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时代的中国人:英雄

 星河岁月 2022-01-14

图片

本文摘录自《春秋基因》第35章

春秋时代能称为英雄的,只有一个人:伍子胥。被最强大的敌人,硬生生逼成了英雄。

复仇是个扭曲痛苦的过程,人性里却不能缺少这味钙质,否则就会滑向怯懦卑屈,苟活不成即会如死猪般被宰杀。

春秋晚期,吴越先后崛起,各诞生两个惊世骇俗的复仇者:伍子胥与勾践。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是同情他的冤屈。京剧《文昭关》第二幕:伍子胥过昭关。

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本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谁知昭关有阻拦。

幸遇那东皋公行方便,他将我隐藏在后花园,

一连几天我的眉不展,夜夜何曾得安眠。

俺伍员好似丧家犬,满腹的冤恨我向谁言。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我好比龙游在浅滩,

我好比鱼儿吞了钩线,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

思来想去我的肝肠断,今夜晚怎能够盼到明天。

戏剧往往比现实更真实,这段唱词把伍子胥过昭关为何一夜白头演绎得宛如再现。伍子胥混过了昭关,却过不了河。来到江边,看到一个老渔夫,不料伍员还没开口,老渔夫唱到: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意思是太阳落山后,你到江边的芦苇荡等我。渔夫来到芦苇荡,不见伍员,老渔夫又唱: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事寖急兮,当奈何?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渔夫说:太阳落山了,我心忧愁。月亮都升起来了,怎么还不来渡河?事情这么急迫,你到底想怎么样?躲在芦苇荡里的那个人,你不就是那个被通缉的穷士吗?

伍员正是担心渔夫带来官兵,躲在芦苇荡中观察,见渔夫把自己的身份挑破,这才出来,上了渔夫的船。过河后,伍员担心渔夫透露他行踪,嘱咐渔夫把自己在船上的行迹消除,渔夫愤而跳水自尽。

伍员唱到:老丈丧江河、丧江河,不由人珠泪落!得展凌云志,一定报恩德、报恩德。

渡人的渔夫是跳水死了,还是泅水而去?以常理推测,渔夫冒死搭救,伍员却不信其好意,渔夫就自杀,未免没来由,跳水表明态度,可能更符合渔夫的心理。当时是夜晚,黑灯瞎火,跳入水中看不见,伍员以为渔夫死了,也符合伍员惊弓之鸟的心理。

《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子胥为感谢渔夫,解下佩剑,说此剑值百金。渔夫说:楚国的悬赏令,得伍胥者赐粟五万担,爵执珪,岂徒百金剑耶!这是表扬渔夫的同情无辜、不被悬赏所惑的高洁精神,与京剧里悲愤跳江的渔夫略有不同。

上岸后,又惊又饿又累的伍员带着公孙胜来到河边,看见一个洗衣女(《吴越春秋》曰剩女,即大龄未嫁女),篮子里有吃的,还有盎浆(米酒)。伍员就走上前去,一番花言巧语讨了吃的喝的,谁知道这位剩女说吃了她的饭就要娶她,伍员没答应,剩女认为“越亏礼仪,妾不忍也”,竞投河自尽了。

京剧《伍子胥》唱到:娘行身投河,两眼泪如梭。你死皆因我,可怜女娇娥。日后若得仇报过,建碑立旌报恩德。

这段故事的虚构演绎,是为了衬托伍子胥的逃难之奇。奇人多遇异事,伍子胥过昭关的惊险被演绎成一夜白头、渔夫沉水、剩女投河,悲剧性效果渲染充分,即悲剧主角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凸显悲剧主体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

戏剧演绎的是情感的真实,现实演绎的是残酷的真实。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至公元前484年)的曾祖父是楚庄王时代的嬖人伍参,就是与楚庄王对话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那个人,在邲之战中,令尹孙叔敖要撤兵回国,伍参主张与晋国一战。

由于身份的悬殊,孙叔敖对伍参作为一个嬖人参与军国大事讨论很不满,说要是打败了,你伍参的肉够吃吗?伍参毫不示弱:如果作战失败,就是令尹大人没有谋略。就算战败,我伍参早被敌人吃了,哪还轮得到你呢?

