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见多闻·妮子】探寻泰宁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爱TA,就送真爱电动车。

小刀电动车,没电也能跑。

八景店:吉岭南路小刀电动车,高安可提货。

致电就优惠:13979579459(龚)

作者简介

妮子,七零年代生,曾用笔名晨荷凝露。喜欢简单的日子,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文字仅仅是内心深处盛开的花朵,点缀尘俗岁月。

探寻泰宁

我想了解的不只是眼睛看到的,脚步丈量的,还想探究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以及人文历史下更深层次的思想。

1兵部尚书李春烨

 一眼能看穿的历史怎么可能是曾经风云变幻的历史呢?脚步丈量的每一寸山的肌肤,怎知它曾经承载的是怎样厚重的过往?

  踏入尚书第,我顿时被这片庭院相连的古朴建筑群所震撼。走过很多古村,也惊叹过不少的古祠堂。然而,我依然着迷于尚书第庞大建筑本身雅致浓郁的书香味以及安全舒适里透着的古拙却肃穆的轻奢风格。

  游览期间,没等我停步深思就被喧嚣人群丢在身后,在瞬间静谧下来的庭院内盘桓,历史潮流滚滚涌来,顿觉孤独。

  李春烨所处的朝代与我们现今距离三百六十余年了,年代久远,他对中国的历史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明末史料关于他的记载是空白的。

  我,只能从那些简单的历史年号以及连串的官职后面一窥端倪。

  李春烨一生共经历四位皇帝。他所处的年代是个纷争不断,权谋深重的朝代,各种矛盾开始凸显。

  明天启三年是个重要的年份,李春烨升任吏部给事中。魏忠贤受命提督东厂,不为清流所容的官僚也需要投靠魏忠贤,他们很自然形成了一个政治派别。在如此残酷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李春烨权衡利弊,做出了一个选择。他挺身而出,为杨、左、万三人仗义执言上谏,被牵连贬斥外任湖广参政。

  给事中李大人算是得到了一个小小的教训。

  这也是一个微妙的转折点。虽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可以肯定的是,李大人一斛凉州,向魏千岁抛出了橄榄枝。

  天启五年,李春烨应诏回京,晋升为太仆寺少卿。

  天启六年,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左侍郎。下半年李春烨升任兵部尚书。

  天启七年七八月份,李春烨晋爵为少保兼太子太师。

  李春烨犹如坐上了火箭一般,快速到达政治生涯的巅峰。从被贬回京到如今的辉煌腾达,也就三年光景,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的李春烨事业可谓是如日中天。“山雨欲来风满楼”,李春烨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祥的气息。愚者安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李春烨以母寿诞,年事已高为由,请旨告老还乡陪伴老母亲。

  果不其然,同年八月,落水生病的23岁皇帝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魏千岁一党死期也就到了。

  先知先觉的李春烨深知“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个道理,幸福来得太快,富贵太满,让人惶惶。所以他急流勇退,虽事后受到牵连,最终还是保全了性命,保住了他的家族,也保住了占据半条街,栋栋相连,庭院相接的辉煌宏大的尚书府邸。

  我不由叹服于他的睿智与洞悉了,若他当时多一些贪婪,结局定然不是如此了。

  再假设他不与阉党同流合污,即位后的崇祯皇帝一样会启用被魏忠贤弹压的旧臣。虽然不会瞬间平步青云,但一定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那么在泰宁的县志里,李春烨的名字也不至于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了。

  可惜,人生无常,没有假设。

  呜呼,世事弄人!

2九龙潭

泰宁是一座山环水绕的小城。

  游览泰宁九龙潭的时候正值初夏多雨的季节。潭水深幽,齐岸而卧,如一块温润的璞玉。潭边垂落的繁茂翠叶沉沉地挂在水面,荡起圈圈涟漪,潭水便如绸缎般灵动无比。

 “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坐上竹筏,水波流转,滑翔期间,刀削碧峰两岸开。崖壁上青蔓如发,触手可及,连穿行的风里都是清润的草香,年轻的艄公介绍说那是龙须草。再看岸边,几位当地妇女用我们听不懂的方言唱着好听的山歌。原生态的歌谣,在幽静的山谷里萦绕,有着别样的风情。

    水路蜿蜒,一路行来,经过几处狭窄的水道,岩壁凸出,阴阳两壁,一面夏草葳蕤,一面苔藓不长。前方滴答声此起彼伏,头顶崖壁如台,水珠倒挂,晶莹剔透,艄公笑曰,此为有福之水,不必惊慌。

  逶迤蛇形一段,便是一片开阔水域。四周深绿浅翠,很是静雅。风儿一吹,顿觉微凉了,遁世般,心里不由出奇的安稳起来。我对艄公说:可以慢点吗?空气真好呀!

