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表格部分手机横屏查阅效果更好! 空调方案要求 + 1.1 空调冷热源 具体方案应报设计、成本、质量控制中心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扩初及施工图设计。 1.2 空调、采暖区域划分
1.3 四管制、两管制区域划分
1.4 机组选型 冷、热源装机容量及末端机组选取均应根据热负荷及逐时逐项负荷冷负荷计算确定。 风机盘管选型时,按中档冷量选取。 1.5 综合管线 扩初、施工图设计阶段,合同中应明确提供管线综合施工图。 室内设计参数要求 +
换气次数要求 +
设备、材料的要求 + 1风管:镀锌钢板制作。 2空调冷热水管管材
3水管、风管保温材料:难燃B1级发泡橡塑材料(闭孔),导热系数≤0.036 W/m.K,密度40~80 kg/m³,参考厚度见下表:
备注:1. 室外、易损处保温管外包0.5mm厚镀锌钢板或铝合金板。 2. 上述保温厚度仅供参考,具体厚度应根据当地节能规定及气候环境进行计算。 3. 各地节能规范有规定的,按当地规范执行。 4. 水温≥60℃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保温材料及厚度。 4末端设备: 组合式空调机组:客房新风机优先选用,大空间全空气系统优先选用,加选中效过滤段,根据气候条件考虑是否加选加湿段。 柜式空气处理机组:一般选用6排、6+2排盘管;冬季供热能力应进行校核。 风机盘管:一般选用3排、3+1排盘管;冬季供热能力应进行校核。 客房、总统套房等对噪声要求严格的房间,应选用低噪声的高端风机盘管产品。 5平时通风机:采用低噪声柜式离心风机,或低噪声管道离心风机。 6 冷却塔:采用方形超低噪声冷却塔,设于室外园林隐蔽处,避免噪声影响客房。 7消防控制中心、IT机房、电梯机房、卫星电视机房等特殊场所采用分体空调,干垃圾房做分体空调,湿垃圾房须做冷库存放垃圾。 8. 冷冻泵、冷却泵可考虑采用变频控制,但须报成本质量控制中心审批通过。 系统设计要求 + 1 风系统1.1 大堂、餐厅、宴会厅等大空间采用全空气系统,当空气处理机组单台风量超过10000 m³/h时,可采用变频控制。空气处理机组设于空调机房内。 1.2. 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均用回风箱回风,不得采用天花回风。 1.3. 大堂空调送风系统,除在天花下送风外,应尽量利用两侧装饰柱内藏风管至首层送回风,并应尽量考虑在首层侧送风的可能性。 1.4. 新风系统:应根据房间功能和使用时间划分。 1.4. 1客房层:十层以上酒店:新风水平布置。按防火分区设新风机房,在不影响外立面的前提下开百叶取新风。 十层以下酒店:单项确定新风布置方案。 1.4. 2 非客房层:新风均水平布置,新风机设在空调机房内。 1.5. 排风系统:应根据房间功能和使用时间划分。 1.5.1客房:排风竖向布置,卫生间排风支管连接静音型管道风机排风。排风机设在屋顶设备层内,一台排风机负担1~4个竖井排风,单台风量不宜大于6000m³/h。 1.5.2其余功能区域:排风均水平布置,排风机设于厕所、备餐间等隐蔽处。单台风机风量≤3000 m³/h。 1.5.3厨房:预留岗位送风的冷热水管,预留补风、排风及排油烟井道或百叶。一次设计单位设计消防排烟系统、事故排风系统,其余由专业公司设计。 1. 5.3.1排风量按40~50次/h估算。 1.5.3.2厨房应保证负压,补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0~90%。 1.5.3.3根据厨房的布置平面,洗碗间宜设分体空调,水果间、凉菜间、西点间等特殊房间须设分体空调。 1.5.4卫生间排风系统应与其他房间排风系统分开设计。 1.5.5洗衣房设备排风管道应做保温隔热,排风管道应有纤维过滤收集装置。 除设备排风外,洗衣房须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 1.5.6宴会厅等大空间带活动隔断的区域,空调系统在各自隔断空间内可独立 控制。 1.5.7 KTV包房、棋牌室等吸烟区域须加大排风量。 1.6. 新风入口与排风、排烟出口距离宜为:水平10米,上下6米。 新风入口应尽量设在排风、排烟出口的上风侧且应低于排风口。新风入口应 尽量远离排风、排油烟出口。厨房排油烟出口应引至天面,且设有油烟净化 装置。 1.7. 风速取值:主管:5~8m/s;支管:2~4m/s。 1.8. 风口设置: 1.8.1形式:根据房间吊顶,采用侧送风或下送风。 1.8.2类型: 1.8.2.1公共空间:送风口采用可调线型风口,天花回风口采用门铰式线型风口(带过滤网)。 