伍参认为荀林父刚继任中军帅,权威不够,号令不顺。副手先毂傲慢自大,三军将帅各怀心思,军令不能统一,军队必无法调度。况且楚军是国君为帅,晋军主帅是个臣子,国君逃避臣下,是耻辱。

邲之战是一场奇怪的战役,楚庄王确实在战与退之间犹豫,伍参与孙叔敖只是庄王内心的两面而已。事后证明,晋军的混乱超过伍参的预计,付帅先毂、下军将帅赵括、赵同、赵旃、魏锜,都不听荀林父命令自行其是,先毂甚至连战役防备都不动员,全军除士会、荀首的上军做了动员准备,中军、下军乱作一团。

赵旃、魏锜前往楚营致师(即开战前的挑战),庄王一怒之下亲自出击,荀林父派荀罂前往接应赵旃,楚军以为晋军开始进攻,怕庄王出事,孙叔敖紧急下令调转车头,全线出击。

晋军派出的本来就是小股部队,突然遭到楚军全军进攻,立即崩溃,楚军冲入晋军阵营。荀林父下令撤退,还颁布先渡河者有赏的命令,晋军不战自溃,争相渡河,互相砍杀,掬指盈舱,荀罂被楚军俘虏,荀罂的父亲荀首为了擒得换回儿子的楚军将领,冲入楚军,射杀连尹襄老(一说是被巫臣冷箭射死),并俘虏楚庄王之子公子毂成。

《左传》记载,伍参娶了王子牟的女儿,王子牟做申公时获罪逃跑,楚人说是伍举护送王子牟逃走的。伍参的儿子伍举打算跑往晋国,在郑国郊外碰到出使的声子,俩人在草地上一起吃饭,伍举说希望返回楚国,声子说你先去吧,我一定让你回到楚国(子行也。吾必复子)。

回国后,声子向令尹子木大谈一番“楚才晋用”(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历史,洋洋洒洒,从析公、雍子、子灵(巫臣)到苗贲皇,用事实证明,从楚国逃到晋国的人才历次帮助晋国打败楚国,并指出楚才晋用的原因是楚多淫刑(刑罚过多),其大夫逃死于四方。其他国家对楚国逃亡的人才视如珍宝,封地加爵,用这些楚国人对付楚国,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声子提出,逃亡的伍举现在正被他国所用,为害楚国。子木悚然惊惧,向楚共王进谏,招伍举回国,官复原职。这是前547年的事情。

伍举的儿子伍奢是太子建的太傅(大师傅),费无极是太子少傅(二师父),太子建尊重伍奢而嫌恶费无极,费无忌暗自衔恨,伺机报复。楚平王派费无极去秦国帮太子建迎亲,费无极回来后,告诉楚平王:秦女绝美,君不如自取,而重为太子娶妇。楚平王闻色心动,又怕太子建在身边不方便,费无极就说让太子建与伍奢一起镇守城父,楚平王娶了孟赢,走了卫宣公与晋献公的老路。

坏事开了头,就不会自动停下来。楚平王将晋国、卫国两次沉重的历史教训忘到脑后,楚国的悲剧也就只能是历史故事的第三次上演。

522年,费无极继续向楚平王吹风,谋反的帽子很快就戴到了太子建的头上。楚平王招伍奢回郢都询问,伍奢劝平王不要听信谗言,平王将伍奢下狱。费无极说伍奢有两个儿子,如果不杀,后患无穷。

费无极让伍奢写信给两个儿子,要以伍奢为人质,让他俩回来。伍奢大笑说:这种小儿科,骗不了我儿子。大儿子伍尚生性忠厚,见我信件,必然会来。小儿子伍员桀骜不驯,能成大事,肯定不会回来(刚戾忍卼,能成大事)。

果然,信送到家里,伍员看了就说有诈,去了就是送死。伍尚说:今父召吾如不往,他日若不能报仇雪耻,终为天下笑,吾决死往之。伍员说:昏王以吾父为质诱杀吾全家,前往,父子俱死,不如逃他国,日后借力报杀父之仇。伍尚回京后,与伍奢一起被费无极杀死,伍员听说太子建逃到宋国,于是前往宋国寻找太子建。

伍奢听说伍员跑了,说了句:楚君和大夫恐怕吃饭也不得安宁了(楚君大夫其旰食乎)!伍子胥的复仇之路由此开始。这一年,伍子胥三十八岁。

图片

楚平王和费无极都不知道伍奢所说的伍员能成的大事大到什么程度。

司马迁说: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怨毒之大,大到什么程度?

