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第22讲

 情缘半岛 2022-01-15

图片

主播:音至善

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研读大学

再举出下面几句,汤之盘铭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汤之盘铭,汤指的成汤,他用的「盘铭」,这个「盘」是什么呢?古人洗脸用的一个盘子,洗脸盘子上面刻的那个「铭」,就是刻了几句话在上面,这几句话就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图片

为什么汤在盘子上刻上这个「铭」,「铭」这是中国文化,就是处处提醒人来修养道德。古人借着种种的用具,他都有在上面刻了几个字,或者几句话,这就是教育。一方面提醒自己,一方面教育他人,处处都是教人修养道德。

成汤在这个盘上,写了这几句话「苟日新」,「苟」是当诚然讲,诚字讲,诚意的诚字,诚然「日新」,为什么在盘上面,写这几个新呢?就是说我们每天洗脸,我们脸上有灰尘,用盘子盛水,把脸洗一洗,那尘垢洗掉了,这个面貌就是新了,新的面貌出现了。

「茍日新」诚然你今天把我们这个脸洗干净了,有新的面目了。既然今天洗脸,洗的很清净很新的,那就是每一天,明天也要洗脸。「日日新」每一天都要洗。「又日新」,「又日新」就是加重其辞,每天每天都要,把脸上的尘垢洗掉。脸上的尘垢洗掉,我们很新的、很清洁的面貌就出现了。

他这个是比喻的话,比喻我们要把这个私心、欲望,一天一天的要减少,今天去一分私心、欲望,就如同洗脸,把今天的面目洗干净了,今天减一分私心、欲望,明天还要继续减一分私心、欲望,明天减又日新,每一天都要减,修养道德是不能停止。要知道我们的私心、欲望,不只这一生,前生又有前生,追溯到我们这个人的生命,找不到一个开端。

在佛家来讲叫『无始』,『无始』找不到一个开始,可见得我们人的这个生命,不只是这一生这么渺小,从长久的时间来看,我们的生命是太长远了。这么长远的生命,一生一生的都有私心有欲望,在每一生又增加新的私心跟欲望,太多太多了。我们这一生学道,在学道的时候知道,要去自己的私心、欲望。

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明明德」,「明明德」就是这个明法,在这里就借用「汤之盘铭」,成汤用这个「盘铭」,用这几句铭辞,曾子作大学,就拿这一个来比喻我们「明明德」,需要每天不断的来去我们的私心跟欲望。

「康诰曰」,这又是书经里面的文章,他有句作新民,「作新民」就是面前提到的「亲民」,「亲民」、「新民」这两个字,有的时候互用的,「作新民」也是「亲民」,我们学大学,「大学之道」在什么呢?一是自己「明明德」,一是要「亲民」,「明明德」是要把自己本有的「明德」发明出来,「亲民」呢?要教所有的他人,也能够像我们这样,发明自己本有的「明德」,要教人家发「明明德」,你不「亲民」怎么行呢?「亲民」是亲近一般人。

比如说,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家庭,那就是我们跟家人的缘是非常深厚,那么就要跟家人亲近。在社会上凡是与我们来往,或者共同办事,或者是你作生意,是你的客人,这都是有缘的,甚至于我们坐车子、乘飞机,共同的乘飞机,共同的共乘一部车辆,这都是有缘。凡是遇到这个缘,我们就要亲近他,这就是「作新民」。

「作新民」就是教化一般人,一般的天下人太多了,凡是与我们相处的,我们能够接近的,有缘分的人,我们都要亲他,亲近他,亲近他就叫作「新民」。

再举出「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这是【诗经】里面大雅里面赞美文王的那一篇诗。那篇诗里面有这两句话,「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文王在他那个时候受命,那个时候周家还是西方一个诸侯国,文王在受命作国君的时候,文王这个诗里面就讲,文王受命作周家的国君,就说了「周虽旧邦」,周家虽然是从开始到文王,那个时候这是老的国家了,这是「旧邦」,可是呢?「其命惟新」,他这个国家的命运,就从文王开始,要「惟新」了,「惟新」就是新的天命。

所谓新的天命,文王在受命的时候,那个时候虽然还是一个诸侯的国家,他所受的「天命」,什么叫「天命」,「天命」就是天有天的道,在文王那个时候,照样的能够替天行道。到后来武王伐纣,建立天下的时候,周家有了天下,是周天子了,那固然是替天行道。但是文王在作国君的时候,能够行「道」,这个是功德大的很,有这个德,所以到后来武王伐纣能够成功。

因此在这一篇诗里面,赞美文王「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意思就是说从文王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教人家「明明德」,一切都是教人家来培养道德。

图片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是故」把前面「汤之盘铭,茍日新」到「康诰作新民」,后面举出「周虽旧邦」,因此把「是故」做一个结论。「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成汤的「盘铭」那样教人家,「康诰作新民」也是教人家,「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也是教人家「作新民」。「无所不用其极」一方面自己「明明德」,一方面教人家「明明德」,这就是「亲民」了。

「无所不用其极」就是尽心尽力,尽自己所有的心思,尽自己一切的力量,来教自己和人家都能够「明明德」,所以「无所不用其极」。比如说「汤之盘铭」,他在洗脸的盘子上面,都刻上一些「铭辞」,其它的可想而知了,这就是「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看起来,我们讲中国文化,每一种用具,在古人都要让它表现一种教育,就是教育人家学圣人,学贤人。、

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主播简介

音至善喜马拉雅主播,爱好哲学,心理学,传统文化。播讲的《提高自制力的18堂课》,《人类神奇的24堂课》,《逐字逐句讲论语》等课程受到听众欢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