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新世界》的启示

 Ace_D 2022-01-15

停更很久,一直没有遇到什么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恰好最近读完了《美丽新世界》,荐一荐书吧。

这本书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书的情节,恐怕也已经在各种关于消费主义、“奶头乐”、娱乐至死的文章中被反复剧透了。而这么多年在生活中被消费主义毒打,被娱乐信息淹没,在信息茧房里或外漂游之后,再来读这本书,或许亲切得来,震撼感就比预想的要弱了不少。
诚然,书的情节相当简单,作者为了不显突兀地将书中的世界观和盘托出,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对人物的生活进行描写。书中的世界设定或许在作者的年代代表了相当尖锐的嘲讽,但在现在的视角看来却不甚重要,或者说似乎并不值得这么大的篇幅。而在我看来,书给我最大的启示也确实不在情节上,却潜藏在更隐秘的角落。而这些角落,或许又恰是被主流的解读所不重视的,我们就来聊聊它。
自负
书中的世界是一个等级分明的世界,被人为设定出来的高智商(种姓)人干着高端的工作,被设定为低智商的人干着重复的工厂工作。但每个人都爱着自己的阶级,高种姓庆幸自己不用干重复的体力劳动,低种姓庆幸自己不用动脑。大家都有美好的生活体验。
当然,在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几乎都会毫不费力地将自己映射到高种姓人群的角色中去,对于低种姓的不思进取深感不以为然。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似乎也毫不掩饰字里行间的自负。在书的精华段落——“野蛮人”与总管的对话中,主管说:

“……糟糕?他们可不这样觉得。与此相反,他们喜欢他们的工作,轻松、幼稚、简单、不费脑筋、不费力。7个半小时中等强度的劳动之后,拿到嗦麻配额,玩玩游戏,或是不受限制地性交,看感官电影。他们还能要求什么呢?确实,”他补充道,“他们可能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当然我们可以缩短他们的工作时间。从技术上说,把所有低层种姓人的工作时间降低到一天3或4个小时非常简单。但是他们会因此而更加幸福吗?不,不会的。150多年前做过这样的实验。整个爱尔兰实行4小时工作制。结果如何呢?社会动荡不安,嗦麻消费大大增加。仅此而已。增加3个半小时的休闲时间远非促进幸福的源泉,他们不得不休假……”

《美丽新世界》

是的,对于低种姓的人来说,轻松、幼稚、简单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归宿。似乎我们几乎无法期待这些人能对生活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毕竟他们的能力和智商也不足。

在读本书之前,对于人性中这类贪图安逸的想法,我并不感到陌生。甚至于要是问我减少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人们会干什么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很可能跟作者一样。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自驱力,部分也来自于对这种糜烂的生活状态的厌恶和抗拒——就好像,我被与作者同样的自负束缚着。但是当终于读到这一段,我却发现我被这种想法深深震惊,继而不愿意采取与作者一样的睥睨态度。

说不好为什么,可能是生而为人的尊严感让我不忍心承认吧。在某个宏大叙事之下,“人”这个如此“高尚”的词,是让人有共情的,哪怕是低种姓的人呢。

智商

这是一个近乎禁忌的话题,它在任何一个公开场合,可能都是政治不正确的。但比较微妙的是,这个话题其实真正禁忌的地方在于智商的来源——天注定 or not。而在教育体制上,识别和培养问题是次一等的禁忌。但实际上,没有人会否认在特定的时间和人物场景下,智商的差异确实存在。

带一提,若要按照上述的判断标准,在《美丽新世界》中,智商被工作人员人为设定这一点,反而是最完美地躲开了禁忌的刀子的。

而在本书中,对于智商的等级,作者更是毫不讳言。

……他笑了起来,“竟然希望德尔塔明白自由是什么!现在还希望他们懂《奥赛罗》!天啊!”

《美丽新世界》
什么样的智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不同的智商等级的人,或许连交流都是异常费劲的。我至今仍然难忘第一次看到尺规作图正十七边形的动图是何等的震撼,智商的无法逾越的鸿沟,让人连嫉妒和愤怒的情感都无法产生。
整个动图看下来,无非是等分角和做垂线嘛,尺规作图谁不会啊?……诶,诶……什么时候施了魔法我没看到。
还有那个关于数学的传说,网上随处可见的火车苍蝇题。
当然故事未必是真的,只不过,研究上也确实给出了一些沾边儿的结论。

……这正好与另一项研究的发现有关,即高智商的人在大脑中利用葡萄糖的效率更高。高智商的人在学习玩俄罗斯方块的电脑游戏时,上手之后,同低智商的人相比,其体内葡萄糖下降的幅度更大。

《基因组 人类列传》

我们也知道对葡萄糖的消耗与线粒体的蛋白有关,有人认为,这些蛋白的作用机理与膜质子梯度和电子隧穿有关,原理比较复杂,感兴趣可以参考《复杂生命的起源》一书。但总之,结论就是,人与人在处理同一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某种可以称之为“悟性”或者“灵感”的东西,是互不相同的。

在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后,再回来看看书中低种姓工作者的生活。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理解,不同的种姓在被设定了智商之后,为何能在思想上如此隔绝,为何大家都能如此自得其乐。这难道不足以让人细思恐极吗?成功学常常向我们咆哮,“你不成功,是因为格局不够!”是吗?哦,这仅仅是格局的事情吗?如果是的话真是不错呢。
稳定

“最佳的人口比例,”穆斯塔法·蒙德说,“与冰山比例相同,8/9在水下,1/9在水上。”

