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寮山石|农家风味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农家风味
文/寮山石

我好唱歌,在朋友引荐之下,加入一个唱歌爱好者群,在一起喝喝酒,唱唱歌。群员越来越多,朋友交往越来越熟,因而有了几次垄上行,品尝农家风味的机会。

荣在上湖行医,一次他在圈中发出他家乡祠堂的照片,我眼前一亮,想不到高安还有石雕、砖雕如此齐全,工艺、书法如此精湛的牌楼,很想一观。

上湖乡岗上九甲张家玉瑜公祠    (摄影:作者)

一个假日,群主苏老板电话说:荣邀我们去钓鱼!我心中大喜,带上钓包的同时也带上了相机。

我和妻子等几人先行去钓鱼,等后续队伍一起吃中饭。鱼没钓到,可那顿饭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桌子中间一个不锈钢大盆中,满盛着浮着一层黄油的土鸡汤,旁边众星拱月般上放着辣椒炒肉、清蒸鳊鱼、糖腌黄瓜、煎花生仁……清清爽爽上十个菜。荣还搬出两瓶盒顶蒙尘的五粮液,大家异常兴奋,直夸菜炒得真好,免不了觥筹交错。酒意朦胧中,我仿佛踏进了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诗歌意境:“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似乎一一对应了城郊上湖九甲张家的农家美景,只是最后一句有涎脸索食之嫌,但后来还是应验了。

杀鸡是高安民间待客最隆重的礼仪,“鸡”谐音“吉”,过去乡间过年,炒鸡是一道必备的菜,炆汤似乎是九十年代后才兴起的做法,仅需几颗盐、几片姜,那香味、鲜味便让人口齿留香、久久难忘。为了与商品化饲养的肉鸡区别,农家散养的三黄鸡被名之曰“土鸡”。人人都爱“洋气”,嫌“土气”,偏偏在吃上,爱吃“土鸡”“土猪”,吃农家柴火饭。

酒饭之后,我等一行还在荣的带领下,参观了我期盼已久的祠堂牌楼——玉瑜公祠。这是我见过的、除大城金田村外最美的建筑之一,堪称高安民居建筑的代表。我们还顺便参观了村中几栋老房子,古色古香,雕梁画栋,各呈工巧。村庄正进行新农村建设,可惜有几栋已全部拆除了,仅剩一地残砖碎瓦。

荣后来又组织了一次钓鱼,这次钓到一条跑了一条鱼。正兴起,接到单位电话,下午有公事。

荣这次拿出了汾酒老酒,我却滴酒不敢沾,默默欣赏那桌好菜。荣这次买了半边猪头,和萝卜炆了一盆汤。朋友们推杯换盏,尽情享受看农家特有的清爽风味。

据说,在宋代,士大夫和富裕人家都只吃牛羊肉,不吃猪肉。苏轼贬谪湖北黄冈时,改进烹饪方法,研制出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 “东坡肘子”两道名菜,甚至写下了名篇《猪肉颂》,推广其猪肉的烹制方法和他如获至宝般的生活体验:细火慢烹“它自美”,尤其是“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在当时的权贵看来,如野人献曝。

真正敬佩苏轼!从一个朝廷命官贬谪为地方副使,作为一位美食家,不以吃猪肉为贱为耻,反而入乡随俗,大快朵颐,饕餮饱啖,尽情享受着廉价的黄州猪肉带来的口腹之美。他这随遇而安、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怎能不引起当朝政治敌手对他的注意和随后更重的打击呢?

我们现在生活改善了,吃猪肉也挑拣了,排骨和精肉还受欢迎,猪脚、肥肉和猪内脏已被一些人剔出了菜单,猪头更是如此。

很多年前,有幸跟朋友在宜春吃过一道名叫“敲锣打鼓”的菜,我们入席时,桌上已摆了一圈菜,酒过三巡,忽然听到一阵锣声,两个服务员用肩抬着一个食篮进来,里面一个大木盆,盆里装着一个金灿灿的完整的大猪头。东道主给我们介绍说:生产队时,社员很难吃到一次猪肉。“双抢”农忙结束后,生产队杀猪犒赏社员,就像过年一样欢喜,以敲锣打鼓来欢迎,菜因此得名。举箸夹取,已糜烂蓉蓉,入口即化,味道甘美。可惜到了席罢,还有大半个“锣鼓”撂在那儿。

荣这次做的猪头肉炆萝卜汤味道非常醇厚,肉烂于汤,汤浓味美,我连喝了两碗。

席间谈到上次我参观并拍照的一栋老屋,过年时被老人用火不慎,烧掉了。我与此屋有缘耶?等我欣赏过它垂暮的风姿、怀想它当年的芳华之后,它才逝去。

灰埠镇五里谌家水口塔    (摄影:作者)寮山石|女儿情态

今年的一个假日,疫情防控禁足令解除多时,苏老板忽然一个电话说:群员在家憋久了,粮邀请大家去狮子大队踏青!

