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有一個自由的靈魂。”

 关陇之 2022-01-14

图片图片

文字|目录君
图片|网络

但愿人长久

苏轼是多情的,

他可以路过一户人家,

听到墙内传来荡秋千的欢笑,

而驻足想要一窥粉墙之内。

但他“多情却被无情恼”,

因为他的每一次深情驻足,

总会换来“笑渐不闻声渐悄”

-

图片

图片

出生

苏轼的父亲苏洵,

也是一位特别有意思的人。

《三字经》里: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讲的就是苏轼的爸爸的轶事。

后来父子三人一起并入“唐宋八大家”,

也不枉苏老泉的模范带头和教诲传授。

-

图片图片苏轼行书墨迹《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考试。

苏轼进京考试时,

主考官是欧阳修。

因为苏轼文章写的太好,

欧阳修颇为赏识,

误以为那是自己弟子曾巩做作,

为避嫌,

苏轼只得了第二。

-

图片图片

苏轼考试的文中有一句话,

主考官欧阳修和小试官梅尧臣,

竟不知道出处。

后来他们问苏轼,

苏轼是这样回答的:

“何必知道出处!”

这下,

欧阳修对苏轼的豪迈、豁朗更加欣赏,

预言说:

“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

图片

图片

做官。

学而优则仕。

苏轼开启了他漫长的为官之路。

但他做的并不轻松,

一贬再贬,

“乌台诗案”更是下狱一百零三日。

但有了王维在前面,

人生的起伏,

也使苏轼有了新的领悟。

历史上著名的那些佳话、景点、美食

随着他每贬到一处,

就兴起一出。

-

图片

图片

杭州。

杭州灵隐寺有一幅对联: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

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案。 

胜缘结香火,来游初地,

莫虚负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这幅对联说明了白居易、苏轼,

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苏轼因与王安石在变法上政见不合,

来到杭州。

当时弟弟苏辙担心天真纵情的苏轼,

再写诗讥讽朝政,招惹祸端,

还给苏轼写了一首诗,

作为赠别劝诫:

北客若来休问答,

西湖虽好莫吟诗。

听起来很有意思。

-

图片

图片

安乐坊。

苏轼杭州度过了他永生难忘的快乐时光。

首先,他做知州期间,

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

他亲自捐50两黄金,

此外是社会善款。

这样一个机构免费为贫苦人医病,

三年医愈千人。

-

图片

图片

苏堤。

当时西湖淤塞严重,

苏轼上书朝廷:

杭州之有西湖,

如人之有眉目,

盖不可废也。

得到朝廷批准,

他发动20万民工疏浚,

可谓规模浩大。

由于西湖太大,

当时挖出的淤泥又太多,

苏轼干脆就命人将挖出的淤泥,

填在湖水里,

筑成了一条长堤,

就是“苏堤”。

-

图片

图片

苏轼是个诗人,

还具有极强的审美品位,

所以,堤上架有6座桥,

堤的两边柳树和桃树交错栽种。

一到春天,

柳枝摇曳,桃李芳菲之时,

粉色的桃花映衬新绿的柳枝,

倒映在西湖水中,

“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

图片

图片

修行与“破功”。

苏轼被贬瓜州期间,

趣闻依然不断。

一天,苏轼修行觉得很成功,

于是写了一首诗: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命书童乘船送到金山寺佛印和尚那里。

佛印看后,

用笔在后面写了“放屁”二子,

又让书童将诗拿回。

苏轼一见,很生气,

立马过江去找佛印分辨。

佛印见他亲自前来,

立马哈哈大笑,说: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轼立刻就懂了,

觉得其实自己修养还不够,

境界还不到。

于是,苏轼当场就把自己做官的玉带押在金山寺,

作为镇寺之宝。

-

图片图片

乌台诗案。

四十五岁时,

苏东坡在湖州任知州。

一天夜里,

他被人连夜抓起来带进京城。

关进监狱后的苏轼,

受到了生命中最大的侮辱。

一位看守他的狱卒,

对苏轼很喜欢,

所以职务之便,特别照顾。

会经常给他送点酒菜,

冬天还会给他烧热水洗脚。

苏轼自称“魂惊汤火命如鸡”,

所欠唯有一死。

甚至他连给弟弟的《绝命诗》,都写好了: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

图片

贬出豁达。

黄州开始,苏轼被贬的越来越远。

后来是惠州和儋州,

这个时候,愿意接近他的人也越来越少。

他开始从士大夫逐渐接近平民,

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则自喜渐不为人识。

这期间,

《寒食帖》、《卜算子》、《赤壁赋》、《念奴娇》

最好的书法,最好的词,都出来了。

他的生命有了一个跳跃。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的词一直以来都不深奥,

但会带出一种意境,

彷佛他穿越回了三国。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也并没有因为贬谪,

而意志消沉,

他还有调侃,

一个“笑”字,

已经对很多伤痛早已忘怀。

-

图片

图片

苏轼真迹|《归安丘园帖》

“呵呵”第一人

社交网络聊天,

“呵呵”一词,

曾居年度最伤人词汇榜首。

很多人不知,

苏轼最早使用“呵呵”这个口头语。

一生文章中,

竟出现四十余次。

它用呵呵,笑自己,也调侃环境。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苏轼喜欢柳永,

经常会拿自己的词与柳永比,

有一天,自己又写了一首词,

觉得虽于柳永风格不同,

但自己的风格也挺好。

他的呵呵,不伤人,也不自伤。

黄州时期,

在《与陈季常》一信中写道:

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

两个人关系很好,

睡在同一个枕头上,

稍微一翻身,

可碰到对方耳朵,

也大可不必介意。

心中无碍,

呵呵处释怀。

-

图片图片

苏轼的可爱。

贬往惠州,

荔枝好吃,

他提笔就写: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海南儋州,

地处边陲,孤悬海外,

相去京城几千里,鸟飞犹用半年程。

蛮荒瘴烟之地,

苏轼居然学会了酿酒和制墨,

还办起了学堂,

教出了北宋开国以来,

海南这个地方上的第一位进士。

-

图片

图片

一千年后,2000年,

法国《世界报》评出全球12位千年英雄,

苏轼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入选理由是:

他有一个自由的灵魂。


点赞评论本文
点赞最高者获得一本花历。
(本活动运费自理)

图片

2022新年礼《新岁行乐》

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推荐

欢迎团购订制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