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封村名 | 祥符区曲兴镇来历

 开封胡同 2022-01-14

曲兴镇在开封县祥符区东北部,北靠黄河大堤,南临陇海铁路。人民政府驻曲兴,故名。辖曲大蔡砦村 耿楼村 五闫庙村 乔庄村 苗营村 顺河村 双楼村 小丁砦村 大丁砦村 子陵岗村 东田村 段砦村 曲兴村 后湾村 门八府村 尚阳村等16个村委会,

1945年前为伪第三区政府所在地,1948年十曲兴解放,陈留县第四政府设在这里。1949年后改为第四区。1952年后,经过互助组运动,在灯塔、新生活两个农庄(即高级公社)的基础上建立了是余个农庄。1958年成立卫星人民公社,1961年属罗王区,1963年欧为罗王人民公社,1975年从罗王公社析出成立曲兴人民社.1984年改为曲兴。1998年曲兴开始进行彻底的小城镇改造,2000年建成了南北东西四条大街。2000年7月曲兴撤乡建镇,改为曲兴镇,2004年1月被评为“中州名镇”。

据《陈留县志》记载:“曲兴集、县东北五十里。”;“清流保,曲兴集”;“宋潘美墓,县北四十里潘岗铺侧。”;“子陵寺:在县治北曲兴集五十里,创于宋时,元末颓圯,洪武年重修,万历年重修,寺原子陵岗故址,因以为名。”;“子陵岗,县东北五十里,汉严子陵曾栖止于此,因名,今平。”

据《陈留县志采访稿》记载:“曲兴集在县东北四十五里,距黄河口岸甚近,山西、山东、直隶粮商多辐辏于此,故粮业颇盛。铁货自山西运者,亦多就此处分销,为陈留第一巨镇。”

相传约在明朝末年,有一位西司道长,姓曲名帮贤,认为此处地理位置很好,有利于发展经济、文化、进行物资交流,主张就此建寨,占用大片土地。……他采取“瞎子牵驴哑叭扶犁”的办法划圈为寨,即成曲兴。曲帮贤为了现固和发展这个地盘,扩大其影响,便设法把离曲兴六华里的应城府集拉回来,采取凡来曲兴赶集者“四个盘,一壶酒,吃罢就走”的办法,凡在曲兴设推卖东西的一律管饭,并受其保护逐渐形成了曲兴集。

清朝中叶,曲兴集的工商业发达,市场繁荣,周国各县均来物资交流,是这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分:铁业、京货、杂货等。一家门首标有“商战全球”,足见当时商业之盛。因山西人来经商的多,集内设有山西会馆(今曲兴学校)。…因当时陈留县管辖,陈留县的二老(第二官职)进驻曲兴,设有衙门(今曲兴剧场)。

曲兴集是古老集镇, 手艺人较多,手味小吃久有名气,尤以龙须炒面最为著名,炒面的特点是食面不腻,香酥可口,深受食客们的欢迎,另外,马家牛肉久负盛名,享誉开封地区。曲兴民间艺术花色齐全,文艺节目多种多样,时逢喜庆佳节,踩高跷,玩旱船,抬老四,大头吼,玩狮子,骑毛驴,甚至着装表演,热闹非凡,深受民众欢迎。

曲兴村

曲兴村在开封祥符区城东北24公里,章河中支渠东岸。为曲兴人民政府驻地。相传明求曲姓在此起集,故名曲兴集,1949年称今名。遭中叶后,粮食、山货多在此集散,为原陈留县第一镇,海铁路建成后渐衰落。

据《陈留县志》记载:“曲兴集县东北五十里。”

相传明朝末年,有名曲邦贤的,很有权势,为了想起集市,便采取凡来赶集的四个盘、一壶酒,吃罢就走的办法,把六华里外的应城府集拉过来,并把村名改为曲兴集。清朝中叶以后,这里的商业相当发达,粮食、山货多在此集散。为原陈留县第一镇。自陇海铁路建成后,逐渐落。南距罗王火车站4公里。曲兴人民政府驻此。

