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伟人 2020年5日22日1:07分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长逝。 这个消息是在下午两点左右,老师告诉我们的,听到这消息时,是震惊与不太相信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多是震惊与惋惜,可能是消息蕴含的意义太大一时没了反应,保持了沉默,头脑也木讷了。心中是隐隐约约知道出大事了。 回到家,手机打开是持续不断的震动,朋友圈中无数的悼念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追悼文,头脑才从木讷中逐渐清醒,袁隆平院士真的逝世了。回顾前不久,还在网络上看到身体硬朗的袁老慈祥的笑,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真实。 打开社交平台,首页便是告别袁老的宣语,我在专栏中详细了解了关于袁老的生平经历 在陈述中触碰伟人的足迹,更近距离的了解与感触 窗外的天是灰蒙蒙的,不断积压的灰黑也是情绪的慢攒,稻田中的禾稻兴许也低着头,天地在默哀、空气中弥漫着悲恸。 我的人生阅历还十分浅薄,或是印象中,少有的第一次切身实地地为一位伟人的逝去感到悲伤。这不仅是袁老一系列耳熟能详的重大成就,更是与自身生活切实相关的联系。每天手中捧着的白米饭:饱满晶莹剔透,跨过时间的量变与质变,跨过物质的加工形成,来自一双婆挲的手。是一位伟人,又代表着一群科研人员,从手中洒下的白珍珠。他与我们无比的近,身体中流淌的血液都有来自他的功绩。 社交平台上、央视的官方号正在直播,画面是大街马路,马路旁站满了群众。他们都戴着口罩,但看的出面容的庄重,有的手中捧着花,有的挥手告别。他们都朝着一个方向,注视着几辆车在路上驶去,他们都喊着“袁爷爷,再见!”那是护送袁老灵体的车。光从屏幕中透出,透出的还有情感,我好像感受到了上一代人辞别周总理的心情,上一代人的心连着这一代,是中国人与英雄辞别的心跳。 “有的人活着是为别人更好的活着。” “群众将他们举得很高,很高。” 袁老在长沙医院抢救的时间里,人们自发地冒雨在医院问口等待消息。先是媒体为了争取头条报出假消息,然后官方出言辟谣。人们被动的一惊一乍,直到官后再次发言,袁老真的辞世。医院门口来探望的人们摆满了鲜花,人们撑着伞,或是淋着雨,无言与沉默,带来的盒饭冷的透彻。 “他弥留到下午才走就是为了等我们吃完午饭——” 在社交媒体上,我也了解到“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土也于该日长逝。双星陨落,群星暗淡。 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它沉淀了五千年的文化瑰宝,积攒了上万部史诗赞歌。记载它们的是史官,维系它们的是从古至今的中国脊梁,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英雄,默哀追悼的是这个时代的人,敬重敬仰的是所有时间的后辈。它们留下的成果会造福之后无数的人民,留下的事迹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后辈应继传星火,不负先贤望百头。”他们所遗留的梦也会由我们后辈替他们实现。 晚上,下了很大的雨,我和许多人一样只能悲哀,但看着餐桌上,我虔诚地吃完碗中最后一粒米。我想这天许多人一定会做这样一个梦,梦到的地点是天国,天国里的稻田都种上了杂交水稻,那水稻有梁高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大,有个老人在这禾下乘凉,他脸上挂着笑,笑的和孩子一样灿烂…… 悼念袁隆平院土以及吴孟超院士,一路走好。 (指导老师:熊敏芳) |
|
来自: 120035948@qq.... > 《高安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