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凤年工笔画

 天缘5sh3g6s23a 2022-01-14

工笔重彩绘画在中国绘画史的发展长河中,以其主流正统的画种之姿和辉煌璀璨之业, 汇成的滚滚巨流淹贯五千年。工笔重彩绘画传统,体现了中国绘画现实主义的优良画风,坚持写实与反映生活的道路,为社会大众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其绘画艺术技巧也为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但明末之后,工笔重彩人物画渐衰,个中原因,正是缘于绘画题材较为狭窄;缺少了大量优秀文人的参与、文化品格的缺失和广泛的社会生活滋养,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商贾所役的画工俗手的泛滥,作品的题材内容偏于闺阁一路,较为狭窄;作品的内容与格调不免趋向低俗。在技法上一味承袭传统,少有发展。所以传统工笔画从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传统中步入式微,几成绝响,也在所难免。当今,许多人把工笔画与工艺画等同起来,认为是俗技,不认为是艺术。这实在是一种错觉或误解。历史不会倒流,民族精髓不会丢失,中国传统工笔画所表现的审美意趣和艺术特质,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此时,我们欣赏七十余年夙愿未改,勤奋耕耘在工笔画艺术园地的画坛耆宿、著名工笔画家王凤年先生的作品,自当感慨良多,敬佩不已!

王凤年先生,字小珊,号红雨楼主人。祖籍浙江绍兴,1915年出生于济南一家书香门第。幼时即爱绘事,少年时代从瞿园初先生(瞿秋白烈士之父)学习山水画。弱冠考入北京北平美术学院,受业于赵梦珠、吴光宇等先生。后经赵师推荐,再拜人物画大家徐燕孙先生为师。由于他聪颖敏悟,勤奋好学,深得徐师喜爱,以后招至家中朝夕教诲,由此先生画艺大进。徐师精于历史人物画,30年代与张大千齐名,时有“南张北徐”美称。尤擅仕女。所画仕女无需画稿,顷刻即成,呼之欲出。尤为王老折服。遂立下志愿,以工笔仕女画为专攻,终生未易。



1937年,王凤年先生大学毕业返回济南,。由于家境殷实,无生计之虞,故闭门研习工笔仕女绘画。其先后临摹了历代大量优秀工笔绘画作品,并对顾恺之“春蚕吐丝”的高古游丝描和吴道子“吴带当风”高超美妙的线条极为膺服,临习尤勤。他认为“十八描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传统工笔画的造型之根本。这些线条对后世中国画造型产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对此下过长期的功夫,为后来的工笔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他成功地在济南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赢得社会公认。并应聘于济南南华(震华)学院艺术系教授。在授业传道、培育桃李之余,还潜心中国画的理论研究。发表了《论南北两宋画风》等文章。

建国后,王凤年先生一直工作在工艺美术研究部门,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十分广泛,如人物画有《群仙祝寿》、《李清照南渡图》、花鸟画有《红梅山鸪》、《菊花》等等。十年浩劫,先生许多作品被付之一炬。但这丝毫动摇不了他创作的理念和决心。当仕女画题材创作被否认的时候,他即创作了大量的翎毛花卉作品、和表现少数民族妇女劳动题材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先生在80多岁之后仍然创作了不少大幅的工笔画佳作,至九秩高龄,几乎每天都要伏案绘画,且从容严谨,毫无懈怠。观者无不感动。上个世纪60年代前期,先生的工笔画作品,就蜚声海内外,饮誉东南亚。当时他的作品就被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出口,为国家赢得许多外汇。1991年,他又应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邀情,赴美办展讲学,进行文化交流,赢得国际广泛的尊敬与赞誉。

仕女是传统工笔画的重要题材,王先生的作品大多是以仕女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饮誉画坛。但是他与传统的仕女画又有很大不同,他把仕女画从闺阁中解放出来,表现广阔的社会历史、和悠久的传统文化,从而拓宽了工笔画的艺术道路。这是先生对传统工笔画的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在传统工笔仕女画题材,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具有典型的开拓意义。


线条是工笔画造型的重要手段,因此,线条表现力直接影响着作品的高下成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磨练,先生的笔墨线条可谓炉火纯青。从他作品中不难看出:其线条飘逸酣畅,遒劲爽健,具有十分生动感人的表现力。而且根据描绘物体的不同,线条的表现形式和质感也各不相同。他运用了多种线描手法,使其笔下的衣裙有吴带当风之美;而石之坚、木之实、花之娇、水之柔,都将其质感表现得准确优美,生动传神。难怪人物画家吴泽浩先生在《中国名画家精品集——王凤年》发行会上感慨地说:王老就是当代的吴道子!

构图形式与主题塑造诸方面的和谐一致,是创造作品优美高雅意境和格调的重要保证。传统工笔画作品通常受民间壁画的影响,大都画面丰满,缺少了必要虚幻的空间,从而削弱了审美的魅力。王先生作品的构图,继承发扬了宋代以前工笔画虚实结合的传统,并且借鉴了写意画的构图方法。根据作品内容实际,构图留有较大空间,计虚当实,虚实相生。

传统工笔画大多采用重彩,色彩鲜艳绚丽。王先生的工笔仕女画设色淡雅,推崇“素色为上”的审美意趣。他作品中的颜色,种类无多,但色别丰富,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效果。他善用中间色调,没有太强烈的对比,注重渲染的表现力和层次感,特别是充分发挥墨色的变化,达到了墨与色的和谐之美。在运用石质颜料上,采用层层渲染的方法,敷色亮而不厚、艳而不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先生在用粉方面尤有独到之处。无论在施白粉、点珠玑、勾衣纹、绘图案、衬底色等方面,运用镂空、明暗、凹凸、衬托、渲染等手法,使白粉在其他颜色的映衬下,色彩纷呈,锦上添花。王先生在笔墨和色彩运用上,确有自家风范,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欣赏先生的作品,无须近观,仅从明快亮丽的色调和清新淡雅的格调上,便知是王先生的作品。这些正体现了王先生深厚的色彩修养,及对传统工笔画技法传承方面所作的可贵贡献。


精细严谨、生动优美是工笔画的一大艺术特色。在王凤年先生的作品中,大到亭台楼阁、树石舟车;小到须眉阿堵、风钗绮纹,无不描绘的丝丝入扣,精细入微。王先生所作多为历史题材,对画中人物衣饰、建筑格局、器物摆设、交通工具等,都力求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从不妄笔。在其力作《抄检大观园》,画面壁间悬一幅山水画。这件“画中画”,虽是背景,却依然以宋人笔法绘出,十分精美逼真。

统观王凤年先生的绘画作品,笔者认为他的绘画风格,在线条及用墨方面直追顾恺之、吴道子高古质朴的传统;在用色上汲取盛唐张萱、周眆华贵富丽细腻的特点,并注重发挥墨色的作用,形成清新典雅的画风;构图方面借鉴吸收了文人意笔画的艺术要素,在继承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在传统工笔画的表现题材上亦有新的开拓和深化。他的艺术成就与实践,是对传统工笔画的振兴和发展,特别是在逆境时期所做出的一种力挽时弊的努力,愈加难能可贵。

当我们面对这么多精美的作品时,不能不对他一生为传统工笔画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而肃然起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