乔庄村

乔庄村在开封县城东北19公里处。据传乔姓兄弟最早迁此,因名乔二庄,演为乔庄。属曲兴

据《陈留县志》记载“清流保乔庄、……”

村最早有姓乔的兄弟二入从外地迁来居住,后发展成村,名乔二庄。后演变为乔庄。现在东南沟村一带还称乔村为乔二庄,可是姓乔的早已没有了。全村分为六个片村,各以人口较多的姓字为名。即王乔庄、叶乔庄、潘乔庄、杜乔庄、曹乔庄、李乔庄。

相传俺村南边约一里地圈章河上一座小桥西南旁侧,有片地为东汉末年曹操杀吕伯奢处,解放后还有那片地,约半亩大,无人耕种,所生的草多是红的,现在那片地早已垦。

五闫村

曲兴镇五闫村紧邻黄河大堤,史称潘岗铺,史称潘岗铺,始建于北宋太祖年间,因是宋朝名将潘美故里,因而得名“潘岗铺”。其地属缓坡之丘,人又称“潘岗”。

北宋熙丰年间,王安石变法,大力推行保甲制,“潘岗铺”升格为“潘岗保”,属开封府陈留县。宋时该地系低丘缓坡,南邻运河,四面邻水,丘坡之上植物繁茂,景色怡人,百鸟成群,是北宋时期方圆百里著名的胜地,素有“蓬泽仙境”之美誉。据《陈留县志》记载,河南开封府陈留县城北40里有潘岗铺。据清咸丰五年五爷庙重修碑记序记载,“大清国河南开封府陈留县城北潘岗铺”。潘岗铺始建于宋代初期,因系宋朝名将潘美的官邸,其地绿树遮阳,百鸟齐鸣,历代名人在此留下众多墨宝。潘岗属低丘缓坡,每到风卷寒云之时,水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缓坡之上就像一座自然爆发的“移动火山”,如此优美之景,古人称此景为“潘岗霁雪”,系古代“陈留八景”之一。清代“潘岗雪霁”诗云。

六花飞后剩清寒,望眼漫天雪景残。
欲探一支寻珑上,前岗犹阻骑蹒跚。


相传,明清时期黄河多次泛滥,洪水兴风作浪,潘岗铺一带及其周边大量的田地、村庄、人畜被淹没,民不聊生。无奈之时,当地民众听说,黑脸五爷(五龙王,东海龙王的第五子)是东海龙宫的财神,专管天下人间之事,能广济众生,于是当地民众就一边承受着黄河水妖带来的痛苦,一边祈祷上天五爷的帮助,经过几天诚心的祈祷,终于感动了上天龙王,随后水患逐渐消失,百姓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人们为了纪念五爷的恩德,捐款在此修建庙宇,供奉五爷,并随名称“五爷庙”(大清咸丰五年,五爷庙重修碑记序为证)。此后潘岗铺随庙名改为村名,即五爷庙村。后来,外地善男善女们,经常到五爷庙烧香求财,祭奠五爷,因口音的不同,外地人把“爷”字误读为“闫”字,久而久之,“五爷庙”读成了“五闫庙”。所以“五爷庙村”改称为“五闫庙村”沿用至今。

为营造和谐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的活动场所,该村自筹资金7000多万元在老寺庙遗址上复建一座弥陀寺(五闫弥陀寺),寺庙占地40多亩,寺内有佛堂、藏经楼、十八罗汉塑像、文化广场、文物碑刻长廊和一个人工湖,湖上立有一铜铸佛像,蔚为壮观,环境优美。现在,寺内有佛教学院的和尚从事佛教文化活动,各地经常有交流佛教文化的人士慕名而来,切磋探讨国学文化,鉴赏文物铭碑。在清理老寺庙遗址中,还发掘整理出三块清代咸丰五年的铭碑,上面详细记录了清代捐建五闫庙的经过、年代、人物等,是研究曲兴镇历史文化及开封市佛教文化不可多得的文物,现保存于寺院内门两侧,以供后人鉴赏。

