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探讨】有了这种智能风口,再也不用担心冬季热风送不下来了~

 机电人脉 2022-01-14

       因为品牌调研需求,上周去了一家风口厂考察,这家工厂是国内一家比较专注做风口的老牌厂家。因为专注,在建筑工程中“不起眼”的风口上也算是创出了名族品牌,出口了近50个国家和地区,她就是苏州创建

       我们在暖通设计中往往关注的是空调负荷的计算,冷热源的搭配,末端形式的选择,水力系统的平衡,很少有人在风口的选择上做特别的设计选型,甚至一次设计直接甩一句话:“风口具体形式以二次精装要求为准”,就这样一个专业的人士向一个非专业“投降”了!

       系统设计的很完美,最后空调效果倒在“风口”上的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项目遇到了强势的“精装大师”,会让装修出来的效果“美”到暖通专业人士都找不到风口,还谈什么送风效果?

       好了,吐吐槽而已~,实际项目操作中,二次设计中很难说服装饰在他们所谓的装饰效果中去牺牲那么一点点的,最终多半是机电“妥协”,何况好多项目的二次机电设计是临时聘请的“枪手”呢?据说下面这张酒店宴会大厅是国内知名装饰设计公司设计装饰出来的效果,还据说是除了装饰设计师说好看,去看到的人没有一个人说好看的:

       这难道就是建筑中的“矮穷矬”吗?你怎么看?捂脸

       又跑题了,咋谈个空调风口,又扯到室内设计了呢,这设计关空调风口什么事情?回到正题,我们先谈一下夏季送冷风与冬季送热风的气流区别:

       夏季送冷风:因为冷空气重,下沉,所以我们冷风平送或者贴附射流的方式送到空间内,使其与周围热空气充分混合后到达人员活动区,提高环境舒适度,可以看一下夏季送冷风的送风气流:

       冬季送热风:因为热空气会上浮,如果和夏季一样平送或者贴附射流的方式很难将热空气送下来,所以必须要让热空气直接送下来,可以看一下冬季送热风的送风气流:

       但是 ,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有多少设计师在风口上有过相关的要求呢?或者说有些可能项目会在设计说明中提到运营的时候电动或者手动调节如喷口的角度、旋流风口的叶片等,但实际项目由于电动造价问题或者人工操作不便的问题,最终有没有按设计实施,又有多少设计师追踪过,往往冬季的空调效果难以保证。

       有没有可以根据送风温度自行去调节风口和叶片角度,自动调整冬季送风的气流的风口呢?

       当然有,而且早在几年前就有了!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也不是只有苏州创建一家有只是在一般的项目中设计本身对风口不是很关注,而且有很多项目在二次精装的时候将风口完全交给了精装来供应安装,同时考虑造价问题,所以除了解决一些典型的高大空间的送风问题,很少在一般的项目中推广。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种风口:

       其实就是在普通风口上加装了一个自动温控执行机构,其原理是通过温控元件在不同温度(17~27℃)下的位移(感温包的热胀冷缩)变化来推动风口角度,来满足送冷风和送热风时的风口角度不同需求。

       温控元件在17~27℃内较小温度变化就有较大位移,而在这之外的温度变化很小,基本与空调夏季(16~18℃)和冬季的送风温度(30℃以上)需求一致。

       现场做了一下实验,用冰水倒在温感元件上,明显可以看到叶片的移动:

       以下是旋流风口的温控元件和执行机构,由2套组成,旋流风口的叶片一组为固定的,一组为活动的,通过温控元件压杆的位移会推动动叶片转动,从而实现出风口面积变化,影响送风速的变化。

       以下是方型散流器的温控元件和执行机构,冬季送风通过温控元件压杆的位移向下压,改变送风口叶片的角度趋向垂直,从而实现冬季垂直下送。

       以下是条缝型风口的温控元件和执行机构,通过温控元件压杆的位移向下压,改变送风口叶片的角度。

       从上面风口形式上看,各类风口均可以通过增加温控元件及执行机构来实现风口叶片角度的自动调节,不需要电,也不需要人工,即节能有可以省人力,是不是有了这种风口,再也不担心你设计的风口冬季送不下来热风了呢?不过,如果这种风口的造价约比普通风口贵30%左右,您在设计中会选用吗?

       当然,再智能的风口如果被精装藏着掖着的,也难以发挥它的效果,这还需要设计配合中专业的沟通;另外,对于小球比赛场馆,气流需要得到控制,如果用这种“任性”的自动温控的风口,可能会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哦。

       以上是本人在自动温控风口上的片面认识和了解,严肃中略带浮夸,观点不一定正确,欢迎留言探讨,如果您觉得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那您就给个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