱼首先要有工具,鱼钩和鱼线。潘濂开始寻找能做鱼钩的材料,可翻遍身旁所拥有的全部“家产”,依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他无可奈何地躺下,思索着其他办法。猛然间,他回忆起很多天前的一个晚上,明亮的手电光曾引来一条大飞鱼,自投罗网地飞上木筏,也许这就是解决办法。一阵愉快的冲动使他翻身而起,立即取出手电筒推上开关,可灯泡只发出极微弱的光,电池中的电已几乎耗尽。潘濂失望地拧开电筒后盖,电池和顶住电池的那根弹簧一起跳了出来。潘濂把用铁丝卷做成的弹簧摊放在手心上,不禁笑了起来,如果把铁丝的一端磨尖,不就是一只极好的鱼钩吗?

做鱼线的材料是绳索,他把短索解开重新编结成线,几乎花了一整天。就这样,一副非常难看但很结实的钓鱼器具制成了,现在只等鱼儿上钩。

第二天,天公作美,下了场大雨,通过帆布天篷收集到大半罐雨水。潘濂为这次重大的收获而高兴万分。

垂钓求生

雨后天晴,阳光照射到帆布天篷上,冒出淡淡的水蒸气。潘濂取出鱼具准备垂钓,然而他在钓鱼方面是个彻底的外行,更糟糕的是,手头没有合适的鱼饵。在残存的所有食品中,只有干肉饼可以一试。他撕下少许,小心翼翼地揉成一团装上钓钩,可惜,干肉饼一遇到水就立即解体。失望之余,他索性把鱼钩放进海里,像姜太公那样,等待愿者上钩的奇迹出现。他天真地想,既然鱼儿上过姜太公的钩,说不定也会上我潘濂的钩。

但事实却与美好愿望相反,只见小鱼在附近游动,却没有一条上钩。就在他茫然不知所措时,潘濂看见生长在木筏四周的藤壶,不由高兴地大笑起来,藤壶,最绝妙的鱼饵,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立即挖下几个藤壶,撬去外壳,取出里面的肉放在鱼钩上。

“呼”地一下,他把穿上藤壶肉的鱼钩扔进海水。鲜美的藤壶肉对鱼儿充满诱惑力,还不到2秒钟,紧握鱼线的右手便感到一阵拉力,鱼儿上钩了。他兴奋地把鱼线猛然拉起,一条鱼在甲板上拼命甩尾挣扎。

这条鱼还不到30厘米,扁扁的身体几乎没有鳞。潘濂将鱼开膛剖腹,洗涤干净后,割下一块粉红色的鱼肉,小心翼翼地放在鼻子下,只觉得一股难闻的气味直冲鼻孔。尽管如此,这个可怜的人还是强迫自己,用牙齿使劲咀嚼那块好似橡皮般的鱼肉。对潘濂来说,大概世界上最难吃的东西也莫过于此。生鱼肉在嘴里实在无法下咽,他的喉咙一阵阵收缩,终于,一场翻肠倒肚的呕吐发生了。恶心使他拼命地漱口,但他仍然没有扔掉那条小鱼,而是将它切成鱼肉块,等待以后更强烈的饥饿到来时以供充饥。

用不了多少时间,那条鱼被切成了十几块,但怎么保存呢?大洋之中的潘濂可以说几乎一无所有,唯独不缺少盐。于是,他用结晶在船板上的盐把鱼全部腌起。

这一天的垂钓,成绩不小,下午还没过完,他已钓到7条小鱼,并且已经全部被清洗、腌制和吊挂起来。到第二天下午,炎热的阳光使7条小鱼像牛肉干那样,不仅体积重量大大缩减,颜色也变黑了,成为地地道道的咸鱼干。这时候,无法忍受的饥饿感使潘濂开始了第二次吃生鱼的尝试。

他有了第一次的可怕经历,啃咬时非常小心。但是结果却使他感到意外,带有咸味的鱼干非常耐嚼,味道也不错,吃了2个月的硬饼干,如今这样的鱼千嚼在嘴里简直成了上等美味。

没过几天,潘濂似乎成了一名垂钓老手。他发现棕色的鱼非常贪吃,因此容易上钩。但这种鱼的鳞鳍又尖又硬,剖洗时经常割破手,而且身上的肉少得可怜,往往一口气吃20多条才能勉强果腹。另一种浑身银白色的鱼,体长肉多,鳞片平滑,但不易上钩。金蓝鱼是潘濂梦寐以求的捕钓对象,可惜这种鱼太聪明,几天来居然一条都没钓到。

垂钓开始后,潘濂忙得不亦乐乎。白天他要钓鱼、去鳞片、洗晒腌制,同时还得把甲板上的鱼鳞和鱼血清理干净。他每天要做那么多的清洗和切割工作,双手不久便肿胀起来,并出现严重的开裂。

完全可以想象潘濂当时的困难处境。他一天要钓捕和洗晒50-60条鱼,再加上维修渔具,还没到夜晚往往已累得精疲力竭。如果遇到下雨天,他的内心会同时产生讨厌和高兴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讨厌的是汲水将给他增添额外的工作负担;高兴的是,下雨使他的淡水供应有了保证。

由于食物箱里的干鱼条越堆越高,再也不用害怕挨饿了。现在,食物足够可以维持一星期,水罐里的淡水量也相当可观,一串串的干鱼、小刀和渔具等东西,有条不紊地挂在绳索上,这一切代表着自给自足,也代表着他完全有能力继续生存下去。

