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凤|​一知一见,万境万机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一知一见,万境万机
文/周凤

        

投影:高安文苑

少时爱读凡高,有句话终身难忘,大意是,一个人千万不要让灵魂之火烧出来,却又必须让它永不熄灭。每个人都有心中期许的美好世界,如果前进无望,那就选择远行。在众多的经验教学中,我崇尚体验哲学——历经千山万水,找到文学本源,赋予课堂性灵。这是我保持初心的方法。

有一年,心怀热望的我带着仓央嘉措去西藏朝圣布达拉,天空中的云彩如裂帛巡游,我像他在某个雪夜一样听到了云朵的声音,于是回来珍而重之地把他的诗介绍给同学。并且把工布藏族少年和我跳舞时飞扬的情绪传达给他们,让他们知道佛光闪闪的高原,众生皆有灵。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我一直想要从风雅颂中找到诗歌的秘密,今年有幸看到尼泊尔塔茹村村民的劳作场景,发现那是一个依赖节奏生活的民族,捣木薯、砍香蕉、织布、染布、锤布都可以成为丛林篝火旁的鼓音,抒发着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歌舞。中国文化何尝少了歌舞呢?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劳动原来是一首歌啊。

当劳动的圣歌奏响文明,当我站在希腊德尔菲神庙,看见一块承托天地的“世界中心石”,不仅体悟了人类恒久的困境,同时听到了自然的力量在咆哮,恍若太阳神阿波罗从奥林匹斯山横空出世,叩动了日月乾坤。我瞬间了悟屈原《天问》的答案,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春秋代序,这一片静沉的时光是文化的最高信仰。

今年我在攀登博卡拉的和平塔时,见到一群身着艳丽服饰的印度女老师,她们美丽而大方地把我夹在庞大的身躯里合影,末了问我是哪里的学生,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修身治教行其大道的师者的慈爱与宽和,光风霁月不止于国人的气质里,更绽放在高扬的精神品质里。

大理洱海,崇圣寺三塔,苍茫天海,千寻高塔,让我在讲解孔子时,了悟了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住日月。

圣托里尼的日落,米克诺斯的天堂沙滩,起时万里飘萍,落时千山林立,我明白了像庄子一样地处理人生,可以让灵魂进入人性。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明理而不辨,天空之城梅黛奥拉,晨光流淌在悬崖修道院的檐角,壁画的光影横陈了四千年文明的惬意。

这个世界是美丽的,一是因为自然的意志体现在所有不说人言的万物之中,二是因为世界最终会用最真实的激情犒赏付出了热望的我们。

走得远一些,再远一些吧,去看那穿行于生命之中的具体的文学和艺术,它们显现在有血有肉的诗与歌与画与舞中。一知一见,万境万机,这些远比纯粹的理论筋骨更能提升我们洞见和视野。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