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前国内养殖尾水生态治理4种典型模式介绍!

 共享2931 2022-01-14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池塘养殖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据调查,目前我国90%的传统水产养殖场没有专门的尾水处理设施,养殖尾水直排直放、排放不达标等问题突出。因此,我国有近80%水产养殖面积需要转型发展,今年多个省市正式发布《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水产养殖尾水不能任性排!

养殖户必须要知道目前国内有哪些好的养殖尾水处理办法!今天整理分享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录制的《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教学片》!

图片

重庆鱼菜共生养殖尾水生态治理模式

该模式以鱼菜共生、生态沟渠、底质改良3项科技创新技术为核心,以“一改五化”(池塘生态化改造,水质环境洁净化、养殖品种优良化、饲料投喂科学化、病害防治无害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要内容,实现了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生态高效池塘渔业绿色发展目标的一种原位、异位消纳相结合的尾水治理模式。

通过池塘养殖节水减排和循环利用,促进了池塘N、P等营养物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池塘综合生产效益,已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破解了池塘养殖尾水治理难题,推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山区脱贫攻坚、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图片

浙江“三池两坝一湿地” 尾水治理模式

该模式采用科学区域规划,将传统排水渠升级为生态沟渠,采用“三池两坝一湿地”的技术特点连片处理养殖尾水。

养殖池塘尾水排放至渠(管)道,通过尾水收集渠(管)道将养殖尾水汇集至沉淀池,养殖尾水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使尾水中的悬浮物沉淀至池底。尾水经沉淀后,通过过滤坝过滤,以过滤尾水中的颗粒物。

尾水经过滤后进入曝气池,曝气池通过曝气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加速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尾水经曝气处理后再经过一道过滤坝,进一步滤去水体中颗粒物,再进入生物净化池,通过添加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了,进一步加速分解水体中有机质,最后进入湿地洁水池,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氮磷物质,并利用滤食性水生动物去除水体中的藻类。

图片

 广东 “集装箱+生态池塘” 尾水治理模式

该模式采用“分区养殖、异位处理”的养殖理念,从源头上实现养殖尾水生态治理。该模式将养殖对象集中在养殖箱体内进行全封闭集约化养殖。

通过建立养殖箱体与池塘一体化的循环水系统,从池塘抽水、经杀菌后注入养殖箱体内进行流水养殖,对残饵粪污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养殖尾水返回池塘生态处理,池塘主要功能变为生态净水塘,从而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和生态高效净化。

该养殖模式集成了循环水养殖、生物净水和物联网精准控制等技术于一体,是一种节水节地、集约高效、生态环保、智能标准的新型养殖模式。

图片

宁夏 “流水槽+稻渔共作”尾水治理模式

该技术是在稻田环田沟中集中或分散建设标准化养鱼流水槽,每个流水槽配套10亩~15亩稻田。稻田中进行水稻和鱼、虾、蟹的综合种养,放养的蟹、鱼消除田间杂草,消灭稻田中的害虫,疏松土壤;

流水槽集约化养殖鲤、草、鲫等鱼类,养鱼流水槽中的肥水直接进入稻田促进水稻生长;水稻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净化水体,净化后的水体再次进入流水槽进行循环利用,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稻-蟹-鱼”互利共生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实现了“一水两用、生态循环”,是典型的渔农综合循环利用技术。

文章视频转载至中国水产!主编:崔利锋;副主编:刘忠松、胡红浪;编委:黄太寿、朱泽闻、丁雪燕、李斌、刘胜敏、王波、范玉华、么宗利、张振东、孙广伟、高浩渊;采访讲解:徐建荣、李斌、舒锐、 翟旭亮;导演:丛永玮;摄像:丛永玮、孔跃进、张学川;撰稿:么宗利 丛永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