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睡梦中的大喊大叫,是在做噩梦还是夜惊症呢?

 昭德心理官方 2022-01-15

年轻妈妈的困扰

今天门诊来了一位面容憔悴的年轻女性。在医生的询问下,说起了最近一段时间的经历,她是一位4岁男孩的妈妈,孩子出生及生长发育过程都和同龄孩子无异,健康很少生病。

因为生日较小今年才进入幼儿园开启学龄前生活。孩子上幼儿园后,年轻妈妈育儿的负担也减轻了许多。但好景不长,最近半年来孩子晚上睡觉总是大喊大叫。

“开始我们以为是小孩子做噩梦,并没有当回事”,后来孩子发作的频率越来越多,多的时候一周要发作3、4次。

每次孩子喊叫的时候我都会轻声安抚、或者把他抱起来。

但是孩子并不理会,双眼是睁着的,但是看起来无神,和白天时的眼神完全不同,身体也有些僵硬,我如何叫他他都没有反应,只是不停大哭。

有的时候还会挥舞手臂或是乱蹬乱踢,大约5、6分钟孩子呼吸变的平稳后又沉沉的睡去。可是我们两个不敢睡,只能轮流的守着孩子。

第二天孩子起床后和以前一样生龙活虎,只是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对去幼儿园有抵触。

我们问孩子昨天晚上是不是做噩梦了,孩子不理解也说不明白。我们不知道孩子怎么了,晚上这样大声的哭叫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在儿童中并不少见的睡惊症

(夜惊症)

根据年轻妈妈的叙述,给孩子做了多导睡眠监测等一系列检查。最后确定孩子得了睡惊症。

那么什么是睡惊症呢?这是一种异态睡眠,属于非快速眼动睡眠觉醒障碍。

主要表现为在深睡眠期的不可安抚的大声哭泣、尖叫、手腿舞动、眼睛圆睁、四肢肌张力增高同时伴随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大汗、皮肤潮红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呼之不应,少数患儿甚至出现下床无目的行走的情况。

这种疾病多见于4~12岁的儿童,男童居多,发病率在3%左右。

图片来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如何区分

孩子是做噩梦还是夜惊症呢?

很多父母会问,那我们如何知道孩子睡梦中的大喊大叫是在做噩梦还是夜惊症呢?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区分点便是睡眠时相不同。

噩梦多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所以这个阶段大喊大叫的孩子很容易被唤醒,醒后能够清晰回忆噩梦内容。

夜惊症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孩子不易被唤醒。这就是为什么案例中的孩子虽然睁大双眼却呼之不应。

同时不能忽视的还有儿童的癫痫发作。

其临床表现与夜惊症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同时存在发作后不能回忆的特点,所以当孩子有了上述表现后一定要先排除儿童癫痫发作的可能性。

脑电图上的痫样放电可以明确鉴别。且不可想当然的认为孩子是睡惊症而忽略了癫痫发作的可能性,延误了孩子的病情。

脑电图癫痫波

是什么原因

导致睡惊症(夜惊症)呢?

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都可能导致夜惊症的发生。国外小样本研究显示夜惊症的患儿其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夜惊症史。

同时心理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家庭氛围紧张、睡前看恐怖电影或听紧张、兴奋的故事均可引发睡惊症。

案例中的孩子正值进入园后的适应期,对于母亲极度依赖,分离焦虑体验明显。这很大程度导致了夜惊症的发生。

有些儿童的夜惊症会延续到成年

睡惊症(夜惊症)如何治疗?

在说治疗之前首先告诉家长朋友们,睡惊症的预后良好,到青春期后可自愈。

这样即便孩子得了睡惊症我们也不用过分的焦虑和自责。

等到了一定年龄孩子睡惊症的表现就会自行痊愈了。

下面,我们说一说治疗睡惊症的3种方法:

第一,心理支持。保证家庭轻松愉快的氛围,孩子紧张、害怕时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安慰,最大程度给予孩子安全感。同时要保证孩子充足稳定的睡眠,不要试图在夜惊发作期间唤醒孩子。

第二,唤醒疗法。如果孩子夜惊发作时间比较规律,我们可以记录孩子发作时间,在发作前10~15分钟左右唤醒孩子,保持大约15分钟左右的清醒。利用中断缺陷慢波睡眠的方法来治疗。

第三,药物治疗。严重患者可短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三环类抗抑郁药来缓解夜惊的发作。

今天来诊的年轻妈妈的困扰也许也在困扰着您和您周围的家人朋友,希望通过这篇小文能够给予您一些指导和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