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云乡 ‖ 多才叶恭绰

 倚月临风 2022-01-14

由清代末叶,经历北洋政府,一直到近二十年前,与章士钊孤桐老人出处近似者,还有一位大名家,那就是番禺叶恭绰(誉虎、亦作“玉虎”)遐庵老人。这二人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几乎活跃了近七十年的人物。共同的特征是学问好,社会活动力强,又会理财,有眼光,有见解,官做的都大,又都长寿。章终年九十四,叶短些,也八十六,而且去世时正处逆境,困难多端,如果条件好一些,可能也活到九十多岁呢。

具体说,两人又有许多不同处,就是章是段棋瑞最重用的人物,在南京政府中却再任要职,而叶却是由北洋政府南下广州,投身北伐,后来又在南京任交通、铁道等部长要职。另外在籍贯问题上也各有特征:孤桐老人随便到了哪里,都说自己是长沙人,北伐之后,北洋政府旧人纷纷离开北京,章土钊去朝鲜游历,火车经过之处,车窗外都是稻田,他《朝鲜道中率成》诗,起句便云:“此邦风物似长沙,尽日车行见水涯。”可见其乡情弥笃,这因为他从小是在故乡长大的关系。叶遐庵则不同,籍贯虽写番禺,而他却是在北京宣南降生的,少年时代,其父宦游江西,他又跟在江西任上。庚子后,回到北京在京师大学堂读书,毕业后入邮传部,奠定了他成为交通系健将的基础。大革命时,去广州大本营,其后又息影苏州、香港、上海、北京等地。因此 他与广东人认同乡,因他祖籍番禺;他与北京人认同乡,因他出  生在北京,青年时在北京上学,长期在北京做官,对北京风土人情、官场仕宦极熟悉;他和江西人认同乡,因他少年时在江西成长;他和苏州人认同乡。他按家谱查出他家是宋词人苏州叶石林的后代,和吴江明代女词人叶小鸾是同乡,他又同浙江人认同乡,其《先君仲鸾公家传》一开头说: ”先君讳佩玱,字云坡,号仲鸾,广东番禺人,原籍浙江余姚,高祖枫溪公幕游粤中,遂家焉。”他可以拉上这么些乡亲,这是因为几代宦游,浮家南北,到处为家的关系。

他青少年时,在江西,受到萍乡文廷式的赏识;在京师大学堂,受到长沙张百熙的赏识,张当时是学部大臣兼大学堂总办。光绪末年,他进入邮传部,受到闽侯陈玉苍的赏识,陈是尚书,后来又受到三水粱士诒的器重。对以上四人,他一生感恩知遇,久而弥笃。一九四九年春天,他尚蛰居香港,未归北都,玉苍公长孙由津沽经港转沪,顺道来看他,他一见面便以世伯身份,先赠以百元见面礼,还是做交通总长的老规矩,只不过出手已很少了。   

他长于经济管理,以文人而四长交通部,管理井井有条,游欧美时,外人认为是铁路专家。他讲诗、讲词、讲书、讲画、讲建筑、讲佛经、讲文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深,他真可以说是通材大家了。

民国十年,他在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任上,把北京、上海、唐山三地有关铁路工程的学校合并成立交通大学,他自任校长。一九三六年,叶在交通大学四十周年时写感想道:

“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时,适交通大学方改组成立,而余实主其事,……今沪、唐、平三校仍合为一校,……以往仅工程、管理等三数科,今已扩为五院……”

他始终是以交通大学的缔造者自居的。

退庵先生归道山已二十余年矣。前年平伯夫子惠寄书谱出版社影印的《古槐书屋词》,前面有遐庵先生写的序,文很长,对依声之道,说的也很细。平伯夫子特别重视这篇序,特识于后云:

”昔岁甲午,承遐庵仁丈宠锡序文,属望意至倦倦,惜手稿于其后佚去。顷后马君云假得《矩园余墨序跋》第二辑,从之移录,亦幸事也。”

遐庵先生清代光绪年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当时的校长叫总办,总办是张百熙,所以他总自称是“出长沙张冶秋先生门下”。在清末入邮传部为部首,与夏仁虎同事,其时邮传部尚书是闽人陈璧,后来退庵先生常常追怀陈氏。

遐庵先生原籍广东,却生在北京,一生宦游所至,北京、广州、香港、南京、上海等地,可说的事情太多了。他曾在网师园居住过,这里再说说他与苏州的一点点因缘。

遐庵先生本是广东番禺人,而他却自认是苏州人,为什么呢?因为按谱系他是宋代词人叶石林的后裔。叶石林是吴下风池乡人,现在苏州乘鱼桥还有地名叶家埭者。这就是他的祖籍,因之他对苏州特别有感情。他给何亚农题明人山水图长句,最后道:“结邻待赁皋桥庑,艺海相后即幸民。”其时何亚农住苏州,他在诗后注云;“余颇有卜居吴门之志。”他在三十年代中期,在苏州住了四五年。本想住在他枫江渔父故宅,未如愿,就卜居于网师园。后来又迁居到汪甘卿的房子中,经营小圃,曰“凤池精舍”。一九三六年端阳节,他在网师园和何亚农、张善孖、张大干、彭恭甫等位欢聚,正逢傅增湘游黄山归来,也到苏州参加盛会,由善孖、大干二老绘图记盛,遐翁自己题诗云:

“百年一日意何任,寥落兹辰感独深,思水鱼烦愁呴沫,巢林燕瘁几哓音,椒焚孰识行吟痛,帆卸空余竞渡心。辛苦醴鸡能共舞,瓮天闲处一相寻。”

其时正值抗战前夕,遐翁政治上又不得意,所以诗中大有相濡以沫之感。遐翁住苏州时,正是与善开、大千居士过从最密的时期,而参与昔时盛会者,前几年只剩大干居士一人,现在则一个也没有了。

其一生算来,住在北京的时间最长,也曾两度客居香港,一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是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四九年初。抗战期间他来香港时,曾有《沪破南归至港晤次周叔有诗见及因和》七律云:

“南还依旧作劳人,投老羞存后死身。国运倘期贞下会,乡愁频扰定中尘。霜筠节苦终无忝,雪栝心枯久不春。回斡旋转应有属,几时同作太平民。”

这诗后来有九叠原韵,都是在香港作的,六叠结句云:“凄绝归来辽鹤语,只余城郭少人民。”九叠绝句云:“匡时报国吾何有,愧托廛间作一民。”感时忧国之心,溢于言表,可以想见其人了。一九三八年遐庵先生在香港度中秋,游汲水门赏月,忆旧词<望江南》云:    

“中秋月,香港景翻新,箫鼓中流凌万顷,簪裾豪气压干人,碧海正无尘。

极一时之胜游,在词注中说;“华灯画舫,容与碧波间,胜概豪情,一时称盛。”但先生虽足迹遍海内外,但最情深的地方,还是北京。另一首(望江南)云:

“中秋月,孤赏翠微旁,小筑幽栖原幻住,安心是处更无乡,倜怅不能狂。”

词后注云:“北平西山秘魔崖下幻住园,净持葬地也。花木萦翳,景殊幽寂,余中秋数宿此。”幻住园是他在西山管的坟地,小有园林之胜,他元配夫人早死,就葬在这里。三十年代初,侨寓苏州,他女儿新婿,北归去西山扫墓,他拍了照片,让女儿带到墓前焚化,并赋四绝句,告慰夫人于地下。其中一首道:

“土木形骸一写真,临风非复旧丰神,故吾今我凭君认,告我今宵梦里闻。

一往情深,凄惋欲绝。他离北京四年后,曾有《离燕地四年矣,春来念幻住园中群花将发,感赋一律》之作,亦极为感人,限于篇幅,本文不暇引述,只好割爱了。

段棋瑞执政府时,章士钊任教育、司法总长,叶遐庵任交通总长。不过这时他早已同广东政府有密切关系了。一九二三年他在日本神户,即应中山先生之召,转道香港,到了广州,担任了大本营的财政部长。当时他家住惠福路。后来广州方面,欲与北方段祺瑞、张作霖合作,命他北来斡旋。所以他又北上,担任了段执政府的交通总长。

他词学造诣极深,少时曾学词于文廷式。他编的《全清词钞》,去年又重版了。他书法宗何子贞一派,绘事意境亦深,《退庵汇稿》初辑、二辑,都是值得一看的书。

阅读链接

邓云乡‖ “文化古城”简说(上)

邓云乡‖ “文化古城”简说(下)

邓云乡‖ 北平时期的学府述略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北大

邓云乡‖ 旧梦中的荷塘—— 文化古城时期的清华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北师大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燕京大学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协和医学院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学生们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教师们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学生的课外活动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环境气氛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国立北平图书馆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其他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书市、书铺、书摊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古玩

邓云乡 ‖ 燕京风俗画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教授生活

邓云乡‖ 梁启超联语趣话

邓云乡‖ 王国维沉湖之谜

邓云乡 ‖ 柯劭忞趣话

邓云乡 ‖ 胡适之寿酒米粮库

邓云乡 ‖ 诗之战——胡适的白话与旧体诗

邓云乡 ‖ “老虎总长”章士钊与沈尹默的私交风度

邓云乡 ‖ 《曲园课孙草》与俞平伯的书香门第

邓云乡 ‖ 学人长寿——俞平伯先生琐忆

      

作者简介:邓云乡,学名邓云骧(1924.8.28----1999.2.9)山西省灵丘东河南镇人。上海红学界元老,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青少年时期,先后在北京西城中学、师范大学和私立中国大学求学。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任教山西大同中学,天津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中央燃料工业部工作。1953年10月起,先后在苏州电校与南京电校教书。1956年1月在上海电力学院教书,至1993年退休。

京畿学堂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