伍子胥跑到宋国后,与公子建去了郑国,后来又去了晋国。晋军让公子建回到郑国做晋国内应,伍子胥让公子建不要做这事,公子建不听,结果事情败露,公子建被杀,伍子胥带着公子建的儿子公孙胜逃往吴国,这才有过昭关一幕。

过了昭关进入吴国国都姑苏城,伍子胥将公孙胜藏在郊外,自己披头散发,佯装疯癫,赤着脚,把面部涂黑(怕人认出来),手执斑竹箫,在街市游荡,往来乞食。

久而久之,吴国无不在传街市上出现的这个怪人。吴国大夫被离路过街市,见伍子胥大惊,说我相人多矣,未见有如此之貌也!于是下车行礼:我听说楚国杀了忠臣伍奢,他的儿子逃亡外国,恐怕就是你吧?伍子胥见被离无恶意,就承认了。被离带伍子胥参见吴王僚,一谈之下,知道是个人才,立即拜伍子胥为大夫。

吴王僚愿意支持伍子胥攻打楚国,太子光却说:伍子胥是因为父亲和兄长被楚王所杀,要去报私仇,现在我们吴国还胜不了楚国。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篡位,不想发动战争,于是退朝后把勇士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自己与公孙胜到乡下种地。这一年伍子胥四十岁。

五年后,即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伍子胥捶胸顿足,恨不能手刃仇人。伍子胥建议趁平王去世攻打楚国,吴王僚派公子光带兵,公子光故意生病,就改派吴王僚的同母弟弟掩余、烛庸带兵,最后被楚军断了后路,不能退回来。实际这次出兵是伍子胥、公子光的合谋,意在趁国都空虚刺杀王僚。

5154月,知道吴王僚酷爱吃太湖烧鱼,专诸去太湖学习打鱼、烧鱼已经有了几个月,公子光说自己新得到一个烧太湖鱼的绝世厨子,请吴王僚去家里品尝。王僚见鱼心痒,虽然担心意外,但还是没忍住,就穿着内甲,派士兵从公子光家的大门、台阶、内室、酒席一路戴剑守卫,前往吃鱼。

上菜的人要在门外脱光衣服,另换一套衣服,端菜的人必须跪在地上将菜呈上,两边是甲士夹着他,剑尖几乎抵在身上。专诸将短剑藏在鱼腹之中,太湖鱼端上来时,香味弥漫,闻着就是人间美味,专诸以必须亲自让王僚按次序吃鱼为借口,在甲士的看护下,夹了一块鱼侧腹肉给王僚,王僚一尝,美味无比,就在王僚沉浸美味、甲士也放松的一瞬间,专诸从鱼腹里抄出匕首,一剑刺入王僚胸口,自己也随即被旁边甲士的两柄长剑交叉刺入身体。王僚死了,专诸也死了。公子光号令埋伏在地窖里的甲士冲出来,把王僚的卫兵全部杀死。

公子光即位,是为吴王阖闾,拜伍子胥为行人(巫臣的儿子狐庸当初也被任命为行人,主管对外事务)。阖闾说:现在你说说怎么攻打楚国吧!

伍子胥说:楚国执政的人多,却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我们学荀罂三军疲楚的做法,也分成三股部队,轮番袭扰楚国边境,让楚国频繁出兵。他们出兵,我们就退,他们退兵,我们就出击,楚军必然累死在道路上。多次袭扰,让楚军判断不出哪一次是真攻击。等他们习以为常了,我们集合三军一起攻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误之。既疲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

512年,伍子胥向阖闾推荐齐人孙武,此时孙武只有二十五岁,著有《孙子》十三篇,阖闾听孙武讲解孙子十三篇,每陈一篇,王不错口之称善,其意大悦(《吴越春秋》)。吴王问孙武能不能攻击楚国,孙武说:民劳,未可。且待之。

阖闾九年,即前506年,吴王又问能不能攻打郢都,伍子胥、孙武说:大王要大战,必须让唐、蔡两国来帮助,从唐、蔡进攻郢都。这是一条大迂回、但是却比直接由东往西打更通畅的进攻路线。唐、蔡刚与楚令尹囊瓦闹出不快,答应与吴国联手进攻楚国,囊瓦带兵应战,双方在柏举陈兵对峙。

阖闾的弟弟夫概请求出兵,阖闾不准许。夫概说:臣下看到应该做的事,不要等待命令,说的就是现在的情况。今天我拼死一战,就可以攻入楚国了(臣义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谓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

