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生明,廉生威”

 情缘半岛 2022-01-14

​        “公生明 廉生威”, 据王克煜等学者考证这是一则明清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铭,出自明朝山东巡抚年富之手。最先立此言为碑的明代泰安知州顾景祥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后山东巡抚年富用楷体书《官箴》刻石,作为自己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座右铭。

        《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全文意思是,官吏不怕我严厉,而害怕我廉洁。百姓不服我的才能,而服我的公正。为政清廉,官吏就不敢有所怠慢;办事公正,百姓就不敢有所欺瞒。为官公正,才能使政治清明;为官清廉,才能在百姓中树立威信。

  “公生明,廉生威”在古代难以落地生根的原因,是当时只把“公”和“廉”当作对官员的道德要求,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机制。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严密的决策约束机制和监督防范机制,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并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才能真正把“公生明,廉生威”落到实处,让暗箱操作和贪污腐败无处藏身。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维护中央权威的种种政策,必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俗话说,领导不领,水牛掉井,故而领导干部就是改作风的标杆,越是严格要求自己,越能产生模范带动的辐射作用,释放出以上率下的正能量。

         公权本姓公,用权当为民,党中央权威和坚持民主集中是内在统一的,执行好民主集中制要做到公私分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只有克己奉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领导干部的公道正派就来自于此,在群众的权威也来自于此。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少数干部总以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就行了,所以在“小节”上疏于防范,其结果往往是“小节不慎,大节难保”,故而领导干部要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坚定好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这样才能树立起在百姓中的威信,从而更好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政清则社稷兴,腐败则国家亡。对于手握公权的领导干部而言,不公,难免以权谋私;不廉,自会藏污纳垢,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新考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这是执政用权应有的敬畏之心,也是领导干部理当铭记于心的“官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