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的学习教育了教师的教育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2-01-14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课标解释了实践性学习是掌握语文课程规律的关键。

为解决应用文的能力生成,设计符合学习者思考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应用文一般规律,学习设计者必须思考学习活动设计的关键是什么?

我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信》的教学上,设计了:给父母写信、给同学写信(任意选择)、给师长写信(自由选择)的活动实践。原以为,丰富的活动设计,是学生摸索应用文规律的关键,通过多次书信实践活动,可以梳理格式掌握缺失学生,还可以让学生把握书信正文的内容选材。即——既可以在多次实践中掌握书信格式,又可以把握书信内容与收信人的关系(读者意识)。而事实上的学情是,多次的书信内容,一些学生不但无法完成,甚至没有掌握基本格式。

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后,过去的半年多时间,在学习的设计上,一直努力尝试为学生建设学习的公平权,也在积极实践为学生的学习建立安全感,而学习的公平权,学习的安全感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是丰富语文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

是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给以层次化的设计,让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是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在每个孩子充分的话语权面前建立完全的自信?

还是建设思维活动内涵丰富,摸索语言文字内在规律,关注汉语言文化认同的实践?

其中,有几个孩子给了我启发,选取两个作为思考。

在自由选择书信对象的考虑上,一些孩子选择写给学习优秀者,一些孩子选择写给自己的伙伴。以上两位孩子都是学习优秀者,也都扎实掌握了应用文(书信)的规则,令人佩服的是在正文材料的选择上,恰当地符合了书信对象(读者)的客观条件,且运用三年级学习过的“劝说”要求,以及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讲讲历史人物”,都综合地运用在本次书信当中。

与此同时,作为班级学习优秀者,在书信中分享历史故事,鼓励班级中学习弱的孩子,可见,通过一定阶段的共同体学习,这些孩子当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形成了“学习共同体”的意识。通过分享而帮助,通过协同学习而提升团队,这是一种高境界的学习品德,也是高级的学习形式。

这几位孩子的学习上所表现的已经萌发的命运共同意识,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启发颇深。

一是语文学习设计的丰富性与实践性的肯定。

不同读者的书信需要不同材料的选择,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需要根据交际对象来理解书信的意义。这个过程,是习作学习的读者意识理解,也是习作材料、构思的能力形成关键。当学习的设计是丰富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才会展现出来一些惊喜的学习成果。与单一的学习设计相比,有着充分体现学习者能力的引导价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经历中感受到选材、构思的意义,而应用文的格式作为基本条件,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规律是具有形成性意义的。(与教授形式掌握书信格式相比较,实践形式更符合学习逻辑)

二是学习安全感与平等学习权必须性的肯定。

两位收信者给同伴的等级评价是“优”,部分同学还修改了同伴书信内容中的错别字,还有部分孩子主动回给同伴书信……这是一种已经建立的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学习安全感。无论成绩高低如何,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来自同学之间的鼓励与信任,(这些孩子也教育了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平等每一个孩子鼓励与信任。)可以说,在班级中,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是互相协同的,是互相信任的一个集体,他们在前一阶段的学习共同体体验中获得了观念的认同并付出了实际行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扎实地落实书信格式(语文知识以完成考试),也要充分落实正文的材料选择(语文生活实践),是通过生硬的教学塞给,还是通过多元的活动设计让学习者通过充分的摸索而感受,值得自己进一步思考。

与此同时,关于学弱生的平等学习权与安全感又是怎样的,孩子们已经在自己的行为中给了教师一定的启发。

感谢我的孩子们!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讨论,谢谢!

END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