1.8.2.2 客房及其他房间:送风口采用双层可调百叶,回风口采用门铰式百叶(带过滤网)。 1.8.3百叶尺寸:以下尺寸均为喉部尺寸,百叶具体型式及尺寸应由装修最后确认。 1.8.3.1 公共空间:线型风口宽度均为200~300mm; 1.8.3.2 客房:门铰式回风百叶宽度为300mm,在门口上方开设检修口,送风口尺寸为风机盘管出风口尺寸+新风口送风尺寸。 1.8.3.3其余小房间:门铰式回风百叶最小宽度为300mm,最小长度应为机身长度+300mm,以便检修。若不能达到上述尺寸,需与装修专业协商,另在合适位置开设检修口,检修口尺寸450X450mm。 1.8.4风口布置整洁、美观,应与天花协调,考虑设置假百叶。回风口、排风口尽量合用百叶,新风口、送风口尽量合用百叶。 1.9. 排烟系统: 1.9.1客房走廊:排烟系统竖向布置,排烟口宜采用天花排烟,采用280℃电动排烟防火阀及排烟风口,排烟风机设在屋面或设备层内。 1.9.2其余需排烟的内房间和内走廊,其排烟系统均水平布置,排烟风机吊设于机房内或隐蔽处。 1.9.3厨房排油烟井采用成品不锈钢排油烟管,确保排油烟井无油烟泄漏。 2 水系统2.1. 客房、KTV、桑拿:采用四管制。 地下室后勤用房、裙楼公共区域及餐饮用房等:采用两管制。 2.2. 水平管宜同程,立管宜同程。 2.3. 水路设计时,客房与裙楼公共区域应在分集水器处分开环路,以便独立控制。 2.4. 公共区域的空气处理机组与风机盘管应尽量分开环路设计。在风机盘管分支环路上设平衡阀,在各台空气处理机组水路上设动态平衡一体阀。 2.5. 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供水管不应装过滤器,调试运行前应清洗合格。 节能要求 + 对于全空气系统,过渡季节应考虑加大新风比,新风比一般只需在最小新风比与可调的最大新风比两者之间转换,排风系统应与新风量的调节相适应。 1. 最大总新风比,应不低于50%,若条件允许宜尽可能取大值; 2. 若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房间空调面积的2%时,当空调风系统在最大新风比运行时,通过打开全部外窗自然排风; 3. 若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小于房间空调面积的2%时,可设双速排风机。此排风风机低速时,排风量满足最小新风量的80~90%,高速时,排风量满足最大新风量的80~90%。若双速排风机难以选型,也可考虑设两台风机。 噪音与振动控制 + 1 .消声设计 1.1. 送风、回风、排风均应计算消声量,采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消声静压箱、消声弯头等措施。 1.2. 消声器选型的原则:风机噪声通过消声器衰减和管道自然衰减后,可达到服务区域的噪声标准。消声器长度和数量均应通过计算确定,尽量采用系列化消声器产品。 1.3. 消声器不宜设置在空调机房内,应设置在机房外侧,尽量靠近风机安装。若需采用两个及以上消声器才能满足消声要求时,消声器应尽量拉大距离,一个设于机房外侧,一个设于空调服务区域外侧。当机房外无足够直管长度,消声器必须设于机房内时,从消声器至风管出机房围护结构之间的风管应做好隔声处理。 1.4. 消声器内空气流速宜小于6m/s;确有困难时,不应超过8m/s。 1.5. 客房风机盘管的送风管及回风箱,均内贴吸声材料。 2.隔声设计 2.1. 制冷机房、锅炉房、空调机房的墙体应砌至楼板底,与楼板连接处应密实,严禁机房墙体仅砌至天花。机房应采用防火隔声门,单层防火隔声门隔声量应≥40dB(A)。 2.2. 与设备连接的管道穿越机房的楼板和墙体时,建筑上应预留金属套管,管道再从套管中穿出,然后用玻璃棉塞实管道与套管间的空隙,并用弹性胶密封两端。 2.3. 管道穿越楼板和墙体后,应用水泥砂浆密封管道与结构的缝隙。 2.4. 分散于各层的空调机房,要求如下: (1)原则上不得直接在机房间墙开设百叶。毗邻要求安静的区域时,不得设窗。 (2)墙体、双层门的要求如下表:
2.5.风机、空调机组不宜吊装在噪声敏感区的天花内。若必须吊装,应采用隔声罩。 3.隔振设计 3.1.屋面设备层设有新风机及排风机的楼面,应设双层板隔振。 3.2.管道隔振 (1)与上表设备相连的管道前三个支撑做减震处理,减振器的静态变形量为支撑主设备减振器静态变形量的一半。 (2)管道与上表设备应使用弹性接头连接。风管与风机之间用帆布连接,水管与冷冻机、冷却塔或水泵之间用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管连接。 (3)静压较高时,可考虑设2道以上软管减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