夫概带着他的5000兵马向囊瓦发起冲锋,结果楚军被击溃。囊瓦自己无脸回郢都,逃往郑国。如此吴军仅三万人,在楚国如入无人之境,五战皆胜,攻入了郢都,楚昭王带着妹妹逃亡。

吴军进入郢都后,被郢都的繁华震惊,各将帅按照等级分别霸占楚国官员的住宅,军纪一时荡然无存。伍子胥的两个仇人之一费无极已经在前515年就被囊瓦杀死灭族,伍子胥就到楚平王的墓地,掘墓鞭尸三百下,以示报仇。

从前522年伍奢被杀,到前506年伍子胥鞭尸,历时十七年,怨毒乃泄。自楚昭王即位(前515年)以来,每年都被吴军袭扰,没有一年和平。楚国算是真正见识到何为能成大事、楚君大夫其旰食、怨毒之於人甚矣哉了!

是谁让伍子胥如此强大?不是伍奢,不是阖闾,而是他的敌人。敌人越强大,你就有可能越伟大,前提是你不被敌人吓倒。战胜、战败、战死都未必是输。

伍子胥复仇,为什么被后世反复演绎表现?没有人喜欢仇恨,但更多人憎恨冤杀无辜。伍子胥的仇恨是一种具有普世精神的情绪表达:申冤在我,我必报应。

郢都被攻陷,伍子胥大仇已报,可是吴军进入郢都的放纵也预示着这场胜利只是一次意外。

伍子胥有个朋友叫申包胥,伍子胥逃亡的时候对他说:我一定要让楚国覆灭。申包胥说:我必存之。

伍子胥鞭尸后,申包胥托人对伍子胥说:你报仇也太过分了。你也是平王的臣子,现在连他的尸体也不放过,不是太违背天理了吗?伍子胥告诉传话的人:请为我回复申包胥,我已经被逼到穷途末路,只能倒行逆施了(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申包胥紧急赶往秦国乞求出兵,秦王不同意。申包胥就站在秦国宫廷的柱子下,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昼夜啼哭,最后声音都嘶哑,秦哀公被打动,感叹着说: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秦哀公还为申包胥吟唱了那首著名的《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戈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申包胥叩了九次头才昏然坐下,秦军以五百乘兵车入楚。此时,夫概回到姑苏,自立为王,阖闾回兵平叛,夫概战败,逃往楚国。秦军与吴军又打了几仗,吴军都失败,于是退出楚境,楚国复国。

楚昭王回来后,要杀逃亡时没有把船给他的蓝尹舋,楚昭王的异母哥哥子西说:子常(囊瓦)就是老想着别人的不好才失败,你为什么要学他呢(子常唯思旧怨以败,君何效焉)?昭王说:对啊,大德灭小怨,道也。楚昭王倒是一个能拎得清的人。

伍子胥却拎不清了。回国后,阖闾拜伍子胥为相国,孙武请辞离去,并对伍子胥说:功成不退,将有后患。伍子胥不听。

其后楚国扶植越国攻打吴国,阖闾受伤而死,夫差即位,伍子胥为太傅相国,权倾一时。同为楚国逃难来的伯噽(伯州犁之子)与伍子胥关系不好,就在夫差面前说坏话,还接受越国的贿赂,劝吴王不杀越王勾践。

伍子胥知道勾践是心腹大患,夫差不听,两人关系越来越僵。伍子胥最后送儿子去齐国,引起夫差猜忌,被赐死。死前伍子胥悲愤莫名,要求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来放到姑苏城门口,看着越军灭亡吴国(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夫差闻言大怒,将伍子胥头割下来悬挂在城墙上,让风吹雨淋,尸体用皮革包裹,扔到长江里漂浮,让鱼鳖蚕食。吴国人哀怜伍子胥的命运,为他立祠于江边,将山命名为胥山(吴人怜之,为立祠於江上,因命曰胥山)。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为了让鱼鳖不吃伍子胥的尸体,吴国人向江里洒粽叶包裹的大米,据说这是粽子的来源。

一代枭雄伍子胥,虽然晚景悲惨,一生也是快意恩仇。做事那么决绝,不听孙武劝告适时收山,还在名利场里固执己见,想善终当然是困难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伍子胥也许注定是悲剧的命吧?

伍子胥终年七十六岁,是个真性情、真汉子、真英雄。只是结局悲惨,令人唏嘘。还是那句话,本事再大,功劳再多,也不能任性。国君都不能任性,何况是为人臣子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