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成年人抑郁是常见的误区---黎海华(王知行妈妈)

 四方斋文坊 2022-01-15

     常见误区一:小孩子不可能抑郁,中国人特别不会认可这个事情,哪怕发现孩子情绪低落,也会认为很快会过去。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种认识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无意识的伤害,因为他明明需要我们的关注,他没有能力处理自己面对的一些问题,他很担心又害怕,想跟家长说,但家长又忽略孩子的感受,认为他的感受是小题大作,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受到的伤害比大人还要严重。因为有这个错误观念,家长一般不会去做任何事情,那就更谈不上干预了。孩子可能本来就是个小小的抑郁情绪,结果反而更严重了。

      常见误区二:未成年人抑郁这种情况应该是少数吧。真相是因为我们没有往这方面去考虑,临床也没有把他当做一个诊断的重点。十年前我们认为中国儿童很少有抑郁的,可是现在呢?我们认识疾病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意味着这个疾病并不存在。真相是儿童抑郁症发病率是蛮高的,美国至少2%-3%的儿童(6-12岁)有抑郁情绪和抑郁症,而中国的一篇研究认为中国的儿童发病率在0.4%--2.5%,因为样本人群不够多,应该不是太准确,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常见误区三:如果孩子有问题,那绝对是父母的错,他们不太爱孩子。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当然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比方说家里环境很紧张,孩子性格内向,爸妈一吵架就躲到衣橱里去,孩子就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这类孩子的抑郁跟恐惧有很大的关系。爸妈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了,老拿孩子跟其他人比,压力非常大,结果是现在的孩子脸上都没有笑容了。抑郁是一种状态,临床上是一种疾病,不仅有心理的原因,还有生理的问题。生理上的问题有环境、基因、生活方式的原因。抑郁是一个综合的原因,不是简单的全是父母的过错。当然父母也要意识到自己忽略孩子感受的作法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也要尽量避免对孩子做不好的事情,不让不好的事情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