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风|初步庐山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初步庐山
文/拉风

“匡庐奇秀甲天下”,半大不大的孩子们却似懂非懂地坚持说庐山是她们心中的一座人文圣山。果然,她们带着谦卑而虔诚的心,开始了她们人生第一次庐山朝圣之旅。从庐山脚下出发,坐旅游大巴,历经伟人毛主席亲数的397道弯,原本淡定的怀着美好憧憬的一车旅客,几个孩子,一个出游必同行的闺蜜,全都晕得欲死欲仙,欲罢不舍。素来晕车不会错过的我,却有幸得庐山特别厚待,一路坦荡,心旷神怡抵达山顶。

时序立秋,而人间暑不尽去,秋不尽来。走出车门,山下的炎热和山上的清凉立刻让人产生错觉,仿佛刚才一路鬼哭狼嚎泪流满面的晕车之苦,是一场炼狱,最终让经历这场历练的人们摆脱了如火如荼的夏的焦灼,人生从此进入到一个“天凉好个秋”的境界。清风徐来,上山时晕车冷汗湿透了衣衫的人,不禁打起了寒颤,赶紧套上各色秋装融入绿树浓荫深处。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夜还在不可感知的地方酝酿着,山上蔽日的林间小径已然不见了太阳的踪影,三三两两携老扶幼的行人,一扫山下人满脸的倦怠,个个神清气爽,慢悠悠怡然自得地享受着这份溽暑里难得的秋凉。偶有青春四溢的可爱女孩,或一身简单朴素的学生装扮,或着对襟齐襦仙气飘飘的汉服,还有几个真假难辨美轮美奂的cosplay,以她们各自最舒适自在的姿态娇娇嫩嫩停停当当其中,稍一回头,给一旁红红绿绿的摆拍大妈们留下“遥想当年”的惊鸿一瞥。

旅店门口闲坐等待旅伴的我,看着眼前人来景往,感受着松下泄凉风的惬意,浑然不觉自己几个小时前还在为现实牢骚满腹,为生活的一地鸡毛愁肠百结。想来这人人口中的避暑胜地,其实也未尝不是避世的好处所。这大千世界,终日“为谁辛苦为谁忙”的芸芸众生,倘能结庐这车马不暄,微风不燥,岁月静好的人境,必然也能气定神闲,宠辱皆忘,摆脱俗世琐碎,蝇营狗苟,做回那个每天看得见时光流逝闻得到心香一瓣的自己吧?就像那个千百年来在这花径深处追云逐鹿放飞自我的草堂主人白居易。

正思索间,几个孩子相互逗乐着从里面出来,肯定是也感觉到了凉爽吧,年长的故作高深地给小点的孩子解释这牯岭街的来历,似乎说得越多越能证实他们已经摆脱了山下的暑热。及至跟前,孩子们眉开眼笑地拿着她们事先做好的攻略,指着那些她们心向往之的圣景处,出发了。

伴随着一路断断续续的蝉鸣,穿曲径,步幽林,不觉已到大林寺前。几个完全忘却现实的中年人,固执地吟诵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在这立秋的时节里,用蒙着人世风尘的眼渴望而又专注地环顾着四周从漫长的历史尽头生长出来的古藤青蔓,老树虬枝,幻想着偶遇一千多年前绝晚的春景。受到感染的孩子们,也开始一边仔细寻找一边念叨:桃树在哪呢?桃林肯定不再了,那些唐诗宋词里熟悉的人面也不知何处去了,而灼灼桃花却依旧在每个找寻者内心的春天里盛开着,在老叟妇孺的梦境里永不凋谢吧?

如梦初醒的孩子们开始嘻嘻哈哈,在通往白居易草堂的如琴湖边追逐起来。我们步入了诗人的世界。苍山芨芨可息心,白莲皎皎宜净眼,流水淙淙堪洗耳。老大说其实这如琴湖不仅可听,还可画。于是她干脆停止前行,拿出一个不是作画的本子,专心致志地勾勒着她眼里看到的景致。老二则被眼前所见吸引着临涧观鱼,随风起舞,我看她只差诗人那双飞云履,腾云拨雾,逐鹿深山了吧?

白居易草堂不大,但是《草堂记》的风雅和名气却流传后世,慕名而来者众多。后人根据周边景致和诗人的《草堂记》以及其他几首诗的描绘,分出了“白居易草堂十景”,但是除了看草堂外他的手书“花径”二字时比较开阔外,其他各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草堂四周,游人如织,尽管处处维护很好,修葺一新,但哪里还能有诗人“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的自在悠闲?更别说能“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的境界,恐怕诗人的诗魂都被叨扰得不得安宁了吧?让人再度想起一句话:“声名是好的,但加倍好的是安宁。”

从草堂回来,夜入秋山,不觉有些寒意。饭后来如琴湖散步的行人,此刻倒是不多了,但都是全副武装的秋衫,时隐时现走在湖两岸。夜风阵阵,吹皱如镜的湖面,颤动的水纹像是被谁轻轻拨动的五色琴弦,借着一阵凉胜一阵的风,把似有若无的水流声和倒映在水中的楼台亭榭璀璨灯火,把这千年后变幻了的人间送向远处黑黢黢的山外青山,以及那里住着的仙人。追寻仙人脚步,访寻仙人仙迹的孩子们,在夜色中眼眸依旧清澈如水,只是脚下倦意渐起,归宿的堤岸,似乎也被夜风拉长起来。

睡前一个初识的朋友发来一篇他之前夜游如琴湖的文章。图文并茂,景随心至,情随景生。大家聚在一起品读感悟,回程时因为赶路而错过的那个内心豁口,因为他及时的出现,有幸圆满了。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