曲兴镇无名烈士墓

194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开封时,分三路人马,经开封县仇楼、陈留、罗王、曲兴、赤仓、范村等地向开封挺进。


所经过之地曲兴当时还未被解放,虽未有重兵驻守,但国民党的区部、区党部一些地方性机构健全。曲兴国民党区部配有十几人的武装区兵(当地群众称区兵),配有枪支,在当地称霸一时。曲兴还是当地人民群众土特产品交流贸易的集散地,当时名称叫曲兴集,是国民党统治周边地区的一个重镇。

当华东野战军路过曲兴镇挺进开封时,他们对大军是无可奈何,未敢轻动。当华东野战军过后,在曲兴附近有五名掉队的解放军战士,有人报告了曲兴国民党区部,区部派十几人的武装区兵在五名解放军战士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他们抓捕。抓到区部后,国民党区部人员对他们进行拷问,五人宁死不屈。敌人就将他们五人用粗铁丝穿过锁骨连在一起,当夜押往后湾一个窑场,窑场内有一托坯挖的四方土坑,因当时下着大雨,坑内有很深的水,区兵把他们五人推人坑内活埋。


6月份,一位解放军为执行任务,误人曲兴,被国民党区部人员抓获。国民党区部人员对他进行审问,他什么都不说,将他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最后区部人员无计可施,将他五花大绑押往曲兴西关,在押往曲兴西关途中,壮士高喊: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押到西关后,被枪杀在曲兴西关外,后有人把壮士埋在曲兴东关。


1958年,为缅怀英烈,激励后人,把六位烈士的遗骨迁到曲兴北二里三仙庙村东。三仙庙烈士墓东西宽10米,南北长10米,占100平方米,坐北向南呈正方形。


2006年,曲兴镇人民政府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在墓地南面,面向南立一墓碑,碑文为“无名烈士永垂不朽”。该烈士墓现存葬墓5座(其中有2人合葬一墓),纪念碑一通,柏树一棵,墓地现为曲兴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付家铁匠铺

“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这副对联是对旧时铁匠师傅的真实写照。在祥符区曲兴镇曲兴集上,66岁的打铁匠付杰已经“千锤百炼”58年,见证了豫东地区农村打铁技艺的兴衰。付家铁艺,这项历经一个多世纪风雨、名扬四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千锤百炼”中愈发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曲兴集北段的付家铁匠铺是一处外表看起来很不起眼的院落,两间打铁屋,满院堆放着老式打铁物件和半成品的铁器。“我父亲14岁跟着冯玉祥的部队打战刀,我8岁跟着曾祖父学打铁,到我儿子这一辈,我们老付家已经是五代不离打铁了。”在付杰师傅娓娓道来的讲述中,一个“铁匠世家”的传奇故事历历在目。

1875年,黄河开口发水灾,付家铁艺创始人付君让带着全家从河北沿黄陵集逃荒来到曲兴集落户。当时的曲兴集是水旱码头,市井繁华,付君让凭着过人的打铁手艺在此以打铁为生。当时,付家铁艺生产铁器产品有数百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付家刀。

说起付家刀,还有一段民间流传甚广的轶事。相传1897年康有为、梁启超带着大刀王五来开封讲学,河南巡府在开封设宴。席间,大刀王五问开封谁家铁铺打的刀好,巡府首推付家刀,并命付静(付家铁艺第二代传人)带刀来见。王五见刀寒光逼人,便提刀连劈5个木桩,刀不崩口、不卷刃。众人齐声称赞:“好刀!好刀!”

付家刀声名鹊起与一个人有很大关系,这就是冯玉祥。1928年,冯玉祥主政开封期间,打听到付家铁艺刀打得好,就命人找到付家铁艺第三代传人付学礼打造战刀1000把。验刀时,见刀刀吹毛过刃、削铁如泥,冯玉祥高兴地说:“付家铁艺,名不虚传。”到了1966年,付家铁艺第四代传人付杰打的刀和凿已由当时的开封市五交化公司远销到上海、广州等地。

未经开封胡同串子许可

不得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