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枷锁》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毛姆的作品,小说着重描写菲利普如何挣脱宗教和市民习俗这两条禁锢人类精神的锁链,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主人公菲利普自幼父母双亡,天生跛脚,由伯父收养。伯父是当地有名的牧师,也非常疼爱菲利普,因此菲利普在浸透着崇教气息的环境中长大,很早就切身体会到了崇教的虚伪。他热爱生活,喜欢思考,并以读书作为毕生最大的嗜好。他上学时因为跛脚被嘲笑,而后把自己孤立起来,长大后坚决放弃崇教,一心寻找一套人生哲学体系。他本着一颗思考和探索的心先后从事会计和绘画,最后选择从医,在这同时,他的爱情也先后经历磨难,最后找到让自己内心安顿和幸福的人。 菲利普身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自省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这种精神来源于他的天生残疾。因为身体的缺陷,让他经历痛苦,而人只有经历痛苦才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身体的缺陷和限制,天然地为他抵御了一些外在诱惑,增加了他对人生精神问题的思考能力,即自省精神。也因为残疾对他生命的限制,使他想要去拥有更美的生命,去看更广阔的世界,这便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精神来源于他对书籍的热爱。菲利普养成了世上给人以最大乐趣的习惯--博览群书的习惯。从书中,他看到不同的人和事,他不断剖析书中的世界,同时也在不断剖析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这便使他具有自省精神。在书中他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逃避人生忧患苦难的庇护所,给他心灵的慰藉,从而使他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因为有这种自省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才能使菲利普不断从经历的事情中汲取教训,不断自剖自新,并始终前行,坚持探索,渴望脱去人生的枷锁来获得真正的自由,故这种自省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挣脱人生枷锁的基础。 而人生的枷锁究竟是什么?又要如何去挣脱它获得真正的自由? “人生的枷锁”主要是指宗教和小市民习俗这两条禁锢人类精神的锁链。而人只有挣脱精神的枷锁,才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的自由,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 关于宗教,菲利普坚决反抗基督教,他致力于建立一套真正有用的哲学体系。他决定要独立思考问题,不受任何偏见的支配,他把关于德行和邪恶的陈腐观念,善与恶的现存法则,统统从脑子里清除出去,一心为自己寻找另一套生活法则。在这个探寻的过程中,他认为有三个问题要了解:一个人同他借以存身的世界关系如何,一个人同生活在他周围的人的关系如何;一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如何。 关于小市民习俗,他努力摆脱生理的残疾,艺术天赋的缺失,经济的不够独立,情欲的纠结对自己的束缚。他直面生活,从德国的小职员到巴黎的艺术家,再到一名医生,他在不断了解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是在了解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属于自己的世界,找寻一片最大的人生空地,去挣脱枷锁,去往心灵的自由。 综上所述,人生的枷锁就是生理的残疾,艺术天赋的缺失,经济上的不够独立,情欲的纠结和宗教的束缚……上帝在赋予人类自由的同时,又给我们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人类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了感情,最大的困扰也是拥有了感情,爱、恨、情、仇无疑都是人生的枷锁。 菲利普一直在追寻人生的真谛,渴望去除枷锁来得到真正的自由。可是真正的自由又是怎样的呢?是子然一身不必为任何人负责担当,做任何想做的?在菲利普看来,不是的,他最后放弃象征着自由的西班牙旅行计划而选择了婚姻。因此,或许人生的枷锁根本不可能完全去除,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轻,它要有该承受的重量。 既然人生的枷锁不可能完全挣脱,那我们该去追寻什么?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们该去追寻什么?是那样一套人生哲学或生活法则吗?不是的,生活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牛奶打翻了,因为宇宙间一切力量都一心想要把它打翻,我们无力抵抗。于是那样一套人生哲学在紧要关并没有什么作用,他像是一台被环境和个性驱动的机器,为了奔波而奔波。 我们该去追寻生命的真谛。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菲利普提出“人生的意义就是毫无意义”世间万物,难逃一死,一切皆空,假如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世间就无残酷可言,我们所做的或尚未做的都无关紧要。失败不必介怀,成功也等于零。而当人真正参悟到这个层面的人生无意义的时候,他便挣脱了大部分枷锁,于是他的人生便又有点意义了。正如书中所说的“波斯地毯”的奥秘,织工精心编织图案时并不出于某种目的,只是想满足其美感的快乐罢了。人生也不过是一种图案而已,从自己的生活,行为、情感和思想的五花八门的事件中织出漂亮的图案,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一样微不足道,被编织进这图案里。于是生活本身就是最美的图案。 我们从小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希望自己在生活中有所获得,能赋予生活更精彩的内容,我们总以为这样,叫做有意义的人生。可悖论的就是,这些,恰恰是我们自己装上的枷锁。就像菲莉普去巴黎学习绘画,艺术家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学画的意义在于,他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美感,他比以前更能领悟美,创造美。因此,对我们来说,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成绩,这些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它们的意义在于,这些东西可以做为路杖让我们对生命的本真有所感悟,在如同在大海的生活中激起感情的涟漪。 |
|
来自: 120035948@qq.... > 《高安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