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券影朝阜路(九)

 我就住红桥 2022-01-15

中南海西边是府右街。
民国二年(1913年)十月十日,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总统府设在中南海,将总统府西侧的灰厂夹道改名为府右街。
府右街北口路西是延吉餐厅,这里的朝鲜冷面做的十分地道。记得小时候在西四吃朝鲜冷面时,冷面的汤是从水龙头里流出,当时觉得很奇怪。
有人回忆道:延吉餐厅的后身是一个古庙,我的母校——府右街小学,现在为自忠小学分校。中间的大殿已经拆了,原来的四个角楼也没有了,在餐厅的二楼上还能看到北边大殿的屋顶。
府右街北口对着一家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
这家医院创建于1915年,当年曾经是北京医科专门学校附属诊疗所,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1927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946年与北京大学合并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我们今天熟知的“北大医院”由此得名。
进医院大门向西拐有北京水准原点旧址。
水准原点指某一地区海拔高度计算水准点最原始的基准点,此处建于1915年。
原址为当年的西安门大街1号,由国民政府陆军部测地局招聘日本商人设计建成,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建造最早的水准原点。主体为仿古希腊建筑风格造型。
沿朝阜路再往西走就是西安门内大街。西什库教堂就在路北。
西什库教堂(北堂)更是因为1900年的“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的民谣,让大家熟识。
但是西什库教堂原本不在这里而在西苑内的,据史书记载,教堂在康熙年奉旨敕建,于光绪初年,由西安门蚕池口移于西什库。
教堂1703年建在中南海内时,康熙还亲撰“万有真原”的匾额。将教堂移到西什库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据说是慈禧觉得教堂太高,能看到整个西苑(中南海),乃至可以看到紫禁城。
1900年的“庚子事变”,义和团拳民和清军进攻这座刚建成不久的教堂,义和团把洋人视为死敌,西什库教堂又是洋人的聚集地,在这里进行了英勇的战斗。
西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万历十四年(1586)重修,1950年毁于火灾(据说是早点摊起火),形制类似于地安门。
礼王府位于西皇城根南街9号,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代善的宅第
顺治十六年(1659)代善之孙杰书,改封号为康亲王。礼王府便是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亦称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王的封号,改称礼王府。
嘉庆十二年(1807),礼王府毁于火,后大体按照原样重修。
我们回到西安门大街,路北144号有一门楼,门楼上的石匾引起了我的注意。
原来石匾上“识住”二字由沈尹默题写。沈尹默出生于1883年,陕西人,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1971年去世。
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
以前对沈尹默先生不了解,这一查才知道先生可不是一般书法家。
沈尹默先生早年游学日本,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中的一员。
后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荐,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
沈尹默先生是陈毅解放上海后拜访的第一位民主人士,是周总理任命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快到西四丁字路口了,路南以前有一家在北京很有名气的电影院——红楼电影院。
1945年红楼电影院开业,它是北京市第一家宽银幕立体影院,更是那个年代最新中外影片首轮放映的影院之一。
2012年,因为建筑破损老旧,存在安全隐患,红楼电影院歇业。
现在这里已变身为红楼藏书楼。
老照片拍摄于解放初期,这是西四丁字街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拍摄。照片中的大解放车头朝东,路西的店铺名称为合义祥,不知哪位朋友对这家店铺有了解。
西四丁字路口东南角是京城闻名的造寸服装店。小时候经过这儿把店名读成了“选寸”,到现在我还经常犯嘀咕。
造寸时装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建于上海。造寸创始人张兆春,后改名为张造寸。“造寸”指服装是一寸一寸制造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重要政治,外交活动的着装需要,1956年,造寸服装店和另外几家上海知名服装店迁往北京。
这集就在西四丁字街结束吧,下集我们将来到西四南大街,继续游走朝阜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