《美丽新世界》
最稳定的社会,必须要有梯度。
如果读到这里对为什么需要存在低种姓的必要有疑惑的朋友,这段话一定能解答你的疑惑。

“……各位总管将塞浦路斯所有的原住民搬走,让22000名准备好的特殊阿尔法在此定居。给了他们一切工农业设备,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实验的结果与所有的理论预测相吻合。土地耕种不当,工厂罢工,法纪松弛,有令不行。被指派干一段时间低级工种的人不断阴谋策划获得高级工作,干高级工作的人总是在不惜代价策划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6年后,一场一级内战爆发。22000人死了19000人。幸存者一致上书各位总管,要求他们恢复对塞浦路斯的统治。请愿被接受。这就是世界第一个完全阿尔法社会的结局。”

《美丽新世界》(注:阿尔法是最高种姓)
应该说,阿尔法之所以获得像一个阿尔法,是靠着日复一日与其他种姓划清界限的努力支撑着的。多少财富和享受都无法让人安心,而俯瞰,发现下面有人,或许才是最让人安心的。人关心的,总是自己的相对位置。

在这项研究中,一个人的收入和财富等级,而不是其绝对值,更能够预测这个人的总体健康状况,包括肥胖和慢性疾病。同时,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能给健康带来实际的益处。从社会阶层上看,身处经济底层的顶端,或者中间阶层的顶端,要比处在顶层的底端好得多。身处顶层的底端似乎会侵害人的身体健康。

《夹缝生存:不堪重负的中产家庭》
所以,为了稳定,或许人为制造一种“矛盾”或者“敌人”是有意义的。社会越分裂,越要对外开战,就是如此。
书中还提到了另一个“稳定”的方式,那便是连科学的发展都要限定。只允许那些不会瓦解人们的观念的思想燃放,却掐灭任何可能危害稳定的火苗。

“我们不能让科学来解决所有问题,只让它解决当下最迫切的问题。其他一切探索都要坚决遏制……如果人们开始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整个社会秩序就会被颠覆。”

《美丽新世界》
这便是稳定的代价。如果要总结一句,那就是,人性的弱点被充分利用,让不稳定的可能性被压到最低。人的自由,最终是败给了人的内心。
幸福
幸福的来源是什么,关于这个话题,书中的矛盾冲突并不明显,主要集中在最后“野蛮人”和主管的对话部分。

“当然可怕。与受苦受难付出的高昂代价相比,实际的幸福往往显得卑劣。稳定当然不如动荡来得热闹。知足常乐绝不如与不幸做努力抗争那么有魅力,也没有抗拒诱惑,或抗拒被激情和怀疑毁灭那么引人入胜。幸福绝不是宏伟壮观的。”

《美丽新世界》
“显得卑劣”,确实如此,人们都说,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但我们都知道彩虹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光学现象而已,它真正的意义在于经历风雨的压抑和打击后那喷薄而出的热情。所以,风雨后的彩虹当然更好看,正如早起赶时间攀爬后的山顶日出更美丽一样,正如……吊桥上的表白更容易成功一样,也正如,“俯瞰,下面有人”,会让我们欣然接受眼前的不顺一样。
诶,怎么到后面两句变味了?
变味了吗?其实并没有。人的感情,若是解构到最底层,也是激素分泌的结果。在我有限的生理知识里,有几个激素似乎可以解释很多行为。多巴胺管快乐的正循环,内啡肽管受伤后的自我抚慰,肾上腺素主要激动时的冲动。
这些情况推到极致,便分别是,春风得意愈战愈勇,越受虐越高潮和危急时刻一跃三丈。
那么,这样肤浅地理解幸福,似乎也并不显得那么“卑劣”了。

“怎么贬斥?作为一个生活幸福、工作努力、消费商品的公民,他是完美的。当然,如果你不用我们的标准而用其他标准来看的话,也许你可以说他受到贬斥。但是你得坚持这些标准,你不能根据离心球游戏规则来玩电磁高尔夫……文明人没有任何必要去忍受任何不快。”

《美丽新世界》
“轻易”——这个似乎是会贬斥幸福感的东西,让幸福感变得廉价的东西。我记得在对从事情色交易的反对声音中,除了那些伦理和道德的宏观叙事,还有一项,就是“轻易”。事实上轻易不轻易,我也不知道,我也十分同意适当的苦难之后才有收获,只不过,至少这本书能启发我们好好重新思考一下这个惯性思维。
(更不用说努力滤镜的问题了。如果在学校有准备过集体作业的人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大家熬夜通宵做完之后,作品怎么看怎么优秀,全世界独一份;等过了一段时间冷静下来后,才发现当时的“幸福”,竟然是如此羞耻和不堪入目。)
尾声
整本书内容并不多,真正发人深省的精华片段,是上面反复提及和引用的“野蛮人”与主管的对话。这段对话谈及的内容很多,建议细细咀嚼。整段对话下来,“野蛮人”一直处在劣势。主管并不是不懂“野蛮人”对“真啊、美啊”的追求,却几乎以一种丝毫不需要动摇的姿态来告诉“野蛮人”——你的自以为情形,只不过是在第二层,我已经在大气层了,弟弟。
当然,尽管上面进行了大量的引用,我并不是完全同意主管的说法。如果真的如主管如此这般看待世界,这个世界也太过无趣了,如果真的像主管一般看待“人”,那么“人”也真的是被贬斥到了尘土里了。
很抱歉,似乎我更愿意沉浸在离心球的规则中,不愿与你同玩电磁高尔夫呢。要说为什么?可能还是生而为人的尊严感吧。
最后引用一段莎士比亚的关于人的赞美:

What a piece of work is a man! How noble in reason! 

How infinite in faculties! In form and moving how express and admirable! 

In action how like an angel! 

In apprehension how like a god!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

《哈姆雷特》
感谢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