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老师语丝1394:家庭36计第十二计:幸福计

 白俊庭 2022-01-14

白老师语丝1394:家庭36计第十二计:幸福计

  一位妈妈满脸恐慌地来找教育专家,她说,昨晚上真把我吓坏了。她的儿子对她说:妈妈,我现在还小,打不过你,等我长大了我会打你的。我会把你杀了,剁成肉馅,包成包子吃。

  她问专家:我的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他怎么对我这么仇恨?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说着,眼泪哗哗直流。

  这个妈妈是属于那种过分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类型,孩子成了她的一切。她要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容不得有一点点不如人的地方。事事干涉,眼睛老是盯着孩子,但是,她的眼睛里看见的全是孩子的缺点而不是优点,所以孩子不是挨骂就是挨打。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她辞了职,在家专门培养孩子。

  这样的家长的爱是要偿还的,不是无价的,他们就会像一个守财奴紧紧盯着自己的钱包一样,紧紧盯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做的每一件不符合他们愿望的事情,都会成为他们无法承受的损失。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这是很让人痛心的一件事。

  一位老师做了一次班会名叫“我的幸福”,她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被家人当做宝贝,每个人周围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着我们;在物质上,我们要什么就有什么……那么,在这样的生活状态里,你们一定感到很幸福了……

  话音未落,孩子们齐声回答:老师——,我们不——幸——福!

  这个回答太让人意外了。

  她以为孩子没听明白,还想继续引导。她说:老师小时候就不如你们了,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连糖都吃不上。所以,老师那时候所向往的最最幸福的事儿就是能够拥有很多很多的糖。

  孩子们一听,全都大笑起来,说老师你真傻,你怎么会喜欢吃糖呢?还把拥有糖当做最幸福的事儿?

  老师问:那你们向往的幸福是什么呢?

  一个10岁的男孩,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是年级第一,他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幸福是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躺在床上睡懒觉。孩子们渴望的幸福五花八门:买一大堆零嘴坐在床上吃;爸爸妈妈不要老是叨叨;学校老师少留点家庭作业。孩子们太渴望幸福了,但是这样的幸福多少让我们感到吃惊。

  孩子为什么不幸福?那么,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

  教子目标是希望孩子幸福 。当孩子呱呱落地,很多父母会开始问自己:“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如何做爸爸妈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这两个问题出发,为孩子及自身的成长做规划。 

  对于“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过上千位家长,有的希望孩子将来当官,有的希望孩子将来能挣钱,有的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有的希望孩子将来有美满的家庭……答案虽不相同,但事实上归纳起来就两个字:幸福,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误区一、把成功当幸福 ,这是溺水模式的幸福。

  比如很多家长对孩子说学习苦点没什么,考上大学就好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这就是不断向孩子传递把成功当幸福的价值观,但不管孩子将来是否成功,他都未必能幸福。 

  人的压力和焦虑根源是想得到而得不到,把成功当幸福的人,他们对现状总是不满意,总是给自己制定目标,告诉自己苦点没什么,达到目标就会幸福。追求目标的过程充满压力和焦虑,等他们真的追求目标的那一天,得到的只是短暂的快乐,他们很快又会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背负着压力和焦虑再次上路。 

  这样的幸福,称为溺水模式,就是永远都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等我憋着一口气,考上大学就好了;等我憋着一口气,考上研究生就好了;等我憋着一口气,找到好工作就好了,等我憋着一口气,创业就好了,创业以后你发现,辛苦才刚刚开始,就像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下挣扎,头露出水面的时间极短,周而复始,直到精疲力竭。 

  误区二、把解脱当幸福 ,这是跳楼模式的幸福。

  “有个家长有一天回到家,读二年级的女儿严肃地对她说:'妈妈,我要和你正式地谈一谈。’妈妈很惊讶,问女儿:'你想谈什么啊?’女儿说:'如果你再这样逼着我学习的话,我就自杀。’妈妈震惊了。”这个小女孩想自杀,因为妈妈每天逼着她学习,她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妈妈的要求,使得她当下的生活没有快乐,同时她也不知道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不憧憬、不向往。所以她现在不快乐,未来也没目标,感觉活着有什么意思?所以就有了解脱的想法。 

  这种解脱当幸福的人的生存状态称之为跳楼模式,一个人会去跳楼就是对当下的生活不满意,觉得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将来的生活没有希望,以至于觉得活着没意思,放弃生命。 

  误区三、把享受当幸福 

  很多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6个大人伺候一个小孩,从小到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需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在这样的情况,孩子们养成了讲吃、讲穿、讲玩、讲享受的人生态度。这一部分人当中那些学习不好的,慢慢失去学习兴趣,失去积极人生目标, 

  渐渐形成把享乐当幸福的价值观。一部分学习好的,考上大学,但因为从小很容易就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对比用自己的辛苦劳动换取并不丰厚的回报,往往选择待在家里啃老。 

  这种把享受当幸福的生存状态比喻成吸毒模式,只追求眼前的欢愉,不顾明天。当下,大家都很关注啃老族现象,家长也要想一想,从小到大,你们都在物质上极大地满足孩子,要求孩子要好好学习,现在孩子大学读完了,家长的要求做到了,孩子也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且孩子发现家长养他到60岁都没问题,干嘛不啃老? 

  孩子要有正确的幸福价值观 

  好孩子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或者幸福观;要有责任心,只有负责任的人走上社会才能成功,才能受到别人尊重,才能幸福;有爱心,会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爱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德才兼备,其中德行的培养其实也就是成人教育,孩子是否有德行,关键看家长,所以说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检验自己人格的过程。 

  幸福定义为:“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因而,纯粹追求享乐,或是纯粹地追求成功,都不能够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积极的心态能促使人更接近幸福,越积极的人走上成功人生道路的概率也就越大。如果让孩子从小树立了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长大后他们也越容易收获幸福和丰硕。

  最好办法就是培养幸福的郊游型心态,就是整个环节从过程到结果都是快乐的。就像我们童年听到春游的通知会开心得跳起来,回到家会快乐地做准备,然后坐上大巴愉快地和同学们聊天,到了目的地后的每一刻也都十分兴奋,整个过程都充满幸福的感觉。

  我们的人生目标,可能是山顶,是那个快乐的巅峰,但是在这个路途中,我们也应该随时都能够享受其中的快乐,上山是快乐,下山也是快乐。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培养“郊游型幸福心态”。

  当你能够感受到每一步的快乐时,你的人生所积攒下来的相册全是快乐的相册,而不是痛苦的回忆。这就是幸福的方法。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用

白俊庭简介:

      白俊庭,曾获得特级教师、河南省学科教育专家、省名师、省优秀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名校长、省魅力教师、省优质课一等奖等几十项荣誉称号,曾在全国高校、中小学、政府、企业开讲座六百多场。

       在《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三百多篇。在《教育时报》开设过“白俊庭专栏”。安徽师大出版专著《借给老师一分钟》,获省优秀成果一等奖 ;做国家、省级教研课题六项,分别获一、二等奖。

      

白老师语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