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开沅先生曾对裴高才说:文学与史学一样,是永无止境的远航!

 裴高才文心飞翼 2022-01-13

章开沅(左)先生与裴高才在辛亥革命研讨会会场

    2022年伊始,《书屋》杂志第一期编发了笔者追忆著名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一文:《独寻真知励后昆》,前天在公信号给诸君分享了上半截,今天续发下半截——

裴高才:独寻真知励后昆_书屋_202201

      那是2006年8月,笔者在给章开沅先生寄去由先生亲笔作序的拙作《首义都督黎元洪》样书不久,章老又安排我参加了在东湖举行湖北省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通过与海内外方家面对面交流,亲耳聆听章老的学术报告,大开眼界。

章开沅先生亲笔作序的裴高才著《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书影

      次日清晨在东湖边散步时,正好与章老先生邂逅。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黎公阅历丰富,望你进一步搜罗史料,对黎传再作打磨!在我看来,文学与史学一样,是永无止境的远航!同时,辛亥革命也需要海内外各界的共同推动,你也可有所作为。”

会议结束后,遵大师嘱咐,接下来我不断搜罗、考订史料,并三易其稿,于辛亥百年之际推出了新版《首义大都督黎元洪》,并忝列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与武汉社科成果奖。在辛亥革命百年前后,我还发起成立了黎黄陂研讨会,策划竖立了黎黄陂铜像、设立了黎黄陂文化民间博物馆。

“百年锐于千载!”章老十分赞赏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这一警句,在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百年华诞之际,我受长江文艺杂志社胡翔副社长的委托,特请章老领衔为《长江文艺》杂志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特刊的题词,他亲笔写下了这一名言。

章开沅冯天瑜皮明庥严昌洪等方家于辛亥百年为长江文艺题词

此后的数年间,我又曾在学术会议上多次聆听章老教诲,每次给人醍醐灌顶。诸如,他老人家提出的纪念辛亥革命要看“三个一百年”的论断,仍犹言在耳:即研究辛亥革命,需要结合辛亥革命前的一百年,辛亥革命走过的一百年,以及未来的一百年进行长时段研究。

时至2014年10月18日,湖北省举行纪念黎元洪诞辰150周年学术座谈会,我与章老正好在省政协的电梯中不期而遇,看到老人家红光满面,身体硬朗,深感这是我们后学的福分。此次学术研讨,是继严昌洪先生2007年6月主持召开《首义都督黎元洪》研讨会之后,湖北及中国史学界第二次以黎元洪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海峡两岸知名学者冯天瑜、张海鹏、萧致治、严昌洪、汪大华、侯杰等出席,章先生除作了“盛世归还黎公历史公正”的讲演外,还亲笔为会议文集泼墨挥毫,题写了“共和磐石”四个大字,也是华中师大校园内黎元洪墓前石坊的题名。

主席台左起汪大华、张海鹏、章开沅、黎昌晋等出席纪念黎黄陂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

章老说,辛亥百年期间,他陪同中新社香港分社一行参观黎元洪墓时,针对有人对黎元洪墓牌坊的四个大字“共和磐石”提出质疑,他明确指出,这牵涉到对黎元洪的评价问题,从黎元洪一生和他所处历史来看,他是称得上这几个字的。

章开沅先生为黎元洪陵园牌坊题名:共和磐石

的确。因为黎元洪是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走出的中华民国首位中央大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政治家与军事家。章先生重述他为作作序的名言:

“黎氏在中国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尽管步履蹒跚,坎坷曲折,但毕竟也是迈开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我们理应给以必要的尊敬……”

章门学者严昌洪先生在章先生铜像前致祭恩师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我除了作了“黎黄陂与甲午海战的稀见史料”的发言外,还应台北湖北文献社长汪大华教授之邀,草拟了《“湖北文献”祭黎黄陂》一文,章老听后再次给予激励。后来,拙作分别在《人民政协报》与台北《传记文学》两岸报刊发表。

近年来,唯恐打扰章老,我更多的是与“章门”知名学者严昌洪、彭南生、涂文学诸公直接联系,他们秉承章老高风,如师如友,春风风人,受益匪浅。正是他们的无私相助,我以“知人论世”为座右铭,相继创作了《共和先驱·范熙壬》《中华大学校长陈时》等多部辛亥题材文本。诸如,严昌洪教授曾为拙作《首义精魂》《无陂不成镇》等作序,我与涂文学教授联袂推出《辛亥首义百人传》《武汉城市史》(黄陂卷)等。

彭南生在书斋

近期,在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教授的斡旋下,又促成了拙作《中华大学校长陈时》忝列献礼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与中华大学110周年华诞,以及华中师大120周年校庆书目。彭兄在序言中饱含激情地追忆,“老校长章开沅先生在学校百年庆典上振臂高呼'华师万岁’已成绝响”。

《中华大学校长陈时》,裴高才、陈齐著,华中师大出版社2022年1月;定价88元

“泰山其颓,哲人其萎。”笔者最后一次与章老联系是2020年6月28日,通过严老师转呈:章老的世交余传韬先生仙逝的消息。孰知,不足一年,竟传来老远行的噩耗,令人扼腕!逝者长已矣,但“章门”学者传承其光风,已成为学界的标杆;先生倡导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已经成为湖北武汉、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珍视的遗产和财富。

鸣谢书屋杂志刘文华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