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升洪|​沙坑村的古色古香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沙坑村的古色古香
文/刘升洪

我的老家沙坑村,坐落在宜丰县澄塘镇东南方向,距县城约25公里。那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村子坐西朝东,一条小溪自南向北从村前缓缓流过,汇入不远处的澄塘河;溪的东岸是晒谷场,晒谷场旁边是一道山梁,与村后面的龙脑山遥相呼应。龙脑山被村民称作“龙脉山”,往西南绵延数十里。村子的南面是大片农田,再往南就是连绵不绝的丘陵山,郁郁葱葱的森林,滋养着下游的农田和村落。“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沙坑景象的真实写照。

就是这么个普通村庄,却有着很不一般的古代文明。据老一辈人介绍,这里村民清一色姓刘,从始祖彗公由上高泗溪竹溪迁徙到此,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村名一直都叫沙溪,沙坑是解放后取的新名。为了打造这个美丽的村子,刘氏祖先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匠心独运的人工堤堰。古人居住讲究风水,沙坑村子虽前有“望山”后有“靠山”,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间,但限于地形,村子依山的走势坐西朝东而建,朝北方向是“坑口”,无遮无拦,易被邪气(实为北风)侵袭。因此,刘氏祖先举全村之力,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硬是在村口修起了一座上百米长的人工堤堰。这个堤高有两三米,宽有五六米,由田泥和黄土筑成,坚固无比。而今,那堤上长满各色各样的参天古树,远远望去,犹如一堵城墙,又像一排哨兵,守护着村子的安宁。堤堰一侧有个阁下凼,也是人工挖掘的,其中还建造了两把栩栩如生的“金锁”。在其旁边,还建了一座两层的“风水阁”,以求“藏风聚气、避凶趋吉”,像是一个上了锁的聚宝盆,牢牢地锁住了沙坑村的水口,让富裕舒适的风水永驻沙坑。

雄伟壮观的大型工程。曾经的沙溪是个大屋场,村子包括下店咀、老蛙堂源、大园哈、周哈、五间楼哈、上河带等若干小地方,人口兴旺时达到八九百。由于村民勤劳,一度开垦良田上千亩,拥有山场四千多亩,村里商铺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族谱记载,明朝中后期,沙溪村民建起了雄伟壮观的官厅、桥头桥、水陂三个大型工程。官厅既是族人祭祀祖先、制订族规、惩恶扬善之地,也是迎奉乡贤名士及县官绅士之所,由上下五栋组成,建筑结构大气典雅,构思精巧,雕梁画栋,集木雕、石雕、砖雕于一体。而桥头石板桥是一座二孔桥,桥面长约20米,宽约3米,桥墩用长方体石板垒砌而成,桥墩上游建了一个气派的护桥符;桥面用六根石板条,每孔平铺三根,每根石板条有八米多长,重达七八千斤。让人惊叹的是,当时的人们是如何运来这石料的?在这一时期,村民们还修建了五座水陂,三座大型水陂分别叫涉陂、丛郭陂、柳统陂;两座小型的叫石陂、耕桥陂。涉陂在桥头桥旁;丛郭陂在下何村旁;柳统陂,在高坪宝塔旁;石陂在上何村对门;耕桥陂在新桥堰旁。陂体用砂子、黄泥、石灰、熟糯米团夯筑而成,其坚硬程度堪比水泥。桥头桥及五座水陂的建成,彻底解决了沙溪村民出行和农田灌溉问题,使沙溪村成为旱涝保收的富裕村庄。

崇文尚武的耕读传统。据载,明朝时期村里就设有一所族塾,村民将耕读传家作为族训,读书人层出不穷,人才辈出。至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老蛙堂源喜中一位进士,可惜不久病逝。清朝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上河带又出一位贡士,进士、贡士两块大匾高高悬挂在官厅正上方,直至上世纪“文革”中破四旧才烧毁。此外,上河带还出过一位举人。当时村里还流传着一个谑趣故事,大致情节是:儿子中举了,父亲正在犁田,听到报喜的锣鼓声,高兴极了,准备把耒耜洗好,回家招待报喜之人,可在洗耒耜过程中,因高兴过度分了神,被耒耜尖头刺着脚,鲜血直流;在家的奶奶看到报喜之人来了,兴奋地拿起酒壶去装酒,谁知笑眯了眼的奶奶竟忘记了揭开壶盖,将酒缸里的酒全倒在壶盖上浪费了。这番传说真假难辨,但当地人勤学崇文之风可见一斑。除了崇文,习武也是沙溪人的传统。村里不仅出过武举人,也出过威震一方的“打师”。沙溪的打师每年春节都要表演打灯,吸引周边村庄的百姓争相观看,赞不绝口。

热闹非凡的神墟场所。所谓神墟,就是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借求神之名举办的物资交流活动。在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的农村,赶神墟受到百姓的格外重视。沙溪的官厅里,供奉着“四岁老爷”和“柳将军”两尊菩萨。每年农历七月十九,是沙溪村的神墟日,方圆百里的人们赶来朝拜这两尊神灵,有求平安的,有求功名的,也有求雨水的……据说还十分灵验。神墟其间,沙溪村民打戏台唱戏半月之久,戏台设于大禾堂带。此时的沙溪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鞭炮齐鸣,锣鼓震天,人头攒动,村民个个喜气洋洋。村子内外有叫买叫卖的、有踮脚看戏的、有喝茶听书的、有划拳喝酒的、有赌钱打牌的……其规模之大,远超5公里之外有名的雷神墟,而当时的澄塘集镇根本没有神墟。已丑年突遇百年大旱,前后四个多月,大小河流干涸了,其它地方农田颗粒无收,只有沙溪农田里的稻子没被干死。听老人们说,当时沙溪人杀猪宰羊祭祀神灵,用轿子抬着四岁老爷和柳将军,放着鞭炮,打着火铳,绕着沙溪地界,走到那里雨落到那里——这当然是美丽的神话传说,其实沙溪没有干旱成灾的原因,用科学的观点解释,一是水陂修得好,水源积聚足,二是森林覆盖率高,泉水涌流不断,所以高处的农田也不缺水流灌溉。

(本文于2020.9.8在宜春日报上发表)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