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过五十,不管你多有本事,都要主动“下坡”

 布衣粗食68 2022-01-14

01

有人把人生比喻成一条抛物线,五十岁就到了最高点,往后就是下坡。

有道是,上坡容易,下坡难。

如果你下坡的时候,还抬头挺胸,难免会摔跟头。正确的做法是,低头看路,小心每一步。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写了一个关于王安石辞官回江宁隐居的故事。作为一朝宰相,舍去了官位,把自己当成一个寻常百姓,其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下半场,真正的本事,不是炫耀自己的成绩,也不是逞强去做某件大事,而是有“上得去、下得来”的智慧。

02

人在职场,激流勇退。

北宋宋神宗期间,王安石主张变法,因此得罪了守旧的官员。但是他以民为本,不顾个人的前途,把变法坚持到底。

学者朱熹给王安石点赞:“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有一天,妻子和他商议,提出了退休的想法。

王安石连续上奏十余次,终于得到了辞官的批准。

古往今来,能够主动让贤的人,都获得了赞誉。更重要的是,一代新人换旧人,体现了单位的精气神。

五十岁的人,应该“认识自己的年龄”,人在职场时,要主动培养接班人,要把位置看淡一些。虽然你很有经验,但是岁月不饶人,精力上不会有年轻人那么充沛。

不要等你六十岁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职场,去寻找方向。

让贤不是认输,而是避免权力的争执,主动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03

离开职场,低调做人。

王安石离开东京时,对迎来送往的官员,一概不见。他对家仆江居说:“我曾经是宰相,但是今天已经是普通人了,不管去任何地方,都不要说我的名号,避免打扰地方官员,骚扰居民。”

从东京到江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没有安排官船,而是坐民船出行。

是啊,离开职场,我们就是一个普通人了,有人叫你“县长、部长”,那是客套话,并不是真心要求你办事,甚至从心眼里,会认为你很虚伪。

特别是一些五十多岁就退休的人,更应该保持低调。你还不算很老,但是已经享受了老年人的待遇,要心存感激,同时把姿态降低。

人在职场,位置高高的,离开职场,就是“跌落神坛”一样,迅速失去了光芒。你要接受事实,而不是沉迷职场的权力,还要对身边的人,指手画脚。

低调做人,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你就是真正“拐弯”了,不给自己添堵。

04

人生功过,从不计较。

在船里,王安石说:“言吾善者,不足为善;言吾恶者,不足为怒。”

为官多年,有人会认可你,也有人会仇视你,还有人会诽谤你。功过是非,并没有绝对的定论。

有句话说得好:“你没有办法讨好所有的人。”

对于那些厌恶你的人,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姿态,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

王安石路过钟离的时候,决定走一节旱路。一路上,绕开官府的驿站,投宿在村民家里。

村里有一个老人说:“这个拗相公,创立新法,让我们没有活路啊。”

一位老妇人,一大早起来,对着鸡说:“咯咯咯,王安石来吃食。”又对着猪说:“罗罗罗,拗相公才吃食。”

王安石顿时明白,“拗相公是别人给他起的外号,并以此来羞辱他。”

当时,他的脸色很难看,头发也白了不少,但是忍住了脾气,也阻止了身边的人发怒。

不管在哪一户村民家借宿吃饭,都照付伙食费,即便是草窝,也不嫌弃。

我们常常说,要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可是很多人做不到,总是把自己当成高人一等的人。

“五十知天命”,到了这个年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已经有了定数了。因此你的功劳和过错,也充分体现出来了。

对于不理解你的人,暗中笑话你的人,应该包容,千万别对着干。不去计较别人,你才会真正融入到社会大家庭,并且你的功劳,终究会得到后人的认可。

05

世事无常,主动接纳。

王安石的儿子王雾,非常好学,但是英年早逝。黑发人送白发人,内心的苦,可想而知。

当王安石走到一户村民家中,知道老人的四个儿子都病故的消息后,不禁潸然泪下。

他在临终前,对妻子说:“散尽家财,广修善事。”

人生一路走来,钱财不是本事,地位不是本事,唯有善良才是本事。

当你坚持善良的时候,就会发现,起起伏伏的人生,不过是过眼云烟,无需太计较。把多余的钱财,留给劳苦大众;用心去体会别人的疾苦,才是后半生真正的福气。

古人云:“好个聪明介甫翁,高才历任有清风。”

后半生,心若不动,风又奈何。守住初心,每一步都是开心的;如果你把道德弄丢了,走得越远,越会招惹是非,还会被人唾弃,留下骂名。

接纳人生,看淡起起落落,心就会安宁。

06

贾平凹在五十岁的时候,感悟到:“在屋前种一片竹子不一定就清高,突然门前客人少了,也不是远俗了。还是平平常常着好,春到了看花开,秋来了扫落叶。”

真正聪明的人,五十岁之后,懂得顺其自然地下坡,而不是折腾自己。

想开,看开,放开,不再为难自己,不再迁就别人,不再留恋成绩,不和别人比较,只把自己当成对手。

只要今天比昨天开心,说明你就是走对了路,下坡也是上坡。

人这一辈子,上坡是自然的风景,下坡是心中的风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