  闭目睁眼间便遇一道山崖迎面扑来,于是我们惊呼。艄公轻点竹篙,撑壁擦岩进入了一条细长的水路,贴着竹筏的岩石底座在清冽的潭水中无限延伸,如望不到底的峭壁深谷,心内不由冒出了些许胆怯。两岸壁峭倾碾相接,只留一条缝隙,抬头可望一线天际。用手摸之,壁面粗糙坚硬,再入水中,挑开道道水波,冰凉入骨。

  出了一线天,视线便开阔起来,“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这是一片水滴状的潭水,再无可能前行。幸而人工开凿了一条隧道穿山而过,潭水较浅,艄公跳上岸边,解开前方的绳索,肩臂斜挎,弯腰前行。洞内幽暗,薄凉阵阵,突然就想唱歌,一行四人,放声唱起了那首:“妹妹我坐船头,哥哥你岸上走……”

   出得隧道,视野顿时空阔,凉风习习,寒意侵身,身后紧随的一叶扁舟瞬间与我们比肩而行。她们听得我们歌唱,也是欢喜,相邀一起竞舟。我们捡起脚下的木浆,整齐划一地喊着口号,一顿猛划,竹筏轻盈如叶,翩然而过,超越数只小舟。潭水粼粼,笑声如铃,惹得岸边游人立足观望,也是浅笑不断。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

3寨下大峡谷 


   

每游览一处山水,走过一座古城,就能感受到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秀丽的姿容。没有比较,更是无法去比较。

  寨下大峡谷,也是如此。

  沉寂亿年的峡谷于2004年被发现。这条峡谷分别是由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构造运动为主的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寨下大峡谷。

 初入峡谷,一路漫步,便见谷内植被繁茂,攀岩附树的藤蔓如蟒蛇一般纠缠其间、蕨类植物似铁树粗壮高大,无一不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时间的久远。踩溪垫石而过,溪水清冽,潭中小鱼成群,人迹所至,倏然游走。

 越往深处走,两旁崖壁如刀削斧劈,陡峭直立,深邃幽长仅留一线天际。再行,便遇一边是有着数亿年的变质岩,另一边是6500年的沉积岩,穿行期间,瞬间的错觉,仿若已穿越至亿万年前的远古白垩纪时代,驻足凝望相隔亿年的崖壁,心绪起伏。

 1992年夏日午时,临近寨下的村民突然间感觉地动山摇,巨大的轰鸣声振聋发聩。有山民在附近砍柴目睹石崩,见山中腾起的烟雾直冲云天炸开一朵灰黑的大型蘑菇云,云雾瞬间散开遮天蔽日。大地摇晃,巨响轰鸣,山民心惊胆战丢弃柴火逃命回家,恐慌之际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崩塌下来的块块巨石堆积成一条奇特的山岭,一路攀爬,喘息不止。登岩回首远眺,如入云端,再看前方,分崩离析大小不一的砂砾岩从峰顶堆叠延续而下,就如一条巨石瀑布,蔚为壮观。石块缝隙间顽强生长着一棵棵翠绿的树木,虽然年岁不长,不够粗壮,却笔直丰茂。这就是92年的那场地动山摇、山崩石裂的灾害现场了,立于斯,越发觉得人类如浩瀚广淼宇宙里的一粒微尘,脆弱如蝼蚁。

 途径通天碑、映霞壁、堰塞湖、还有犹如鬼斧神工镌刻的摩崖天书,遒劲斑驳,壮观绮丽。

山谷内,长达五公里的丹崖斑斓、峻秀奇险。沿途洞穴密布,沟渠纵横,崖壁龟裂,如繁星点缀,又如女娲补天,也似老汉回首,悠然步行期间,你可以发挥所有的想象力。寨下大峡谷,不愧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榜样景区”。

4秀美泰宁

泰宁的丹霞地貌完美地融入了人文、历史的印记,成就了绝无仅有的丹霞岩穴文化群落。

你不走近她,就无法领略到泰宁独特的岩寺文化与丹霞的读隐文化、家居文化。

在岩穴家居文化的基础上,以叶祖洽、邹应龙、江日彩、李春烨为首的学子们,他们寻一处岩穴筑室,以群山为屏障,夏花里吟诗作赋,冬日里煮茶烹书,夜伴清风明月潜心修身立志,晨光微曦里伏卷苦读。岩穴陋屋赋予他们灵性,寂寞山谷砥砺他们的意志,这方山水岩穴,不再冰冷,原始的洞穴与象征文明的“书院”融洽和谐为一体,令泰宁的山水镌刻上墨迹斑斑,沾染了儒雅的书香气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泰宁历史上佛教盛行,百分之七十的山寺庙宇镶嵌在岩洞间,它们构思奇巧,匠心独特。昂首仰望,亭台高悬,奇丽脱尘。雨季时分,云烟轻绕,仿佛人间仙境。登上岩寺,檀香宜人,佛唱悠远。凭栏极目远眺,远山如黛,山风清凉干净,凡尘过往皆如浮云,身心便如燕般轻盈。

 宋朝李纲在《瑞光岩丹霞禅院记》中,惊叹其独特的岩寺文化:“推原其端,必有开士法眼清净,道行高洁,为一方之所仰;一岩一壑,乃能披荆棘创道场……”

 泰宁既有秀美丹崖、险峻的峡谷群、千姿百态的岩穴奇石、浩瀚的碧湖、幽溪潺潺、飞瀑挂天,更有 “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深厚的古城历史文化背景。

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 的泰宁,山川秀美。它就像未经尘埃的山村姑娘,独特的地缘、遁世的气质,给予她别样的韵致与风采。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