两车人浩浩荡荡向钧山脚下出发,先到五里谌家去爬塔。我家乡也在西边十里开外的地方,当年,当灰埠远远看到古旧的五里塔塔顶长着树木,这次是第一次近观。塔已经过休葺,让人可以完整地欣赏明代建筑浑朴大气、端庄稳固的风貌。可惜门已上锁,无法领略陈邦瞻笔下“石门容月入,金顶勒风回”的胜境。

在来过粮家的群主引领下,我们来到了地主家。粮四兄弟合作两栋并列的阔大楼房,里面装修摆设都高档、整洁,我看到房内还有一张老式千工床,便仔细欣赏、拍摄起来,经文革破坏,人头已凿去,但依旧充满祝福、喜庆、吉祥的风采,艺术性非常强。粮说:八十年代就有人出价颇昂欲购,未卖。

很快,一桌菜摆上,那蘸酱的牛肉片、猪肉片,味道殊美,我直夸粮会做菜,粮说他曾开过馆子,怪不得。粮从房中陶酒缸中舀出烧酒,男同胞都满上。来过他家的人介绍说:“他家有好酒,这是留了好多年的谷烧酒。”一品,味道绵软微甜,毫不辣口,又无异味,酒力却绵里藏针。我不知就里,喝得快了些,邻座劝道:“啜得太快个!”喝得杯半就觉得脸上发烧。

粮早就做了请大家吃一天的打算,留我们晚上吃牛脚。中午酒足饭饱后,他们分群别组在麻将、扑克桌上斗智斗勇,我在一旁坐山观虎斗,时不时踱进厨房,往灶中添块木头。粮在牌桌上叮嘱我道:要炆四个小时,火不能大,也不能断。喂火的间隙,我站在厨房门前抽烟。空气澄澈透明,钧山蓝色的山影似乎伸手可及,来自山林的清新气息,似乎一吸便清润了肺叶,好美的地方啊!

灶边有柴、锅中有肉、罍中有酒、囊中有余钱,让我多么地羡慕啊!但愿余生如此!

天色渐暗,棋牌收手,牛脚端上桌来,一人一个薄膜手套,抓起块牛脚就啃,颇有绿林好汉大块吃肉之风。牛脚炆得烂熟,汤中除了盐,没加任何佐料,喝起来很鲜美,改用《舌尖上的中国》一句经典台词来表达当时的感受:新鲜的食材经过柴火温暖的拥抱和时光细细的淘洗,慢慢浸出它蕴藏的醇香、鲜美的滋味,和故土、乡情、念旧、勤俭、坚韧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种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晚上改喝老酒,我一不小心跌进了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诗意里。没有比家乡老酒更醇美的酒,它酿入了思念、热爱、怀远、寄托、淡逸,甚至天地悠悠的哀伤,一坛越陈年越醇厚的老酒是会让人越喝越会掉眼泪的乡愁。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已醉倒乡愁里。

不喝酒的女同胞开车把我们送回城时恰好华灯初上,扶醉上楼。我从山中来,脸上酒红戴。人生须尽欢,莫笑朱颜在。别人看到我摇摇晃晃的背影,不知是看到了太平盛世“家家扶得醉人归”的欢乐呢,还是看到个酷爱杯中物、不思进取、酒囊饭袋的悲哀呢?我不知道。

今年清明回家扫墓,嫁在邻村的姑姑要我父亲和我夫妇去吃中饭,小表弟和他妻子也从厦门回来挂清了,表弟媳人漂亮,厨艺又好,她一道招牌菜是水煮鱼片,这次她又亮了出来,鱼肉洁白,似鲜百合瓣簇在一起,夹起品尝,鲜嫩无比,既无鱼腥味,又已入汤味,比宾馆、饭店大厨做的毫不逊色,我连夸她做的菜有品味,上档次。因为开车,我依旧不敢品味二表弟从广东带归来洋酒的味道。

我欣赏农家风味,是因为它浑穆天真,不需要八角、桂皮、蚝油、鸡精去装饰打扮,仅仅只需几颗盐点醒,它本真的鲜、洁、嫩、美便全部呈现在味蕾上。可能我的味蕾诚实而又挑剔,它不喜欢伪装,不喜欢过分的打扮,偏偏喜欢淳朴、本真的味道。

尝尝农家风味,听听亲切乡音,赏赏古旧风景,体味古朴乡情,品品淡淡乡愁,这味道怎能不令人陶醉呢?

我妻子现在是我文章的审查官,看了此文,一定会下这样的八字批语:不要脸面!好呷无整(治疗)!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020年6月1日   23点毕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