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绞杀”脑转移癌细胞,这项技术的进步“大有可为”!

 肺癌康复圈 2022-01-15
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特别容易继发脑部转移,由于“血脑屏障”的阻隔,多数抗癌药物难以进入大脑,这就让药物在脑转移癌治疗领域的实际效果变得“捉襟见肘”。

要“化解”脑部的转移性癌灶,除了手术这种风险极大的方式,主要还得靠“看不见的手术刀”——放射线

相对而言,针对难切除的脑部转移瘤,既安全又有效的办法,放射治疗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相当重要的。

只是目前在临床上,放疗的普及仍存在一些障碍。

一是人们内心对放射线的抵触。随着各种影视剧和媒体的宣传,一种典型的想法就是,放射线是癌症的诱因。仿佛一接触放射线,自己就离患癌不远了。

其实,放射线会不会导致癌症,一要看放射线的种类,二要看放射线的剂量。

像无线电、可见光这类电磁波,广义上讲也属于“放射线”的范畴,但显然它们跟癌症不沾边。而真正能引发癌症的放射剂量,也是不可能用于医疗环境的!

小觅蜂曾经采访过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骆志国大夫,骆主任就明确说,在他快30年的肿瘤一线工作当中,从没有见过一个患者,因放疗诱发新的癌症。

另一个影响放射线使用的因素在于毒副作用。不只是常规的全脑放疗,即便是立体定位放疗,都影响瘤周正常的脑组织,进而造成脑水肿。对应不同的脑区,可能引发失语、失忆、甚至失去自理能力这样的可怕后果。

癌症脑转移,一般放疗效果不佳,还有脑水肿风险,有办法“趋利避害”吗?

针对这些问题,这些年,放射治疗研究领域,寻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一个办法:增加放射线的精准度


像伽玛刀、速锋刀、质子、重离子、射波刀等等,就是为实现肿瘤超精准切除,而涌现出来的几种前沿放疗手段。

北医三院危重症医学科的薄世宁医生,在他的《临床医学前沿报告》中,就引用北医三院放疗科主任庄洪卿教授的话,认为:在癌症治疗领域,射波刀属于被严重低估的价值洼地。

射波刀不同于传统“立体定位放疗”的优势在于,架设了一个实时追踪的操控系统,就是说,利用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在放疗过程中,随时定位和校准肿瘤的精确位置——紧盯着肿瘤照射

CyberKnife 射波刀 图片来源:proton-sa.gr

射波刀的精度已经达到了亚毫米级,差不多相当于0.1毫米到1毫米,在这个数量级上,就能把射线对瘤周组织的潜在破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了。

当放射变得更安全以后,医生就可以放心地增加放射剂量。以前需要分割多次完成的放射,由于单次剂量的提升,只要一次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放疗的效率,也让患者减少了来往医院的次数。

这个进步,就像是把原先需要注射的药物变成口服一样,方便,带来的是患者生活品质的大飞跃!

2000年,美国FDA批准了射波刀的应用,从一开始就授予它——“可用于全身任何部位癌症”。可见,射波刀在抗癌领域的效力和安全,是受到认可和保障的。

国内对射波刀的引入才刚开始。据薄世宁医生介绍,截止到2021年12月,国内拥有射波刀的医院还不多,实际在广泛应用的,除了北医三院之外,还有天津肿瘤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华山医院等等。

上面谈的,是最新科技增加了放射治疗的“精准性”,让放疗效率提高好几倍,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彻底改变了患者对放疗的体验。

小觅蜂接下来要谈一下,有没有更好的“预处理”手段,能让脑转移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加倍,从而让上面说的“精准放疗”的工夫——再上一个台阶,甚至达到细胞尺度呢?

第二个办法:放疗增敏剂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Ángel Roffo癌症研究所就发现,一种来源广泛又价格低廉的放疗增敏剂——L-精氨酸,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L-精氨酸 分子模型 图片来源:sciencephoto.com


在这项1/2期临床试验中,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放疗前口服L-精氨酸10g,能让放疗的总体效率提高55%(77.4% vs 22.0%;P < .001),九成以上的患者神经症状得到了缓解(对照组只有50%),82%的患者没有出现新生的脑瘤(对照组只有20%)。

更重要的是,多数患者没有因为颅内疾病的进展而死亡,这意味着L-精氨酸的使用是安全、妥帖的。

研究人员发现,L-精氨酸对癌细胞造成的应激反应,是放疗效力增大的原因,而这个应激反应一般是持续1小时。因此,在这个时间窗内进行放射治疗才是有效的。

此外,由于L-精氨酸是NOS(一氧化氮合酶)的底物,因此癌细胞吸收L-精氨酸以后,会引发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增值活力大大下降,从而提高放疗效力。

因此,通过基因检测,如果发现存在有NOS2(一氧化氮合酶2)的高表达,就可以进一步指导L-精氨酸作为放疗增敏剂,放大放疗效果。

就算没有做过基因检测,由于NOS2的过度激活能让癌细胞减少乳酸的产生,医生还能通过磁共振检查(MRI)实时观测到L-精氨酸的致敏效果。


在小觅蜂看来,无论是射波刀,还是L-精氨酸增敏剂,所有这些努力和成就,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癌症放疗变得更加可控。在这个基础上,让癌症变成慢性病,还真的算不上“遥远的”目标了。
👇
参考资料:
[1]薄世宁,年度得到·薄世宁临床医学前沿报告(2022)
[2]Nuyttens JJ, van de Pol M. The CyberKnife radiosurgery system for lung cancer. Expert Rev Med Devices. 2012;9:465–475.
[3]https://www./news/1552621/accuray-cyberknife-robotic-radiotherapy-platform-could-significantly-improve-survival-in-earlystage-breast-cancer-patients
[4]L-arginine Enhances Effect of Radiation on Brain Metastases - Medscape - Nov 17, 2021
[5]ROSSELLA MARULLO, et al., The metabolic adaptation evoked by arginine enhances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in brain metastases. SCIENCE ADVANCES. 5 Nov 2021, Vol 7, Issue 45.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