就这样,潘濂在茫茫大海之中,一天又一天地苦撑苦熬。

陷入绝境

海上孤筏的漂泊已进入到100天。这一天傍晚,阴沉沉的海洋出现了反常波动,气温急剧下降。作为一名海员,潘濂预感到有一种可怕的灾难将要降临。海面上的风越刮越猛,开始了大风暴的前奏。

夜晚,铅色的云层遮盖了月光,帆布天篷在大风中,好像发射步枪子弹似地劈啪作响。突然,一阵狂风把木筏吹得几乎颠覆,木筏在黑色海水的巨浪上奔驰。一个接一个的大浪掠过“甲板”,潘濂的身体完全失去平衡。他蹲在凹陷处,海水呛得他大声咳嗽。当木筏越过浪峰陷入低潮时,他死死抓住板条,屏住呼吸,直到木筏被抛上另一个浪峰时,才能张嘴喘上几口气。天空,一道道耀眼的闪电,把黑沉沉的海域照得通明,紧接着,一连串巨大的海浪伴随着可怕的雷鸣声向木筏冲击,恨不得把这个小小的木筏碾个粉碎。

潘濂在这场与风暴的搏斗中毫不退缩,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自始至终,10根被冻僵的手指紧抓住板条,没有丝毫放松。

风暴最猛烈的势头过去了,但海浪依然从四面八方冲来。木筏还在滔天的浪花中打转。可怜的潘濂,身体随着木筏的颠簸而翻滚,一面喘气,一面恶心呕吐,当风暴彻底平息时,他已像一摊稀泥似地彻底瘫倒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潘濂从昏睡中醒来。他只觉得身体僵硬,又饿又渴。帆布天篷已皱成一团,腐败的鱼发出阵阵腥臭味,水罐被打翻,里面的淡水已点滴不剩。他摸索着取出刀子和渔具,然后爬到木筏边,开始吃力地去撬那些藤壶。不过,他没有立即把藤壶肉装在鱼钩上,而是先挑几个最大的塞进嘴里,让汁液一滴一滴流入咽喉。接着他才把最后一只藤壶肉穿上鱼钩,投入海中。他焦急烦躁地钓了一天鱼,可一条也没钓到,到了黄昏,他把鱼线拉上来,索性把那点鱼饵也吞下肚去。

又过了艰难的一天,由于精疲力竭,他已变成老年人一样,弯腰曲背,浑身长满了咸水疮,生殖器肿得比平时大一倍,但最使他难受的还是像火烧一样的喉咙。过去在有水喝有东西吃时,每天小便2-3次,但现在只有一次。潘濂一想到自己的尿,那种金黄色的液体,嘴巴便渴求般地张了开来。所有的海员都知道,吃海水必死无疑,而喝尿也许还有希望,尽管没有人试过,潘濂却很想试一试。

他找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空罐头,叉开双腿,可很久很久撒不出尿来。后来,他用唱歌放松自己,金黄色的尿液才慢慢滴下。手中的罐头里,很快就注进了半杯温暖的柠檬色液体。

尿的气味极难闻,潘濂不愿尝试味道,可情况却比想象中好一些。当他每啜一口,尿液就溶解了他嘴唇上的那层盐分,滚过干焦的舌头,滑入冒火的喉咙。随着口水的逐渐恢复,窒息的感觉也稍微好了一些。但不幸的是,痛苦得到减轻的时间实在太短促,没过多久,喉咙的烧灼感又和以前一样剧烈了。潘濂整天无力地躺着,每吸入一口炽热的空气,鼻子和喉咙就感受到难忍的痛楚。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喝尿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以后还要不要再喝尿?到了晚上,他几乎连思维的气力也没有了。

第二天早晨,他口干嘴臭,皮肤皱得像个80岁的老人,没有愈合的旧疮口,有的还流出腥臭的脓。这一天他依然没钓到鱼,唯一的收获是勉强排出一罐尿液。相比昨天而言,尿流出的速度更慢,中间还曾停顿过多次,而且它比头一天的颜色更加深黄,结果他在喝这罐辛辣的尿液时,又灼痛了他嘴唇上的口疮。

又过了一天,他只能排出几滴又深色又浓稠的尿液,整天一动不动地躺着,只用眼睛到处搜索天空中的云雨,但结果总是失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已经是第七天了,他没有喝过水和吃过东西,耳朵中唯一能听见的声音就是,胃部痉挛时里面气体发出的“咕、咕”声,可以说,他已接近彻底昏迷的状态。

不过,当潘濂正要踏入地狱之门时,一场小雨拯救了他。甘甜的雨水渗进他的嘴唇、喉咙,使他恢复了一点气力,并且很幸运,他在这点气力耗尽之前又钓上了2条小鱼,最艰苦、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潘濂奇迹般地从死神手中又一次脱身而出。

1943年4月4日,在海上漂泊了133天的潘濂,终于登上巴西沿海大陆。他在医院里经过45天精心治疗,彻底恢复了健康。

他的漂泊奇迹,被载入到“吉尼斯世界纪录”之中(2006年才被三个墨西哥人给打破,他们在海上漂流近10个月),为此,英王乔治六世亲自授予他“勇气、刚毅和机智出众”的大英帝国勋章。以后,每当潘濂想起这段往事时,他便自豪地说:“我希望我的遭遇可以证明,中国人也同其他国籍的英勇水手一样,能够对付任何艰难困苦,因为海洋并不知道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区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